
朗读
2008年全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工作目标:以“合作、发展、共赢”为目标,积极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努力拓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空间和培训渠道,突出以专业教育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根本,进一步提升职成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两个工作主题:努力提高职成教管理水平,全力推进职成教内涵提升。突出三个工作重点:创新职成教工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和谐职成校联合共同体。抓好四个工作措施:加强社会培训,凸现办学特色;整合教育资源,增强网络建设;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各项培训;加强创建工作,提升办学品位。积极推进全县职成教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一、职业教育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县的中等职业教育要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主动适应外界各种因素的变化,克服目前职业学校师资、场地和设施紧缺等方面的困难,保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1、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切实做好省《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的创建,深化改革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突出以专业教育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根本,进一步提升职成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改革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加大就业班课程改革,探索并实施中职在校二年制教育、高三进企业实训,创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2、抓好两支队伍建设。首先是加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新提拔干部的培养,提高管理效率及工作效果;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技能课教师及班主任队伍的培养,为缓解目前职业学校高技能教师青黄不接的矛盾,要千方百计搞好外聘高技能人才,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技能型骨干教师的培养;针对职业教育特点,培养符合职业教育的既有擅长班级管理又会专业技能和社交能力的综合型班主任,着力培养一批能胜任校内外实训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
3、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要发挥省级示范专业和基地的引领作用,使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的需要更好结合,使招生和就业更好结合,使学生在校学习和长远发展更好结合,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切实做好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今年要认真抓好新开设“船舶修造专业”的实施工作。
4、切实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德育要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针对学生特点强化学校开展有益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把活动与德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渗透职业道德,强化中职学生的职业和创业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的思想,进一步重视教学管理,重视控制流生,重视抓好高职升学复习和中职与自考的衔接工作,重视教师考核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重视发挥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坚持培养能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实验实训质量的提高,通过学校教学实训场地的内部挖潜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5、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新途径。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实行“实体性经营、企业化运作”,积极尝试产教结合。坚持校企合作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服务,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服务,为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提升职成校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6、切实抓好职业学校招生与就业工作。要保持职业学校招生数与普通高中招生数1:1的比例。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考生及家长深入了解党和政府鼓励扶持职业教育的各种政策与措施,包括能使考生直接受益的助学奖学、爱心营养补助和县政府对职高三年级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免学费等政策,努力调动考生报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职业学校要继续做好学生实习和毕业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与有关企业接洽,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做好推荐工作,同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断拓宽中职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成人教育
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海盐“一城三地”建设为目标,以“社区教育化,教育社区化”为方向,要在全县倡导与培育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好县级社区学院的龙头作用和各镇社区教育中心基地作用,积极做好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县工作。
1、深化农村成人教育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实施嘉政办发〔2007〕166号文件,对镇成校的标准化建设问题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探讨,积极规划和实施成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镇成校基地建设要抓住机遇,加快上等级步伐。创新成校管理机制及工作策略,积极探索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成校工作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我县各镇成校办出特色,适应新时期成人教育工作要求,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
2、继续重视村级成校建设。继续开展创建县级第五批示范性村成校的评估验收工作,各镇成校要在指导好村级成校的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指导与培育,使县级示范性村成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抓实干,当好示范,创出亮点。对村级成校工作的特色和亮点要加大宣传,对工作突出的村级成校,要进行表彰奖励,要把他们的经验与做法在全县交流推广。
3、创新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教育项目实验和课题研究。以项目实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更好地进行特色服务;以课题研究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加强理论学习,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增强解决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加强社区教育城乡结对。在原有城乡社区结对的基础上,逐步拓宽交流渠道,丰富交流内容,扩大结对面。通过结对交流,发挥城镇社区的辐射作用和农村社区的支持作用,促进城乡互动,共同提高。
4、继续打造全县职成教学校联合共同体。以“合作、发展、共赢“为目标,加强职成教学校联合共同体建设,拓宽合作广度,增加合作深度,提高合作效果;深化经营学校的办学思想,促进职成教学校特色经营与优势发挥,提升职成教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共同做好全县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更好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5、完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完善各镇成校管理体制,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论坛、片组交流活动、课题研究、业务培训等形式,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6、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要在原有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海盐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分析需求、收集资料,逐步开发一批贴近社区发展、贴近居民生活的社区教育课程。
7、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海盐“社区教育网”和“社区教育报”这两个平台,宣传我县社区教育开展情况,交流新经验好做法,促进城乡互动,扩大社区教育影响力。在电大海盐学院网站及海盐社区教育网建立社区教育课程信息库,促进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共享,方便居民学习,提高资源利用率。
8、扎实开展好各项教育培训。认真总结前期后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经验,争取今年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及政府项目培训工作;各镇成校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并要加强扶持。根据各镇产业和农业特点及学校自身条件,积极拓展成人教育培训渠道,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开展企业职工和农民各项教育培训活动,发挥成人教育及社区教育在提升农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9、完善社区教育保障体系。要争取县、镇财政将社区教育经费列入预算,以人均1.5元成校办学经费和人均1.0元社区教育活动经费的标准统一拨付,以改善社区教育设施条件,保障社区教育活动经费。要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社区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
10、继续重视电大进校内涵发展。在继续实施“农民大学生计划”的基础上,要创新办法,搞好招生,拓展电大农口专业招生,把培养农民村干部与培养技能型农民结合起来。继续重视发展电大远程教育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坚持电大教育与教师进修的质和量共同提升。
三、民办教育
1、加强领导,深入学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促进民办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
2、要依法行政,狠抓落实,努力解决当前民办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各部门要协调合作,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相应的政策环境。
二○○八年二月二十一日
- 上一篇:海盐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门卫管理的意见
- 下一篇:海盐县教育局2008年普教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