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中小学、职成教中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随着我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全面启动,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我县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将成为我县中小学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素质教育,加快教育均衡发展进程,全面提升各中小学办学层次,现就我县中小学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水平,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为主线,以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潜能为目的,坚持实事求是,从本校实际出发,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持之以恒,形成办学特色,发展特色学校,从而全面推进海盐教育现代化、优质化、均衡化发展,努力实现海盐教育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孩子好上学、上好学。
二、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贯彻方针,既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一例外”地对他们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无一例外”地使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促进上述两方面的要求的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达到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的目的。
2、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强化学校管理,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
3、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是全面推进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特色就是品牌,创建特色学校就是显露办学个性,全县各中小学从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出发,在办学过程中找出自己的特殊优势,并使这一优势科学发挥,合理利用,长久不衰,朝着“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名牌学校”的方向努力与发展,必将彰显全县各校的办学个性,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4、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更是丰富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张扬等是新课程的追求,也是我们创建学校特色的根本目的。可见从学生素质的培养来看,学校特色建设与新课程的实施是一致的。尤其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新形势下,要求各校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发,这无疑为学校特色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学校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同时,特色学校建设也将推进各校新课程的实施。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内涵
特色学校从总体上说,它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是特色学校最本质的内涵,创建特色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育人质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内涵必须把握以下方面:
1、学校特色建设应将目的定位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特长显著提高上。
2、学校特色建设必须在素质教育某一方面形成独特的运行机制,取得显著成果,形成强项。
3、学校特色建设体现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既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特长学生的大量涌现。
4、学校特色是以特促全,以特促优,整体优化,提升水平,形成优质教育。
四、学校特色建设的内容
学校特色是长期沉淀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努力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整体推进过程,因此需要各校进行精心策划。特色学校项目的确定,不仅将决定学校特色建设的成败,而且将决定学校今后能否获得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因此,各校在特色建设方向的把握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地说:一是从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出发。在办学过程中找出学校自身的特殊优势,并使这一优势科学发挥,合理利用,持之以恒。所以,各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准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二是从本校师资的实际出发。要分析本校教师哪些是有专长的,有些什么专长。一般来说,学校所期望的特色,与大部分教师的兴趣爱好、专长取向一致或相近时,教师就容易接受,容易投入,工作进展就比较顺利,成绩也就比较明显。三是从本校的物质条件出发,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对特色学校的培养能起促进和制约作用。因此,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物质载体的承受力,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四是从本校所处的社会背景出发。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是培养学校特色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使其为学校特色建设服务。
根据我县的地域优势、文化传统、教育特点,规划了我县教育的特色板块,提供学校特色建设的参考方向。如“传统文化教育板块”、“科技教育板块”、“艺术教育板块”、“德育板块”、“教育信息化板块”、“心理健康教育板块”等。学校也可以从办学思想特色(如治学方略、办学理念)、教育的特色(如教育模式、教育风格)、教学特色(如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校文化(如学校精神、校园文化)、管理特色(如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办学成果特色(如人才品质、学校品质)等领域来设计体现学校特色的创建规划。
特色学校建设要充分进行论证,要组织本校教师或适当邀请有关专家,对学校确定的特色项目进行论证,努力使学校的特色方向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更可行。学校的特色建设要经教代会审议通过,使广大师生认同本校的特色建设,从而使特色凝聚师生、学校与社会,产生合力。
五、学校特色建设的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对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认识,切实把学校特色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深化素质教育,加快教育均衡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各校领导一定要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好,审时度势,下决心把创建学校特色工作抓好。
2、构建目标,真抓实干。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向既定的特色目标长期努力,不断前进,提升办学层次的过程。学校特色的形成,需要各校克服来自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校内外各种习惯思想的影响,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艰苦努力,执着追求。为此,各校领导要选准目标,抓住不放,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切实做到年年有思路,年年有措施,年年有发展。在学校特色建设中,一定要防止急功近利,将创建过程速成化;防止以偏概全,将创建特色简单化;防止忽视常规,将特色建设低层化。
3、各校都要把创建学校特色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工作,教育局今后每年对每所学校的特色建设进行考评,设立单项奖励。考核结果作为学校年度考评的重要项目。要求各校在反复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学校特色建设的规划(这个规划至少应包括三个部分:(1)特色建设的背景分析;(2)特色建设的目标确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分步制定具体的目标。(3)特色建设的策略和具体的措施。写明围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保障机制的建立等。)于
4、县教研室、教科所人员要努力转变观念,深入实际,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指导,主动把握我县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态势和走向,为各校特色建设的实践活动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指导,帮助总结我县各校特色建设的经验,不断推出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四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