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嵊州年产领带3亿多条,连起来可以绕地球11圈;诸暨大唐镇年产袜子75亿双,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6圈……一个个块状特色产业,在浙江经济地理版图上犹如色彩斑斓的“马赛克”,拼成浙江工业化的绚丽图景。
改革开放,浙江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块状特色产业居功至伟。但进入新世纪后,原先过多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增长方式遭遇严峻挑战。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八八战略”为进入新世纪后的浙江工业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浙江随之开启新型工业化的新阶段。
15年来,浙江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实现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蝶变,“浙江制造”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发挥块状特色,发展先进制造
省委提出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我省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提升和发展我省制造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优势、针对某些产业弱势、着眼于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习近平2003年7月10日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以来,在浙江工业化进程中,“块状经济”应运而生,“资源小省”逆袭成为制造大省。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块状特色产业是我省工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003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说。
块状特色产业有产业组织效率高、富民效应强等优势,也有“低小散”等先天不足。当遭遇电、地、水等生产要素瓶颈时,原有的粗放增长模式就会面临“天花板”。
要突破“天花板”,块状特色产业必须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一极具前瞻性的重大部署应运而生。抓住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浙江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浙江全面吹响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号角。
2008年,浙江下决心打造作为块状经济升级版的现代产业集群,开展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提升块状经济的层次和竞争力。
2011年,在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基础上,浙江全面启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17年,全省产业集聚区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等八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分别占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7.0%、48.8%和9.6%。如在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一个集中了高端研发中心、零部件和整车制造企业的千亿级汽车全产业链已然形成。
与产业集聚区异曲同工,2015年省两会期间,我省正式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与传统块状产业的精准对接成为特色小镇的一大特色。海宁的皮革时尚小镇、黄岩的智能模具小镇等一大批脱胎于块状经济、抢占优势产业中高端的制造业小镇纷纷涌现。
如果说各类平台是浙江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躯干”,那么标准、质量、品牌就是先进制造业的“经脉”。省委、省政府把全力推进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和打造“浙江制造”品牌(“三强一制造”)作为浙江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力先进制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今年5月10日,第二个“中国品牌日”,35家浙企集体亮相上海滩,实力演绎“浙江制造”品牌故事,展现了多年坚持的品牌战略给“浙江制造”带来的新风采。
强化比较优势,构筑新的优势
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重。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既要立足现实,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先进”程度,不断强化比较优势;又要放眼未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拓展临港重化工产业,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习近平2003年6月24日在全省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5月11日,巨化集团迎来自己60岁生日。六十载岁月荏苒,巨化已从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个大化肥厂,一跃成为以世界最大氟制冷剂生产基地为核心,产业高新化、生产绿色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时针拨回到2002年12月29日,巨化老员工至今还清楚记得,习近平来巨化考察时,勉励他们要跻身全球氟化工知名企业。
巨化的成长之路,是浙江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多次谈到,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重”。
这些年,浙江牢牢抓住“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这些关键招数,一方面倒逼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另一方面利用传统产业腾退出的发展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传统制造业仍然是浙江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省委书记车俊强调,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改造提升有着广阔前景。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
2017年,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鼓劲,全省掀起新一轮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高潮。今年5月,《浙江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根据该计划,到2022年,全省通过改造提升形成1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500亿元的优势传统制造业和若干经典产业,打造15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50家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浙江的传统产业正在逐步从成本优势、速度优势向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转化,比较优势进一步强化。
与此同时,浙江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如影相随,“两化”融合走在前列。
15年前的全省工业大会上,浙江对信息化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强调:“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把握‘先进’二字,结合浙江实际,这种先进性应该体现在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浙江’。”
近年来,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脉络日渐清晰,步伐进一步加快。2014年,浙江出台全国第一个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2015年发布全国第一个《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2016年11月,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批复浙江建设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
浙江涌现出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中控、新华三等一大批在全球都叫得响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浙江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3年超万亿元。2017年,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24%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7.1%。
今年初,浙江决定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经济转型。
以科技赋能“新制造”成为企业界的共同选择。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浙江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1%、8.5%和8.3%,明显快于同期规上工业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