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台州市 > 三门县 > 正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省实施“八八战略”15周年系列综述·体制机制篇

2021-06-29 三门县 收藏
朗读

编者按: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总结浙江经济社会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富有前瞻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八八战略”这一引领浙江未来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

  15年来,历届省委把“八八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八八战略”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日益彰显出巨大的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干部群众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前期推出《续写八八战略新篇章》系列典型报道之后,本报今起推出《八八战略再深化 改革开放再出发》系列综述,集中展现我省践行“八八战略”15年的丰硕成果,以此扎实推进“六个浙江”“四个强省”和“两个高水平”建设。敬请垂注。

  “何处潮偏盛?钱塘无与俦。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浙江,是一个诞生传奇而又勇立潮头的地方。

  新世纪以来改革发展的滚滚浪潮中,一个资源匮乏的地域小省,不断突破,不断裂变——不仅发展成为全国体制机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而且在生态文明、社会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人们不禁要问:支撑浙江发展的内生逻辑力量究竟是什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回望浙江发展的新征程,贯穿和引领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就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制定实施的“八八战略”。这一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开宗明义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从东海之滨到钱江源头,从太湖南岸到瓯江之畔,从嘉兴南湖到余姚四明山区……15年来,浙江始终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源头活水,汇聚起全社会磅礴的活力与市场创造力,造就了之江大地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走了一盘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先手棋,形成在新时期新阶段最大的先发优势。

  站上历史发展新起点,浙江发展要继续引领风骚,率先迈向现代化,关键在于继续走在改革前列,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这是浙江勇立潮头的最强动力、最活源头。

  钱塘潮起好扬帆,争舞潮头意气豪!

  让我们重温习近平同志10多年前以其极具前瞻性、穿透力的政治眼光所作的判断:“今天,我们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根本的动力还是做好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大文章!”

  塑有为政府,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切实转换政府这只手的职能,把政府职能切实转换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

  ——摘自“之江新语”《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

  浙江,从一个沿海却封闭的省份,到如今成为全国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持续不断的体制机制改革所造就的良好制度环境,是重要因素。

  2003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浙江更加主动、更为自觉地把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摆在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引领新一轮发展的根本性与决定性的工作抓手。

  体制机制新优势何以立?唯有改革!习近平选择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发起一场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

  2003年8月15日上午,热浪滚滚。一场数千名干部参加的机关效能建设动员大会在温州体育馆召开,会议宣布:将加大政府放权力度,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

  没过多久,来温州调研的习近平对温州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温州机关效能建设的经验被推广到全省各地。

  当年10月,浙江开始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4年起,全省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到2013年11月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启动以“权力清单”为基础的“四张清单一张网”创造性改革举措,浙江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这一正确改革方向。

  一叶轻舟,穿峡越谷过万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沿着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所指引的制度创新道路阔步向前,制度供给不断强化。2016年底,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一年多来,“最多跑一次”改革势如破竹,横扫体制积弊、打破信息孤岛,也消融了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事难的“隔心墙”,赢得百姓纷纷点赞、企业普遍叫好。调查显示,“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87.9%、满意率达94.7%。

  从浙江走向全国,“最多跑一次”改革仍在不断深化。在不同场合,省委书记车俊不断重申:我省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全面突破,撬动经济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誓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

  一直以来,有人把浙江的发展总结为民间力量推动,认为政府只是“无为而治”,这其实是忽略了浙江各级政府的作用。浙江各级政府“不恋权”——向市场放,也向基层放,义乌是一个缩影。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曾11次赴义乌调研。正是在扎实调研中,习近平敏锐地察觉到快速发展的义乌面临种种体制机制瓶颈,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2006年11月,我省下发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实践证明了这一药方的“特殊功效”,松绑放权的理念一直在浙江改革的大潮里延续和涌动。2007年,我省一些县政府将部分经济管理权力直接下放给141个中心镇;2014年,我省出台被称为“强镇扩权”新政的《浙江省强镇扩权改革的指导意见》。

  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在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谋划“法治浙江”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对法治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思考,展现出极具前瞻性的法治思维,给记者留下了难忘印象。

  在《之江新语》一书《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等文章中,针对浙江市场体系升级对法治建设提出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明确提出,“我省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走在前列,首先就要在法治建设上走在前列,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实施监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梳理这一脉络,我们发现,浙江的许多改革闪耀着法治的光辉。比如,“四张清单一张网”。2014年,富阳市对外公布了全国首张县域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清单思维”其实是一种法治思维,权力清单,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负面清单,让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样的法治思维在浙江改革中随处可见。

  政府面对市场的“低身段”,恰恰体现引领发展的“高站位”,推动发展的“高效率”。当下,浙江各级政府正致力于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

  让企业的发展活力竞相涌流,让人民的创造伟力不断迸发!

  育有效市场,演绎资源配置的法则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体制性根源,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摘自“之江新语”《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

  市场,浙江人非常熟悉的一个词。浙江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市场体制培育史、市场主体成长史、市场空间开拓史、市场活力激发史。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塑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解读浙江经济的时候曾指出:“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一只是市场无形的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离不开这两只手,关键是处理好两只手之间的关系。”

  2004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建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是当前深化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要积极探索运用价格杠杆合理确定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各类要素的比价关系,形成有利于集约使用资源要素的机制。”

  而后,一系列改革举措在之江大地铺开——2006年,浙江启动工业用地“招拍挂”改革试点;2015年初,东阳和义乌开创全国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先河;同年,浙江对六大高能耗行业“动手术”,实行差别电价改革和煤电价格联动改革,并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办法……

  因为太过超前,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在社会上议论很多。有人曾担心要素限制太多,会不会影响企业发展。后来的发展证明,没有必要担心,企业家是聪明的。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浙江充分相信市场的调节能力。

  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同志所开创的道路走下去,浙江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路高歌猛进。

  2013年11月1日,海宁全面启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而后,这场改革在全省渐次铺开。全省各县(市、区)全面建立了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企业分类指导、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等制度。用地、用电、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同步实施并不断完善。

  市场的力量一旦形成,那只高高举起的“无形的手”很快就显示了它的威力,各种资源要素流动变得“有章可循”。

  根据评价结果, 2016年累计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18.9亿元,分别征收差别化电价、差别化排污费、差别化水价1.3亿元、1.3亿元、1200多万元。

  持续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不仅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体制保障,也为破解要素制约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配置空间。

  浙江还在不断创新举措。2017年以来,浙江在工业领域推出了“亩均论英雄”改革,不但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而且推动了新动能的培育发展;

  在项目领域推出了“标准地”改革,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不但有利于土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更为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奠定了基础;

  在生态建设领域推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等制度,不但有利于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更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原创素材。

  新的“游戏规则”覆盖面将更广: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正在制定,资本、技术、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主要资源要素配置规则将进一步建立健全……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掀波涛。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为代表的一系列举措,使得浙江在资源要素的“合理配、优质配、合法配、高效配”方面,形成长效机制。

  推改革试点,挣脱束缚发展的桎梏

  我们在各项改革中,经常通过试点的方法,取得若干经验后再推广。既然是做试点工作,前人没有做过,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改革;就是要超越原有的体制,从根本上冲破束缚发展的桎梏。

  ——摘自“之江新语”《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取得若干经验后再推广;先易后难,先浅后深,不搞“一刀切”,不求“齐步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总结的“改革论”。

  弄潮儿向涛头立。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引的方向,近几年来,浙江人拿出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智慧,承担了几十项国家战略和改革试点任务,大力促进金融体制、商事登记、投资审批、贸易通关、“多规合一”等各项改革开花结果,取得了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就在最近,国务院下发通知,将面向全国范围和特定区域复制推广1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的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共计30项,其中出自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有6项,占总数的20%,占同时挂牌的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35.3%,数量位居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台州市 > 三门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sanmenxian/20210629/349234.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