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衢江民政
专 刊
第3期
衢州市衢江区民政局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关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思考
太真乡 毛绍寿
加快建立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人口老龄化环境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民生,服务老年群体,促进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区受经济发展制约,加之部分地方政府重视不够等多种原因,我区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滞后。
一、我乡养老现状
目前我乡人口老龄化率已达到18.5%。其中70%左右属于空巢老人,特别是像太真这样偏僻的山区,儿女即使在衢城打工也做不到经常回老家看望父母。当地老人生活主要来源是儿女供给,本人养老金,以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务取得的收入。据统计60%以上的儿女年供给父母的养老费用一般不足500元。
从目前情况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不足,主要是在制度安排总体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城乡一体的总体规划,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专业化需求的养老服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易于操作的模型设计。二是比较重视机构建设,目前主要是对农村“五保”、“三无”老人,如何为更多的社会老人提供自费代养、居家养老服务和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消费的有偿或低偿社会养老服务,缺乏系统的研究。三是如何重视城市养老服务建设,如何适应农村居住分散、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等特点,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尚未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四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扶持管理缺乏大力的扶持力度,日常当中往往重规范治理,轻扶持管理。五是养老机构在代养社会老人问题上缺乏明确的界定。六是比较重视老年人物质上的照顾和服务,在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服务,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愉快、更充实,尚未提到应有的位置。
二、建立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设想:根据当前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一)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采取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福利养老与产业养老相结合、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相结合的模式;合理界定基本养老服务与社会养老服务的功能定位,统筹不同投资主体利益关系,逐步形成投资渠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项目系列化、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立这个体系要突出以下特点:一是突出满足95%以上老年人就近、在地、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使他们在得到政府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做到“不离家、不离伴、不离圈”。二是更多地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普惠制与专业化结合,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和服务空缺。三是重视精神关爱、心理慰藉,做到生活照料与精神抚慰并重。四是统筹安排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二)明确发展方向。一是建立和完善四种形式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对“三无”老人实行集中供养;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福利院,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③建设公办失能老人养护机构,对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④建设区综合性老年文体娱乐场所,组织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给予老年人以精神慰藉。二是建立和完善四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①依托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建设城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企事业单位加盟,对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对居家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对中高收入老人提供有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爱心服务、指导、监督、协调社区(村)企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②建立城市社区或区域性集居家养老与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服务站,为城市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③依托乡镇福利院,整合资源,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对农村老年人提供相对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④在村建150平米左右的服务中心,发展村级老年人协会,组织他们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有条件的可适当扩大规模,就近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服务。三是支持民间资本发展三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服务组织:①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公寓,为中高收入家庭健康老人提供代养服务;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爱心护理院,为中高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③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利用互联网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健康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 (三)确定总体目标。要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重点的市县、乡(镇、街)、社区(村)三级普惠制与专业化相结合、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生活服务与精神关爱相结合的保障困难老人、服务中高收入家庭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以社会资本投入为重点的适应中高收入家庭老人的日常代养与长期专业护理相结合、现代科技远程护理与家政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三、建立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健全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政府要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形势,研究制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实行分级负责,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在制度设计、建设规划、资金筹集、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能,维护基本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加大扶持力度,开放养老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借助专业化力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三)因地制宜,先急后缓。根据区域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安排建设项目;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为主要形式,分类完善不同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优先抓好孤老优抚对象、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机构建设,重点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社区、村级为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以满足更多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步加强老年专业养护机构建设,统筹解决失能、半失能中低收入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四)是在其他体系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本人认为首先推行低成本、易操作、可广泛推广普村级普遍都能随接受的基础性老人服务,各村建立助老服务联络员制度。以缓解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当务之急。
签发:黄良诚 编校:郑文正
- 上一篇:开展低保民主评议和核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下一篇:关于低保核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