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宁波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波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着力构建“315”(“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云计算与未来网络等15大战略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深度融入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全力推进创新深化,加快建设全域创新示范区、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建设引领区、开放创新先导区,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二)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市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提升,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200人年。
——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甬江科创区成为重要创新策源中心。建成十大区域创新极、十大科教创共同体,甬江实验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加快形成战略科技力量。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创新中心3个以上。
——科技企业实现量质并举。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3万家,省级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30家、1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4%,集聚企业研发总部超过100家。
——硬核创新成果加速供给。“前沿引领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场景应用示范”全链条协同攻关体系初步形成,重点标志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明显提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00项以上,力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基本解除“卡脖子”风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6%以上。
——开放创新生态高效优化。形成全域统抓创新、全要素支持创新、全民参与创新的发展态势。新增全球顶尖人才25人,推动新入选国家和省级领军人才500人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技术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科创基金集群规模超过10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全域科创深化提升工程
1.提升城市创新能级。唱好杭甬“双城记”,联合争创杭州—宁波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宁波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力评价排名前十。加快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高地,推动自贸区与自创区“双自联动”。加快宁波高新区提能升级,迭代“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排名进入全国前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有关区〔县、市〕政府。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以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甬江科创区。高水平建设“一区四港”,加快研发机构回归、研发人员集聚、科创主体招引和科创平台培育,推动甬江科创区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紧密互动,打造立足宁波、服务浙江、辐射全国的科创策源地。到2027年,甬江科创区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8%,集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责任单位:市甬江科创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有关区〔县、市〕政府)
3.打造县域特色创新高地。推动慈溪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样板。依托各地创新基础较好的园区,分类打造创新街区、创新走廊、创新带等县域创新高地,建成十大区域创新极。建立镇乡(街道)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科技特派团试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二)实施战略科技力量起势工程
1.构建高能级实验室梯队。高标准建设甬江实验室,力争到2027年,建成国际一流新材料研究中心8个,高水平研发人员达到1500名,突破关键“卡脖子”材料10种以上。支持在海洋材料、金属材料等领域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支持省级重点实验室发展,优化提升市级重点实验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甬江实验室)
2.培育高水平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到2027年,累计布局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0家,建成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超过500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有关区〔县、市〕政府)
3.优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体系。加强研究院分级分类管理,强化政策支持,推动集聚高水平人才、建设高水平科研设施平台。聚焦数字孪生、量子计算、生命健康等领域,引进建设行业领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到2027年,累计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卫生健康委,有关区〔县、市〕政府)
4.提升大学科创引领能力。强化“学科+人才+平台”一体化建设,支持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环大学科创带建设。到2027年,打造“登峰学科”10个,“优势特色学科”60个左右,一流专业100个左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三)实施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工程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renminzhengfu/20230612/43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