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全域旅游是新时代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域化建设美丽宁波的有效载体;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富民惠民利民,推动发展成果让人民充分共享,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是彰显城市品质,展示独特魅力,提升文明素养,提高宁波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必然要求。推进全域旅游,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名城名都”具有重大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厕所革命”和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来指导旅游业改革发展实践,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全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将旅游业改革发展融入全市大局,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主线,大力推进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逐步形成全景化打造、全时空体验、全要素保障、全程化服务、全方位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产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为我市加快“名城名都”建设、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提供有力支撑。
(二)指导原则
——党政统筹。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统一规划、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形成旅游业改革发展新合力。
——改革创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形成适应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产业体系等,开创旅游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融合共享。大力推进“旅游+”和“+旅游”,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果惠及各方,让游客获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促发展、百业添效益,构建旅游业改革发展新格局。
——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主题形象和主导产品,防止千景一面、千村一面、千企一面,避免区域性同质化无序竞争,探索旅游业改革发展新模式。
——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生态底线,实施合理有序开发,防止破坏自然和人文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提高,提升旅游业改革发展新境界。
——富民惠民。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发挥旅游业对增加就业、促进增收、满足休闲需求的重要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人民向往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提供保障,明确旅游业改革发展新方向。
(三)发展目标。到2020 年,基本构建全域旅游的联动体制机制,形成规划布局科学、产品供给丰富、公共服务完善、市场秩序良好、综合环境优美的全域旅游体系,基本建成“国际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和高质量全域旅游“宁波样板”,旅游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综合贡献更加突显。主要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 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5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600 亿元,力争占全省比重达到20%;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旅游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10%,主要旅游镇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不少于10%。
——平台带动更加强劲。建成国家、省、市三级示范平台,到2020 年有3 个以上区县(市)达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6 个以上区县(市)达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形成5 个以上省级旅游类特色小镇、10 个以上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5 个以上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20 个以上市级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80 个以上乡村特色民宿集聚区。
——产业融合更加充分。全域全业深度融合格局形成,到2020 年国家级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突破5 家,省级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突破100 家,市级休闲旅游基地突破150 家;“旅游+”和“+旅游”全面融入农业、工业、文化、科技、体育、交通、商贸、会展、健康、金融、教育、时尚等各个领域。
——发展品质更加优化。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0年新增2 家以上国家5A 级景区、3 家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A 级景区村庄超千个,3A 级景区村庄超百个;新增100家以上文化主题酒店、精品酒店、特色客栈,培育10 家以上以宁波为基地(总部)的旅游集团,有5 家以上旅游企业进入全国行业百强,争取1—2 家旅游企业上市。
——国际形象更加鲜明。旅游国际合作带动作用突显,到2020 年形成一批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彰显城市文化特质的核心产品和合作平台,实现全市入境旅游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打响“海丝之路活化石”国际品牌,“东方文明之都”国际影响明显提升。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实现旅游服务体系全域覆盖,到2020 年成功创建40 条以上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精品示范线,新增旅游服务中心(点)100 个,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500座,新增旅游停车泊位10000 个,实现旅游交通标识覆盖率达到100%,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成为全国典范。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全域化旅游空间布局。将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在实施“多规合一”中充分体现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编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注重与相关规划的紧密衔接,提升旅游规划实施的法律效力,建立旅游规划评估实施督导机制。
拓展全域旅游空间观和资源观,立足“宁波都市圈”,积极融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以及全国“一带一路”开放格局,加强跨区域联动,加快资源挖掘、整合、包装、提升,构建全域化旅游发展格局。
重点打造三江口、天一阁•月湖、泛外滩、东钱湖、九龙湖、慈城—保国寺等都市旅游板块,象山港湾、杭州湾、三门湾、梅山湾、环石浦港等海洋旅游板块,雪窦山、四明山、宁海奉化西南片区山水生态旅游板块,整合开发河姆渡—三江口大运河和海丝之路文化旅游带,系统挖掘红色文化、藏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甬商文化、青瓷文化等文化基因,集聚形成“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名居”+“大港、大佛、大儒、大海、大山”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二)加大品质化旅游项目投资。建立全市统一的招商引资平台,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桥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建设。重点引进一批实力强、影响大、创新型的投资商和运营商,重点投资运营一批主题特色鲜明、综合效益突出、带动作用强劲的高品质旅游项目。坚持“质量为先、融资为要、落地为本”原则,建立市级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加大资金配套支持力度,提高优选项目落地率,切实发挥优选项目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全面落实“领导联系、督查通报、专题会商、专项考核”四项制度,重点推进雪窦名山、杭州湾“美丽中国”文化小镇、梅山湾旅游度假区、阳明古镇、保国寺荪湖休闲度假区、华侨城欢乐海岸、象山影视城、半边山旅游度假区、鄞江山水小镇、新慈湖旅游度假区、九龙湖综合旅游项目、宁海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东钱湖新城文旅时尚小镇、溪口恒大生态旅游小镇、时光宁波风情小镇等一批十亿级、百亿级旅游项目建设,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旅游投资突破千亿。
(三)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提升都市旅游、乡村旅游、海洋旅游和山水生态旅游四大主导产品,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购物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养生养老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房车自驾车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十大新兴产品,构建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
盘活存量、做强增量,加快实现5A 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新的突破,加快创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和休闲旅游示范村。深入实施“千村景区化”美丽版乡村振兴计划,加强引导民宿产业有序集聚发展,推进A 级景区村庄和民宿经济成为全域旅游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强化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主要旅游镇村对周边住宿设施、乡村旅游点和农家乐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全产业链、全天候型旅游核心产品。
支持发展主题文化酒店、精品酒店、特色客栈、乡村民宿、房车自驾车营地等多层次、多类型住宿设施。统筹提升旅游节事活动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市场影响力和实际效益。创新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旅游餐饮特色化发展,引领和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四)培育特色化产业融合基地。推进“农旅融合”,建设提升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镇乡、示范点、精品线)、森林健康养生园、休闲渔业精品基地、果蔬采摘基地、农业庄园、休闲农庄(农场)等,扎实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试点。
推进“工旅融合”,精心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鼓励发展户外活动用品和邮轮游艇、大型游船、旅游房车、旅游小飞机、景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助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旅游演艺剧场、文化古道、博物馆、展览馆,强化重大文化活动的旅游营销,加大地方特色文创旅游商品研发推广。
推进“科旅融合”,开发建设一批以高科技为支撑,具有前沿性、体验性、娱乐性、国际性的现代时尚主题乐园,培育形成一批科技旅游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推进“商旅融合”,支持“老字号”旅游开发,提升一批休闲旅游特色街区,打造一批“月光经济”特色品牌,积极引进国内外重大会议项目,打造一批商务会展集聚区,形成一批国际级展览与会议品牌。
推进“交旅融合”,高水平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加强休闲旅游设施与交通走廊的衔接配套,形成一批风景道、休闲绿道和自驾游精品示范线,培育一批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驿站,加快发展水上旅游和通用航空旅游,引进建设邮轮基地。
推进“体旅融合”“康旅融合”,提升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优秀项目,强化重大赛事活动的旅游营销,培育一批中医药文化、老年养生等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促进
健康宁波建设。
(五)提升人性化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旅游公共服务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加快建设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与国际接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旅游街区等区域厕所整体改造,在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客流集中的服务区、客运交通枢纽增设第三卫生间,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养机制,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新目标。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renminzhengfu/20181219/2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