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要致富先修路,路通样样通,路兴百业兴。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要素。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力服务“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结合临海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台州市委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扣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主线,以“两个高水平”建设为中心,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活力品质幸福临海建设。
二、总体目标
围绕乡村振兴攻坚目标任务,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体要求,在继续推进“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改善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状况,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农村客运和物流水平,实现农村公路“联城、联乡、联村、联景、联心,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为建设活力品质幸福临海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建好农村公路。
全市所有农村公路达到等级公路技术标准,全市省级特色小镇、科创园区、产业集聚区以及AAAA级以上景区通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精品村、旅游风情小镇、农家乐示范村通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
优化农村交通路网结构。科学编制“四好农村路”发展规划,与新动能培育、城乡统筹发展、全域旅游等规划紧密衔接。聚焦产业融合,充分挖掘公路沿线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产业特色,将市内景区、产业聚集区、特色小镇、农家乐聚集村等串点连线成片,形成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农村交通网络,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着力攻坚乡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度,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和通行能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资金来源、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七公开”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管,项目监督覆盖面达100%,新改建项目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加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加大安防工程实施力度,严格落实新改建项目“三同步”制度,确保新改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排水系统等附属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优化完善水路交通设施。加快陆岛码头建设及泊位提升改造,解决岛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美丽渡口提升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涉水涉渡地区群众出行条件。
(二)全面管好农村公路。
按照依法治路的总要求,着力加强公路治超和路政管理,有效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镇级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市、镇两级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比例达到100%,全面形成市、镇、村三级“路长制”管理网络。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按照“落实一个专门机构、组建一支养护队伍、安排一处办公场所、筹措一笔管养经费、健全一个运行机制、完善一套内业台账”的相关要求有序推进镇级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全面明确市、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人员,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网络。
狠抓公路管理。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做好货运源头管理,坚决打击公路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切实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完善农村公路指路体系,规范设置标志标线。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队伍建设,基本建立市有路政员、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改善路域环境。严格落实市、镇、村道三级“路长制”,确保覆盖面达100%。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和沿线村民的积极性,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制定率达100%。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实现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无违章建筑、堆积物和非公路标志,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绿化,保持路域环境优美整治。
(三)全面养好农村公路。
科学养护农村公路,促进农村公路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2%,路面技术状况指数逐年提升。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
健全养护机制。以市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镇(街道)、村委会和村民的作用,不断完善“县道县管、乡村道乡管”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