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乐清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乐清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城乡居民基本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出发点,按照“完善体系、提升服务、补齐短板、均衡发展”的思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加大投入,深化医改,强化责任,着力解决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均、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全面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
(二)主要目标
——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步伐,到2020年底,全市千人床位数达到3.7张(现有千人床位2.88张)。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办医,到2020年底,全市社会力量所办医疗机构床位占全市总床位比率达25%以上。
——医疗服务模式全面转变。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到2020年底,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县域内总诊疗量的比率达到65%以上。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签约服务率达50%。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医疗共享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医疗服务支撑得到进一步强化。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卫生人才招录、培养和培训,切实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到2020年底,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均达3.0人,每万服务人口注册全科医生达3名以上。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一是加快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步伐。市人民医院扩建工程,于2018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感染病区改造提升工程,于2019年实现开工建设;市五医迁扩建工程,于2020年力争完工并投入使用;市中医院扩建工程,于2021年6月底前投入使用。二是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推进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和市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三级乙等妇保院创建工作。按照“填平补齐”原则,进一步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医学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巩固完善省龙头学科和温州市级重点学科(专科)创建成果,提升县级公立医院重点学科(专科)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市再建1个省级龙头学科和5个温州市级重点学科(专科)。推动市中医院脾胃、内分泌、康复、儿科、针灸、推拿、骨伤等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是推进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柳市、虹桥、磐石、蒲岐、清江、芙蓉、大荆、乐成、城东、城南、盐盆、翁垟、天成、智仁等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扩建工程建设(具体计划详见附件)。同时,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对尚未达到设备配置标准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配置指导意见》(浙卫发 〔2014〕146号)规定,按照分类管理和“实用够用、填平补齐”原则进行设备添置。到2020年,全市A、B、C三种类型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设备标准化配置达到100%。二是推进中心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以北白象镇中心卫生院为重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特色科室创建、骨干医务人员培养等,逐步完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中医科等一级诊疗科目,开展相应住院和适宜技术,培育形成具备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三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馆,并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0%以上村卫生室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四是加快基层康复医疗发展。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创造条件,兴办康复医疗病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同时,继续开展村级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村级医疗机构指导服务,提高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
3.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一是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控制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到2020年,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占比达到25%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来乐投资,鼓励社会办医机构转型发展,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三是增强社会办医发展活力。创新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模式和用人机制,在投融资、土地、医保、财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并加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1.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通过结对帮扶、多点执业、签约服务、医保调节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落实双向转诊机制,规范双向转诊业务流程,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并畅通慢性期、康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健全医疗机构转诊服务管理机制和人员配备,完善预约转诊服务平台,实现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比例30%以上。实施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逐步降低未经转诊患者医保报销比例。
2.高标准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群众健康需求,统筹谋划医共体建设,全市布局规划3个医共体(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市二医医疗集团和市三医医疗集团)。按照“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要求,整合县乡医疗资源,推进医共体建设。每个医共体以县级综合医院为牵头单位,其他若干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创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医共体内部治理结构,实行唯一法定代表人组织架构,构建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文化共同体,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