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孙明华、郑虹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高燃气供应服务水准,造福城乡居民群众”的提案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县现有民生、华电、华燊三家燃气企业,总储存量 3174 吨。长期以来,燃气行业的服务停留在较低的水准,燃气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是单纯的价格竞争,服务意识较差,不注重自身品牌建设。一些无证充装户乘机私自介入瓶装燃气经营,虽方便了部分群众,但乱倒残液、超期瓶充装、短斤缺两等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燃气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对此,我局已经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一定工作,海盐华电能源公司于2003年率先在百可园设立送气门点,迈出了送气上门的第一步。但由于缺乏宣传及其它方面的原因,知晓度较低,未被居民广泛认可,送气服务寥寥无几,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虽有所好转,但仍运转困难。
我县推行送气服务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燃气企业安于现状,缺乏主动出击、拓展服务的意识,认为只要守住已有的市场份额就可以高枕无忧。二是钢瓶产权仅实行“模拟转换”,送气上门无法实现“以瓶换瓶”。根据国家质监总局《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自有产权气瓶。2003年,县质监局全面开展了我县气瓶产权转换工作,但由于只是采用了“模拟转换”,燃气企业仅仅在气瓶上刻录企业名称了事,名义上拥有气瓶的产权,但实际产权还是属于用户,成为开展送气上门服务的一大障碍,无法像换桶装水那样方便快捷。用户想要将气瓶转换一家燃气企业也难以实现,造成企业间无法充分竞争。三是无证充装队伍庞大,控制大部分用户渠道。目前每天在县城大街小巷吆喝的无证充装户已逐渐控制一定的市场,控制着燃气企业至用户的下游渠道,连燃气企业也不敢得罪。据了解,“经营户”每卖一瓶气可赚5~10元,当燃气价格上调或过年过节时可赚得更多。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度我县三家燃气企业小瓶销售量比2004年同期下降50%,2006年以来日销售量只有2004年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经营户”都到周边县市的小储配站充气,对我县燃气企业发展相当不利。四是燃气市场管理缺乏可操作性的办法、规定,给行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对于你们在提案中提到的燃气计量、抽残问题,经调查,我县三家燃气公司均按国家标准配备了计量器具,采用的是机械台秤。华燊、民生两家公司的充装定量秤每年不少于二次检定,目前在合格有效期内;华电公司开展小瓶充装时间较晚,配备了较先进的电子去皮功能的定量秤,且在有效期内。县质监局每年都对包括液化气在内的定量充装进行抽查,基本上是合格的。同时,在充装站内均设有公平秤,应该不存在“短斤缺两”现象。如有“短斤缺两”发生,一是可能个体充装户到外县燃气公司充装,二是不法充装户倒罐。在抽残问题上,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气瓶内允许有一定量的残液,超过后燃气公司须无条件抽残,但用户在充装时主动提出抽残要求,是可以免费抽残的。
对我县燃气供应中存在的问题,我局将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工作措施,进一步整治规范我县燃气市场。
(一)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燃气行业管理工作涉及建设、质监、消防、工商、交通、公安、安监、城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强对燃气经营企业及其供应网点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燃气市场安全健康发展,扭转混乱的燃气经营局面。今年4月,我局会同县质监局联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打击超期瓶充装及短斤缺两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两家违法充装户,没收超期气瓶五只,为下一阶段的全面整治打下基础。
(二)规范网点设置,抓好软、硬件建设
根据燃气专项规划和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统一布局、统一规划送气网点,以送气门点为平台,覆盖全县民用及工业用气。目前,县华电能源公司已开设四家直属门点,其中县城两家,澉浦、西塘各一家,燃气配送将更方便、快捷、安全。
(三)建立专业的送气队伍,健全规章制度
送气队伍是开展送气服务的关键要素,由我县三家燃气企业各自建立送气队伍,对送气工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实现优质文明服务。
(四)加强气瓶的规范化管理,实现产权彻底转换
燃气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置换方案,气瓶产权进行完全置换,逐步实现全流通,彻底改变“模拟转换”带来的进退两难的局面。县华电能源公司已着手筹措资金,拟在澉浦供应门点进行试点,实行气瓶产权全流通。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质监、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建立日常巡检制度,充实监管队伍,严厉打击无证个体充装户的非法经营行为。2006年开展的公用行业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积极推动了我县燃气行业作风的改进。今年,我局将继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活动,巩固已取得的成绩,积极探索燃气行业管理、发展的新路子。
(六)广泛宣传燃气安全及法律知识
《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局已利用横幅、政府门户网、上街咨询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并制作两万份《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知识》发放到居民家庭,努力做到家喻户晓,确保一方平安。
感谢你们对我县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二OO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联系人:姚勤华, 联系电话:860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