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海盐县“健康县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已经县十五届政府第十八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盐县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海盐县“健康县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健康县城是国家卫生县城的升级版。建设健康县城是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健康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省爱卫会《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爱卫办《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县城)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为宗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努力实践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浙江”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针对我县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将健康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政策之中,促进健康服务的公平、可及。
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强化政府的组织优势,促进部门协作,鼓励、组织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居民参与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享有的健康新生态,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使健康福祉惠及广大群众。
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薄弱环节倾斜,缩小城乡的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健康服务均等化,促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均衡发展,提升建设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发展。围绕影响群众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科学施策,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建设的策略、方法、模式,循序渐进推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健康县城建设,健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完善健康支持性环境,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产业发展,营造健康社会文化。建立城乡统筹、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实现15分钟健身圈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全面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建成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县城和村镇,实现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四、重点建设领域
(一)营造健康环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统筹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并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安全的交通体系,提高节能水平。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垃圾治理力度,基本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推进农林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持续推进平原绿化,着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美化,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努力打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环境。
(二)构建健康社会。建立健全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养老服务、食品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健全完善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社会慈善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别,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逐步建立完善基于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支持的护理康复服务体系。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战略的实施,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强化“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全过程监管,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产业竞争力、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健全县、镇、村三级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并实施健康影响因素评价评估制度,完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媒体协同的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健全健康素养和行为生活方式监测体系,推进全社会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红十字和慈善事业发展,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
(三)优化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推动县、镇、村一体化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特别是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补足医疗卫生服务的短板。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健全县、镇、村疾病预防控制、综合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院前急救和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深化县、镇、村三级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推动应急平台之间网络连通、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完善医疗急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卫生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开展中医药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建设一批中医药养生和健康服务示范基地。
(四)培育健康人群。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全面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使维护和增进健康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内存需求和共同行动,让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技能。针对城市、农村人口健康需求,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居民人口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群众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以及三减(减盐、减油、减糖)、三健(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格局,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和效果评价干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制定实施居民营养计划,开展营养评价调查,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合理膳食,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工作指导。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加大全民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演练,使社会公众掌握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及时有效挽救生命,保护健康。深入实施妇女健康素质提升工程和母婴健康工程,加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孕产妇、儿童保健,推进孕产妇与儿童保健签约服务。倡导优生优育,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强化残疾预防观念,完善推进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实现残疾发生人员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鼓励按政策生育,深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立全覆盖、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构建 “15分钟健身圈”,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基本实现青少年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加强重点人群性教育,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减少非意愿妊娠。加强居民毒品危害教育,健全戒毒医疗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减小毒品危害。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积极推进临床心理护理服务。推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五)弘扬健康文化。充分发挥全媒体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增设健康类栏目,加大健康类公益广告宣传力度,保障残疾人享受特殊艺术文化权益,完善新型公众健康教育平台。着力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教育居民对自身健康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管理和预防,改变陈规陋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健康科学知识转变为群众能够理解接受、易于养成践行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提升群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序良俗,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六)发展健康产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以创新、聚集、融合、提升为主线,聚焦“医、养、健、智”四大板块,重点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工艺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围绕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健康产业基地、一批骨干企业和一批重点项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领域,着力增加供给、优化结构、创新模式、扩大消费,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
五、重点工作
(一)实施健康“细胞”培育工程。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创建,加大社区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深入开展健康步道、健康公园、健康小屋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规范开展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并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深化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等健康单位建设;推进健康家庭建设,推动健康责任的社会化和全民化;全面开展重点公共场所室内禁烟,强化戒烟服务。(牵头单位:县爱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