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乡镇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街道劳动保障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范围不断拓展,监察难度不断加大。为推动我区劳动保障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强化基层监管执法处理机制,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指导企业控制用工风险,保障劳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以强化基层一线力量为基础,以创新监管方式为手段,以执法重心下移为目标,充分延伸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格,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提高执法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2011年底前,基本建立全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监管制度;2012年底前,努力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监控处理体制,形成劳动保障监察全面监控和实时查处的基层处理工作机制。
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制度是指根据劳动保障监察管辖规定,以用人单位的数量和监管难度为划分依据,结合乡镇街道区域划分网格,每一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监察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包括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用人单位招用工、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及情况,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覆盖城乡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监管机制。
四、具体措施
(二)落实人员。每个网格要明确1名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负责,同时配备2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劳动保障监察人员一般以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和监察中队工作人员担任,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一般以企业分布较多的社区(村)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工作人员兼任。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按照择优录用原则,向社会公开招聘担任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同时通过政府公共预算安排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途径,落实解决协管人员必要的经费。
(四)建立信息库。各乡镇街道要依托“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通过网格内的工作人员以“一户一档”方式采集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动态电子信息档案,形成用人单位网格化管理数据库,实现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并实施建立劳动者异地举报投诉统一受理制度。
(一)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乡镇街道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对于预防和及时化解矛盾,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分析本地用人单位数量、分布状况及特点,科学合理确定网格划分和人员配备,按照“网格、人员、制度、基本条件、经费”五到位的要求,研究制定开展劳动保障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具体实施方案要求在今年6月30日之前上报我局劳动关系监察科。
联系人:张 伟 联系电话:2047322
抄 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委办,区府办。
定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1 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