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2020年7月31日中国共产党宁波市镇海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宁波市镇海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第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第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紧密结合镇海实际,研究了人才强区、创新强区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在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中确立模范生领跑地位
1.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的时代使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镇海紧抓一系列发展机遇、全面落实各级决策行动部署,实施“科创镇海 人才金港”工程,高质量打造“雄镇英才”品牌,高效率推进院所平台集群发展,高标准形成“科创镇海”1+X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加速汇流,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关键时期,国际形势诡谲多变、全球疫情蔓延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构、国内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等多因素叠加,城市竞争与合作更加依赖科技创新赋能提质,创新驱动战略支点作用愈加凸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镇海在领军型创新人才集聚、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新兴产业培育、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创新驱动未来”战略导向,拉长板、补短板、争样板,奋力建设创新动力澎湃、创新人才集聚的创新强区,为宁波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浙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展现“镇海实践”、贡献“镇海力量”。
2.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对标省、市关于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要求,坚持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认真贯彻“六争攻坚”“三个年”专项行动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创镇海 人才金港”工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以高素质人才引领高水平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全力建设英才汇聚、海纳百川的人才金港,全力建设创新策源、辐射长三角的科创镇海,全力建设产创融合、科技赋能的智造强区,全力建设科技创新与人才生态最优城区,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关键支撑。
3.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区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强区。
——高素质人才集聚规模质量显著提升,人才金港吸引力和成长力显著增强。全球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创新型企业家、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加速集聚、量质提升,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更加优化。到2025年,引进集聚顶尖人才5名以上,新引进培育领军型人才200名以上,带动集聚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30000名以上,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占技能劳动者数的35%以上,新增就业大学生50000名以上。
——新材料、智能制造两大科创高地基本建成,科创镇海创新力和驱动力全市领跑。在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磁性材料、石墨烯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领域形成创新优势,打造若干领军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在石化成套装备、数控机床、精密注塑机、智能家居等领域突破基础材料、设计、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在紧固件、轴承、电机、液压件、粉末冶金件等领域巩固创新优势,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智能制造科创高地。积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感知等新兴产业,以数字经济赋能两大“科创高地”建设。
——科创资源高度集聚,全域创新创业生态迭代进化体系优势凸显。甬江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高能级院所平台加速集聚,甬江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校一所多院”等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域创新空间和产业平台体系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功能园区+国资公司”体系进一步健全,高能级平台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宁波全面创新主引擎和优势领域科创策源地。“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引全面创新改革,人才科技政策体系、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最优配置,科技创新成果在生产生活领域全方位应用,创新氛围、创新能力、创新强度、创新产出全面提升,人才“百川汇聚”、创新“百花齐放”最优生态基本形成。
——“重要指标”率先实现倍增提升。国际发明专利申请数、新材料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全球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等方面实现倍增。区属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5%,区属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6%,区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75%,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190人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位于全省前列。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强区,为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取得突破性、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效: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两大“科创高地”,若干战略领域、细分领域、特色领域产业集群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明显辨识度创新型领军企业;建成高端引领、规模宏大、基础扎实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涌现一批战略型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人才金港的承载力和服务力国际知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价值链、生态链深度融合;“科创镇海 人才金港”政策体系更加成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有力有效,创新创业服务高效便捷,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型智能化成为美好生活的鲜明标志,全面建成科技创新与人才生态最优城区。
二、全力建设英才汇聚、海纳百川的人才金港
4.加快集聚国际化高端人才。打造“雄镇英才”系列计划2.0版,进一步优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支持措施,全面对接省“鲲鹏行动”、市顶尖人才倍增行动等各级重点人才计划,全力集聚引领两大科创高地建设的顶尖人才、关键人才,加速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扩容增量。加快推进“宁波院士之家·青英荟”建设,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及其团队助力镇海。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全球遴选首席专家。探索本土人才国际化培育新模式,创新人才国际交流管理机制,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和国际人才本土化双向人才开发合作,成为国内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人才活跃度、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5.加快打造宁波青年人才金港。集成区域优势创新资源,按照“政府指导、国资主导、企业参与、校地合作”模式,聚焦青英人才、青创人才、青苗人才,着力打造宁波青年人才金港。实施“青英行动”,增设“雄镇英才”青年人才专项,优先支持青年留学归国人才和甬籍青年回国人才创新创业,到2025年引进集聚100名青英人才。实施“青创行动”,推进青年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规划建设青年科技项目产业集聚区,引进培育100个以上优秀青年人才创业项目。实施“青苗行动”,扩容“四地十校百岗”校地企平台,优化博士后在站补助、科研资助、留镇补贴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支持政策,新增博士300名以上,累计建成2家以上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5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发挥国企作用,探索市场主体参与,加大青年人才安居供给,到2025年,新增租赁型青年人才房3000套以上。
6.加快实施本土人才培育行动。实施本土企业家精英培育工程,积极对接“宁波帮兴甬行动”、创二代“传承行动”、新生代“星火行动”,提升企业掌门人、职业经理人、青年企业家创新素质,培育10家领军企业、百名领军人才。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优化民营企业管理人才认定结果运用,确立人才密度、创新强度指标的核心评价地位。实施“宁波帮”新生代回引工程,建立海内外“宁波帮”新生代人才数据库,推进镇海籍院士、镇中校友回归。加快打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推进石化、装备制造领域工程师队伍建设。加大精细化工、数字经济、文化体育、教育医疗、港航物流等领域产业人才队伍培育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能力素质提升。
7.加快推进“技能镇海”品牌建设。实施“技能强区”行动计划,开展新时代工匠培育试点工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探索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委托培养,企业、产业园区设立技工院校分校,加快引育高技能人才。加大“雄镇强匠”培育奖学金实施力度,扩大合作院校范围,提升奖学金额度。构建“1+X”公共实训网络,依托区内龙头企业和周边高校资源打造专业性公共实训分中心。加快推进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加大工程技术领域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力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打造“技能镇海”竞赛高地。到2025年,建成综合性公共实训中心1个、专业性公共实训分中心3个,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基地10个。
8.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区级人才计划评审办法,探索创新人才举荐制,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能显著提升产业链水平的企业核心技术团队及个人可予以审议认定,对区内高校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给予一定的人才引进认定自主权,可优先纳入区级人才计划扶持。健全高层次人才项目绩效管理机制,探索主动式、条件触发式政策兑现机制,持续优化项目引进政策链、培育链、升级链,对人才引育投入绩效实行总体考核、中长期考核,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扶持体系。加大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力度,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承接行业领域职称评审工作。到2025年,实现行业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职称自主评价全覆盖。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做大做强人力资源产业园,加快引进一批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
三、全力建设创新策源、辐射长三角的科创镇海
9.全力建设浙江新材料科创高地核心区。深入实施新材料领域高端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聚焦新材料前瞻性、关键性、基础性技术领域,面向全球集聚顶尖人才、科研人员、高级技师,加速引进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成为国内新材料领域人才资源高度富集区。深入实施重点科创平台“栽树工程”,支持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建设,承接一批海内外、国家级、省级实验室、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支持创新企业、重点平台建设新材料细分领域工业研究院和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布局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加强产业政策、产业基金要素保障,形成“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基地”一体的国际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新材料科技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一批新材料应用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上下游产业链贯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新生态。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镇海政策 > 镇海区政府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haiqurenminzhengfubangongshi/20200812/2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