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 > 正文

关于批转进一步加强全区“清洁绿化余杭”长效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1-05-27 余杭区 收藏
朗读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区清洁办拟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清洁绿化余杭”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2009年第4次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予批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四月三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清洁绿化余杭”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全区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管理,巩固“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成果,营造清洁整齐、绿色生态、健康卫生、文明和谐的城乡人居环境,把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清洁绿化余杭”长效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坚持清洁、绿化、健康、文明四位一体整体推进,以开展“清洁绿化余杭”达标村(社区)创建为载体,以发动和倡导广大群众参与保护环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为基础,以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监督管理为保障,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河道保洁体系、庭院整治体系、市场化运作体系、投入保障体系、村级经济支撑体系、社会参与体系、监督考评体系等“九大”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二、工作目标
  在做好“清洁绿化余杭”行动集中整治基础上,完善提升整治成果,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卫生保洁、村容秩序、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围绕“洁化、绿化、序化、亮化、美化”目标,做到环境保洁规范运作,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露天粪坑、无水面漂浮物;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涂乱挂、无视觉污染;设施完备正常运行,道路、路灯、休闲健身场地等各类公共设施和绿化养护完好,无残缺破损、无安全隐患;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健康水平有效提升,文明素质普遍增强。到2011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村庄整治管理水平力争达到全省示范、全国领先,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率、8小时清扫保洁率、实行有偿保洁服务率、公共产品养护管理市场化运作率达到并维持在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要按照《余杭区城市管理办法(试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全面提升我区城市品位。
  三、健全长效机制
  (一)组织领导体系。农村环境管理是各级政府和建制村的一项基本职责。区级有关部门、镇乡人民政府、建制村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落实措施、分类指导,切实做好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各级“清洁余杭”行动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负责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区级相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实施分类管理,各镇乡要明确责任部门、落实专职人员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网络。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分工”的原则,突出镇乡、村在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信息共享、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按照“收集到户、设施完备、保洁巡回、日产日清”要求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原则,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立“全面覆盖、各负其责、城乡一体”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和垃圾处理管理网络。实行生活垃圾袋(桶)装化,将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和外来户等全部纳入垃圾集中收集范围,做到“一户不漏、一家不缺、收集到户”。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网络,合理设置果壳箱、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点等环卫配套设施,保持设施设备完好整洁。收集的垃圾应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无积存。倡导垃圾分拣制度,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实现有序堆放、定点填埋、减量化处理。各村要配足专职保洁队伍,规范作业制度,实行定期普扫和8小时清扫保洁作业制度,全面落实村庄、河道、道路、公厕等的动态保洁工作,并与城镇区域、主干道路保洁相互衔接,提高公共环境保洁质量。规范城乡废品收购点、集贸市场环境秩序管理,规范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养殖业废物及其它污染物的处置、排放和治理措施,切实防治环境污染。
  (三)河道保洁体系。在全面实施河道疏浚清淤、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河道保洁管理长效机制,完善水面保洁岸边维护的投入、监管和考核制度,实现全区河道保洁全覆盖。按照分类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各类河道的保洁管理责任,镇乡所管辖河道一般落实到村负责进行保洁管理,也可由镇乡负责统一管理。区级有关部门和各镇村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确定河道保洁队伍,确保每条河道都有专职保洁员,对管辖水域保洁的作业力量、装备和工作质量加强管理监督,加强综合管理协调,提高水域保洁水平。河道保洁管理实行每天巡回保洁,及时打捞水面漂浮物、垃圾和水葫芦、水草等水生植物,清理坡岸垃圾、固体废弃物,并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河岸绿化及水利工程、公建设施等养护管理,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目标。
  (四)庭院整治体系。以引导农民自主参与、自觉维护、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为根本,以宣传培训、考评激励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的作用,构建庭院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提升庭院环境质量。建立起以“门前三包” (包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整洁有序)责任制、“信息卡”、“一村一课”培训、“清洁周”活动、工作月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庭院整治工作制度,完善区、镇、村三级庭院整治监督网络,增强义务监督员责任意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清洁户(示范户)、最清洁庭院组、庭院整治合格村(示范村)等不同层次并相互关联的庭院整治考评体系,定期开展创建复评工作。通过“挂(摘)牌”、张榜公布、表彰奖励等活动,发挥典型榜样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庭院整治考评成绩作为“清洁绿化余杭”长效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考核的前提。
  (五)市场化运作体系。村庄保洁、河道保洁、绿化养护、公益设施养护工作推行市场化运作,按“做事不养人”的要求实行聘管分离。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完善养护作业监管体系,规范行业管理,形成开放有序、监督有力、竞争充分、优胜劣汰的养护作业市场,促进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村委会与养护管理主体要签订规范有效的承包合同,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农村保洁员职业技能培训,区、镇乡分别负责对管理人员和保洁员进行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资格培训,不断提高保洁人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保洁队伍内部管理,明确保洁员的工作区域和职责范围,形成基本工资与考核奖金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洁员应佩戴安全标志或水面作业救护设备,落实有关劳动保障措施和福利待遇。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农村保洁管理经营主体的登记备案制度和保洁员档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建制村变更保洁管理主体应报镇、区清洁办备案。规范和改进招投标管理,逐步由镇乡统一组织农村环境管理市场招标。积极培育市场化运作保洁管理主体,扶持发展规模型企业,鼓励组建行业组织,提高行业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
  (六)投入保障体系。环境是公共产品,要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方筹集、规范运行的投入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公共财政保障制度。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的投入力度,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对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进行补助和奖励。镇乡(街道)应按1:1的比例落实配套补助资金,其中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和临平·东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的相关配套资金由区财政承担。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资金列入区、镇乡的年度财政预算。进一步落实环卫保洁有偿服务制度,规范资金收取办法和标准,向村民收取保洁费应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确定,缴费标准一般不低于每人每月1元,不得高于每人每月4元。对驻村企事业单位、商店网点、建筑工地等单位的保洁费标准,由村委会与业主协商确定。完善联乡结村、村企结对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对基础设施、公益项目实行市场冠名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提倡单位或个人认养维护公共绿地或公益设施,形成长期、稳定、共赢的结对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
  (七)村级经济支撑体系。要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村级集体经济是兴办各类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的经济支撑,只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实村级财力,才能为“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提供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持,才能解决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凝聚群众赢得广大村民的支持。各地要认真落实《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区委[2008]1号)精神,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明确目标,坚持“授之以渔”、因村制宜的原则,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要素、资源和发展平台。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抢抓机遇,勇于开拓,依托“天时”、“地利”,形成和完善具体发展计划,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凝聚合力,采取各类有效方式推进“造血”项目建设,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增强为民办事的经济实力。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监管,加强民主监督,真正实现“村财镇管”,管好用好村级集体资金。
  (八)社会参与体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作为环境秩序长效管理的基础来抓,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载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持续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媒体和活动方式,传播文明健康知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寓教育于管理,寓管理于教育,倡导生态文明,树立环保理念,提高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大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坚持“从学生抓起,从娃娃抓起”,学校应安排固定课时进行环境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健康生活进家庭”、“五个一”邻里文化等活动促进整个家庭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完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义务劳动日、爱国卫生活动日等制度,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积极组织开展环境整治、环境保护、公益实践、环境监督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城乡居民和在余杭创业人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清洁、绿化、健康、文明”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为,进一步塑造余杭的城市品格。
  (九)监督考评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环卫有偿服务、公共设施管理、拆违控违、农村改厕、外来人员管理等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将村域范围内所有住户、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明确各类责任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和奖罚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和频度。区级每季度对村进行一次例行督查,镇乡对各村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督查检查,村级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检查,义务监督队伍落实日常检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健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监督的立体监督网络。健全镇乡级城镇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发挥城管、卫生、环保、国土等执法管理队伍的作用,向村一级延伸管理,逐步实现城乡管理全覆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纳入区政府对区级相关部门、镇乡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订“清洁绿化余杭”长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以“清洁绿化余杭”达标村(社区)创建为载体,将环境保洁、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和村容村貌管理等统一纳入考核范围,突出清洁、整洁、有序、美化和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形成科学规范的工作标准(考核实施细则及评分标准另行制订)。考核工作由区清洁办组织进行,并建立一支人员相对固定、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考核队伍,采取平时巡查、暗访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检查。定期考核检查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以四个季度的平均分作为年终检查考核成绩。年终考核成绩达到85分以上的为“清洁绿化余杭”达标村(社区)。建立工作台账、检查记录台账和督查通报制度,将督查、考核等情况进行书面通报。
  四、奖惩机制
  (一)长效管理补助制度。补助对象为全区各建制村和尚未纳入城市化管理(城镇环卫管理体系)的社区。从2009年开始,对长效管理工作达到“清洁绿化余杭”达标村(社区)考核要求的村(社区),区财政按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补助(按本地户籍人口和常驻外来登记人口计),主要用于长效保洁、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和庭院整治的补助。对达到河道保洁考核要求的镇乡(街道),区财政分别按区级河道1500元/公里、区级以下河道1000元/公里的标准补助。垃圾集中运输、处理费用分别由镇乡、区两级财政负责。
  (二)奖惩激励制度。对工作优秀的镇乡、区级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清洁绿化余杭”长效管理工作成效特别显著的,每年评选20%左右的先进村(社区),给予每村(社区)3-5万元的奖励;对建立专职保洁队伍、正常开展长效管理工作、但没有达标的村,按长效管理补助标准给予减半补助。每年评选十家保洁管理先进单位、百名优秀保洁员、百个最清洁庭院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长效管理工作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而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对镇乡“清洁绿化余杭”长效管理工作年度考核未达到85分的,取消当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镇乡的参评资格。
  (三)资金管理制度。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资金按“专款专用,规范运行”的原则进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及时公开。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补助资金,在每年年中和年末各拨付一次,年中预拨50%,其他根据年终考核结果拨付。区清洁办、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
  五、工作要求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是我区大力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建设“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推动四个文明建设、加快构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反复性强、涉及面广,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区级相关部门是监督指导主体,各镇乡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建制村(社区)是实施主体。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把“清洁绿化余杭”长效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规范管理,狠抓落实,使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坚持领导抓、抓领导,重点抓、抓重点,反复抓、抓反复,整合力量,严管重罚,加强宣传,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实施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薄弱环节和村庄环境的整治提升工程,统筹推进清洁、绿化、生态、文明、健康、卫生等建设工作,着力提高长效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上下一心、部门联动、城乡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uhangqu/20210527/83339.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