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余杭区2013年“法治余杭”建设依法治区普法教育工作要点》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办公室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7月24日
余杭区2013年“法治余杭”建设
依法治区普法教育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新一轮“法治余杭”建设和“六五”普法规划的中期督查之年。今年全区“法治余杭”建设和依法治区普法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法治思维提升”和“法治方式完善”为重点,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三大重任,大力实施法治理念提升、法治量化评估、法治实践、法治服务和法治创建等“五大工程”,坚持“普治并举、以普为先、以治为重、以民为本”,外营环境、内强素质,全面打造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再上法治建设工作新台阶。
一、拓展方式,大力实施“法治理念提升工程”
1.继续深化“法律六进两延伸”活动。深化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外来务工者、农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等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的意见》(浙司〔2012〕89号),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有关法治建设的精神,突出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泛宣传民主促民生和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不断丰富“法律六进两延伸”内容。设计新途径、新载体,提高“法律六进两延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发动和组织普法讲师团、法制副校长、普法志愿者等送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村)、进单位、进工地、进家庭。总结推广仓前中学等地法制教育进校园经验。依托企业家培训项目、职工学校、劳动技校等载体,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普法教育,重点加强规模生产企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家政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发挥外来人口管理网络作用,加强外来人口学法、用法。在城乡接边、各类市场、新建社区、外来人口聚居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法律服务进市场、法律服务进村入户活动,并与矛盾化解和群众维权结合起来。重视和加强社区矫正人员、归正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专项法制教育。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法制宣传,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2.切实加强领导干部普法工作。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的新任务,健全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干部学习新干线网上学法等制度。制作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PPT课件、视频教材,并将课程学习完成情况纳入公职人员学分考核。在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的课程中增加法治内容课时;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和单位“述职述法”制度,继续实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法律素质考察,将考察评估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发挥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法治理念的提升。
3.积极培育余杭特色法治文化。以“七个一”为抓手,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与休闲娱乐之中,变“普法”为“种法”,不断提高全民法治理念。巩固一批传统阵地。继续办好《法治余杭简报》、《余杭法治网》、城乡导报《情与法》、电视台《学法看法》、乡村频道《法律援助》、广播《小米说法》等专刊、专网、专栏。主打一批新媒体。完善余杭区依普办官方微博和余杭法治网,充分协调、整合区内各成员单位的力量,针对网络新群体,开展网络互动学法;借助户外显示屏、移动传媒等两大媒介,打造传播快捷、效果良好的新媒体普法平台。创作一批法治作品。以基层群众为创作主力,发动创作小品、戏曲、书法、漫画等草根法治文化作品。打造一批法治景点。完成鸬鸟“山沟沟”法治景区的二期项目建设,继续发挥各大旅游综合体优势,挖掘利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推进法治主题公园、法治一条街(路)、法治长廊建设。绘制一张法治地图。整合、挖掘本地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资源,展示全区法治文化实况。制作一幅宣传挂图。结合余杭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每月制作下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制宣传系列挂图,开展实用型法制宣传。开展一系列专题法治宣传活动。坚持文化引领、艺术搭台、法治唱戏,组织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浙江省法制宣传月”、“主题日、纪念日、节假日”年度普法系列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二、传承创新,深入实施“法治量化评估工程”
4.评估出台年度法治指数。根据“法治余杭”量化考核评估体系的实际运作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评估指标。按照指数评估程序,在全面收集数据和广泛开展民意调查的基础上,评估出台2012年度余杭法治指数。继续发挥法治指数评估的“体检”作用,针对指数评审中的失分点,找准“短板”问题,落实责任单位,抓好整改提高;不断强化跟踪监督的“指挥棒”作用,组织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确保整改成效。继续运用量化考核评估体系开展年度法治建设考核工作,不断改进考核方式,激发全社会关注法治、参与法治、感受法治工作的进程。强化整改结果和考核结果在综合考评中的应用。
5.开展法治国情调研基地课题研究。借力专家指导,开展法务前置、政府信息公开等课题研究,推动各有关单位和镇街法治力量的充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化、政府行政服务效能的提升、民生重大事项听证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手段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实现法治建设的新突破。系统总结回顾过去五年法治指数评估中涌现出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大决定的法律程序规范、矛盾纠纷依法化解与社会管理创新、基层法治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等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为法治余杭建设和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6.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中期督查。按照务实、高效、节俭的原则,组织开展《“法治余杭”(依法治区、普法教育)2011-2015年规划》实施中期情况督查,重点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政法系统等单位的督促检查,认真总结前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原因,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和下一步打算,促进“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8月中旬前各单位完成自查;8月底前,区法治余杭建设(依法治区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对各镇(街道)和成员单位的督查,9月上旬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督查情况,并在11月底前做好迎接全国和省市的督查准备工作。
三、源头治理,实施“法治实践工程”
7.完善执政方式。健全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完善党委决策机制,把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法律咨询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党委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畅通党员意见表达渠道,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活动,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支持工、青、妇等组织依照法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统战部牵头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
8.深化依法行政。 加强镇街法治队伍建设,明确责任科室,落实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推进镇、街道的依法行政工作。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设,注重发挥专家作用,深化开放式决策,加强重要行政决策实施的跟踪评估,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坚持和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不断完善审查工作机制,积极拓展审查方式,进一步提高审查效率,促进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行政审批事项和区设审批前置条件为清理重点,规范事项名称,简化流程、压缩时限、提高效率。健全行政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完善网上服务功能。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考评。深入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强化行政复议听证、调解、监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工作制度的落实,提高行政复议的案结事了率和公信力。继续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探索推进法治政府标准体系建设,创新依法行政评议考核机制。
9.规范权力运行。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提升公开意识、深化公开内容、完善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形式,建立健全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规范行政执法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向小城市培育镇和中心镇延伸;推动行政执法方式创新,继续推行说理性执法文书;不断推进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裁量权的规范,积极探索开展规范其他行政执法裁量权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探索行政执法结果公开制度建设,以结果公开促执法规范;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设,继续推动司法与行政的协作互动。推进规范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工作。
10.推行“法务前置”。总结推广余杭、闲林等地重大事项“法务前置”工作的经验,不断提升区域法治建设质量。结合质量强区战略,探索制作党政决策流程图、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范本、重大事项法律必审制度等,不断规范党政决策程序和具体行政行为;以深化“百名律师进百企”为载体,探索实施企业“法务前置”工程,开展全方位“企业法律体检”,推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企业经营者刑事法律风险防范,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探索实施村(社区)“法务前置”,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积极为村(社区)民主管理和重大经济活动提供法律审查、法律建议、风险提醒等法律服务,杜绝出现违法违规的“村规民约”。指导基层群众依法参与村务、居务管理事务,培育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引导群众以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1.强化权力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健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监督制度,强化行政决策程序落实的跟踪督查、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成果应用监督;深化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落实业主内控管理制度;完善招投标管理,推行“电子招投标”、“异地远程评标”;建立健全廉政风险信息库和动态排查预警机制,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向社会领域和基层延伸;加强非公企业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基层民主监督形式,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全面推行村务党务财务的电视公开制度,方便群众知晓政情村务、行使民主监督权。进一步强化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力度。深化区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的专题询问和质询工作,充分尊重人大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涉及全区群众重大利益的项目、工程必须先经人大审批。进一步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多方听取社会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政层级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充分尊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使利益各方均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公共权力运行开展有效监督。
四、聚焦民生,深化“法治服务工程”
12.深入推进公正廉洁司法。坚持能动司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金融领域犯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市场领域犯罪,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秩序;探索职务犯罪惩防工作服务和保障重点区域项目建设的新机制,促进重点区域社会稳定和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探索执法办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执行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工作制度;重视运用简易程序、量刑建议和不批捕、不起诉等机制和措施依法对轻微犯罪从宽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推进侦防一体化机制建设,积极开展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工作。建立为重点工程服务工作机制,制定为“五城一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服务的司法保障举措;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加大对知名品牌、驰名商标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保护。落实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和行政争议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建立行政败诉案件分析报告制度,合力预防化解行政争议。注重源头预防,推进征地拆迁工作规范化。深化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尝试并做好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代表参与诉讼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
13.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树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理念,将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政府责任。加强城乡统筹,深化“律师进社区(村)”工作,在全区开展“法治(律师)行动在网格”活动,充分发挥律师在“三改一拆”行动中的积极作用;修改完善“律师进社区(村)”以奖代补考核标准和绩效管理办法。拓展法律援助领域,完善“援调对接”、“访援对接”、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对接机制;继续实施法律援助服务标准化,出台法律援助咨询、受理、初审、移送和审批操作规程,落实案件旁听、重大疑难案件全程督办等制度,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加强扶持引导,推进法律服务产业发展;加强行业管理,健全与完善投诉查处的程序与相关制度,净化法律服务市场;健全律师诚信执业评价,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发挥公证预防作用,加强招标、拍卖、产权转让、证据保全、现场监督公证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14.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合力“平安余杭”建设和“两网合一”工作,狠抓薄弱环节,加大攻坚力度,着力夯实社会管理基层根基,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覆盖到各个角落。强化源头治理,坚持“调解优先”,巩固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深化完善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开展首席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综合素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提升人民调解公信力;深化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律师参与调解制度,加强律师与法院、调解组织的良性互动;深化涉诉矛盾纠纷综合化解工作体系建设,开展“社区法官”活动,推进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和诉前、诉中调处新模式,努力将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完善联防联控体系,深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努力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15.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探索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依法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行业性、专业性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着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倡导文明出行,努力改善交通拥堵现状;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环境污染整治,保护水资源,改善空气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实时监控企业劳动用工情况,完善建筑领域工资保证金、租赁场地领域工资保证金和失信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体系,提升处置工资拖欠的应急能力,确保稳定大局;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活动,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群众性监督。进一步健全社会诚信规范体系,构建社会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的服务和管理。
16.继续开展法治服务民生活动。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重点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专项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针对社会热点、焦点民生问题,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打击制售伪劣商品、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公共服务重点内容,加强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职能的整合,继续实施“服务民生法治行”实事工程(详见附件)。加强对实事项目实施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督导,发挥法治余杭专项工作组作用,组织开展实事项目绩效评估,对开展得力、成效显著、群众认可的项目予以表彰奖励和宣传推广,提高法治惠民实效。
五、完善机制,深入实施“法治创建工程”
17.完善法治工作保障机制。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定期召开法建(依普)工作会议,主动听取法治情况汇报,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法建、依普工作的保障,及时调整充实队伍,做到人员、经费、工作“三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形成研究、部署、协调、督查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加强镇、街道和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理顺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大法建(依普)骨干培训力度,适时组织学习考察,不断拓宽工作交流渠道。加强普法讲师团、法制副校长、村(社区)企业法律顾问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日常指导、组织评先表彰,充分调动各级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的创新发展。
18.构建法治建设“四级联创”体系。按照全国普法办和省、市委法治办要求,深入开展争创全国法治城区和浙江省创建法治市、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单位活动。结合依法行政责任制和法治余杭年度考核,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探索开展“法治镇(街道)”创建,鼓励各单位结合实际推进“一镇(街)一品”、“一部门一品”法治建设,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育具有各地特色的区域法治品牌;继续实施年度“法治余杭”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培育一批法治创建先进典型。继续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提升基层依法自治的能力。继续开展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诚信守法企业”等专项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企业主体依法生产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不断强化法治系列创建活动与各项考核创建活动的对接,促进各行业法治化水平的提高。
附件:2013年余杭区“服务民生法治行”项目一览表
附件
2013年余杭区“服务民生法治行”项目一览表
序号 | 牵头单位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预期目标 | 联系人 | 备注 |
1 | 区委组织部 |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理念 | 1.将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和领导班子“述职述法”制度; 2.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素质考察,在组织考察中,注重对干部依法行政行为的了解,并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3.在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培训中,增设法律相关知识的课程;在干部新干线网上学习中,增加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普法相关课程;在党校举办的培训班次及开设的“远程课堂”中,增加学法用法等相关的课时。 | 通过强化领导干部学法、考法、用法、述法等,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提升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进而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 杨 政 |
|
2 | 区纪委(监察局) |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环境 | 1.推进全区行政审批权力事项清理,做好网上政务大厅行政审批事项动态调整公布。 2.围绕“清理、授权、效能、突破”四个重点,提高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事项的集中度;固化和下放“五城一基地”及分中心审批权限;发挥联合审批的提速功效,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新模式; 3.加强日常数字监察,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营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 |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构建,加强数字监察;进一步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 高嘉晖 |
|
3 | 区司法局、区法院 | 构建“1+X”立体化人民调解格局 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 1.完善立体化的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巩固并完善区、镇(街)、村(社区)、组(楼宇)的四级人民调解服务平台;在外来人口集聚地、物业小区等新型矛盾突出的区域拓展设立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 2.开展多角度的队伍素质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和调解技巧等业务培训,提升人民调解员整体素质;开展“首席人民调解员”评比活动;借助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优势,打造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民调解队伍。加强人民调解管理和指导,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公信力。 3.构建全方位的调解机制建设。继续发挥检调、医调、交调、诉调、警民联调等对接机制的作用,创新开展物调、访调、交调援等对接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基础性作用; 开展源头预防涉诉矛盾纠纷探索,建立“社区法官”制度、“法官联系基层商会”制度,推进涉诉矛盾纠纷综合化解工作体系建设,使更多地涉诉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 | 老百姓预防矛盾纠纷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涉诉纠纷总量减少,各类调解组织调处纠纷数量增加,各镇街涉诉矛盾纠纷万人成讼率趋好。 | 陈 霞 付春杰 |
|
4 | 区公安分局 | 打假专项行动 | 重拳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一是制售假冒伪劣“名牌产品”、“专利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危害创新发展的犯罪;二是制售假冒伪劣日化、家电、日用消费品等危害扩大内需和职工就业的犯罪;三是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妇幼用品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犯罪;四是制售假冒伪劣汽配、机电、消防器材等危害生产生活安全的犯罪;五是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危害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犯罪。 | 破获一批大要案件,铲除一批犯罪窝点,摧毁一批犯罪团伙,斩断一批犯罪供销网络,打出质量、打出声势,形成打击假冒伪劣犯罪的高压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 吴 佳 |
|
5 | 工商余杭分局 | 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开发区)信用建设行政指导 | 1.开展定期的企业信用培训、工商法规培训。 2.开展创建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行业活动,帮助企业、行业通过完善管理,参加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行业的评选。 3.协助企业通过信用资源的运用,来获取经营发展所需的金融资源。 4.建立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5.建立重点信用帮扶企业名单制度。 | 1.建立起杭州未来科技城信用管理制度。 2.帮助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3.建立工商部门与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的联络制度。 | 沈江林 |
|
6 | 区农业局 |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精品点建设 | 2013年度,计划在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3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精品单位。 1.建立产地证明制度。产品出场须有产地证明,提供业主、产地、销售去向等可追溯信息。 2.建立农产品产地快速检测制度。建立单独的检测室,配置农产品质量速测设备,配备人员,对上市的产品进行质量自检。 3.建立生产档案制度。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生产者、种养种类、农业投入品、农事操作和收获销售等信息,并按规定建档保存。 4.开展标准化生产。严格按各产业的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做到按标准生产,使产品质量可控;严格按照《630规范》和准出管理的要求进行产品出场管理,使产品实现可追溯。 | 全区生产领域30个追溯精品点单位按照“有管理制度,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识”的要求开展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实现产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质量可控,准出管理示范作用明显,确保我区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 | 寿胜红 |
|
7 | 区文广新闻出版局(体育局) | 注重工作结合,开展法制宣传,培育法治文化 | 坚持文化引领、艺术搭台、法治唱戏,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与休闲娱乐之中,变“普法”为“种法”,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全民法治理念。 1.在全区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免费放映有关卫生、消防、婚姻、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科教片,全年预计放映2000场次。 2.在全区开展覆盖区域全部人口的文物博物馆法律法规、文物博物馆基本知识、文物保护常识等宣传普及活动。 3.结合全民健身日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和全民健身活动。 4.编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法律法规宣传画册,深入中小学校、社区、农村、大型企业开展法律宣传。 5.结合“美丽非遗与美丽中国”2013年良渚论坛系列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 | 1.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对家庭婚姻、生产生育、土地保护等相关法律的认知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2.努力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浓厚氛围,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3.全民健身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全民健身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4.形成文化市场全民监管的良好局面,营造祥和健康的文化氛围。 5.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参与度、认知度进一步提高,非遗传承保护氛围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 蒋 远 |
|
8 | 区总工会 | “五进企业”服务职工活动 | 结合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开展法律常识进企业、安全卫生常识进企业活动40场。 | 法律常识和安全卫生知识在广大职工中得到普及,职工的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 | 杨军民 |
|
9 | 团区委 | 12355热线走进基层服务青少年 | 结合“法律进学校”活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和志愿者的作用,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突出闲散青少年这个重点,注重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结合,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 1.开展服务基层:12355青少年热线入基层,全年不少于10场;“流动少年宫”入基层,全年不少于5场。 2.开展基地共建:以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为阵地,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法律实践教育。 3.发挥志愿者作用:组织各镇(街道)志愿者开展法律宣传服务活动,全区性法律志愿服务不少于1场。 | 培育身心健康的青少年,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为打造“法治首善之区”营造浓厚氛围。 | 左景行 |
|
10 | 区妇联 | 探索妇女信访代理制,“点线面”多元推动“双维”新模式 | 1.增设代理站点,试点妇女信访代理制度。在基层妇女维权工作站(中心)中增设代理站,在镇街试点妇女信访代理工作。在重点项目推进等过程中选聘信访代理人,将共性信访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事项委托信访代理人代言代访。 2.对接“诉调”两线,引入法律指导服务模式。聘请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巾帼志愿者与镇街结对,成为信访代理人的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建立代理诉求议事工作制,将“诉求”和“协调”纳入同一化解平台,实现“诉”、“调”两线对接。 3.全面征集意见,实施维权前移工作方法。落实镇街妇女代表征集建议制度,将妇女群众在政治权利享有、财产权益分配、人身权益保障等方面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及时收集反馈,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源头推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实现妇女维权工作关口前移,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服务。 | 进一步畅通妇女信访渠道,引导妇女合法合情合理表达诉求,建立健全高效快捷、规范有序地妇女信访新秩序,有效减少妇女群众长期访、越级访、群体访等现象的发生,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潘芳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