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2017年,我市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克服不利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6.7%。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根据省、金华2018年粮食生产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现就抓好我市2018年粮食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中央、省、金华市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守住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这条底线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全力以赴保护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紧紧围绕稳定产能、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狠抓措施责任落实,确保我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3.43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5.53万吨以上,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二、加快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要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拉动、流转驱动、示范带动、服务促动等,着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促进粮食产销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提升。各镇、街道要支持落实用于育秧、农机器械及农资库房、晾晒、烘干、仓储、加工等粮食生产配套设施用地。2018年我市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按照市农合联执委会、市农林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义农执办〔2017〕15号)文件执行。各镇、街道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制订相应配套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并按照“程序规范、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要求,完善核查手续、简化发放程序、加强资金管理,确保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三、高质量管护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是稳粮保供的基础,各镇、街道要严格实行粮食生产功能区用途管制和种粮保护,全面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意见》,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保护责任,实行最严格保护,坚持“奖”“罚”双管齐下,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坚决制止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植树造林、挖塘养殖水产等“非粮化”行为。全面及时完成一年四次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粮食情况的调查统计。不得在功能区内立项实施多年生经济作物、水产养殖、林业等非粮食类政府投资扶持项目。按照“吨粮标准、永久保护,建管并重、整体提升”的要求,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保护,对尚未完全达到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提标改造,2018年计划完成0.4万亩。各镇、街道要统筹整合各级及相关专项资金,集中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和保护工作。
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切实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执行落实。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统筹整合相关资金项目,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继续组织实施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沃土工程、商品有机肥补贴等促进耕地地力提升项目,提升耕地质量,打造良田沃土。要创新技术手段,大力促进耕地质量建设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健全覆盖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完善质量保护技术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加大对轻型履带拖拉机、履带式耕作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完善农田土壤污染监测预警机制,严格污染源防控,推进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强重度污染耕地用途管控和治理修复,努力遏制和扭转土壤污染加重趋势。
五、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应用水平
依靠科技创新深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和提高生产效益,大力推广应用粮经轮作、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等“千斤粮万元钱”高效农作制度和生态种养模式,大力推广应用粮食灌溉节水技术,深入融合推进统一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生态控害和绿色防控等适用技术和绿色增产模式推广,实现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综合运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拓展领域,加大力度,加强智能化、信息化、设施化等新成果在粮食生产领域的转化应用,加快推进粮食生产领域“机器换人”,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和农机化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农机化水平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就业服务。深化送政策、送科技、送订单、送农资、送信息等“五送到农家”活动,继续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联大户、联基地活动,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到位率。
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