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为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市试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大力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在推进主动公开目录体系建设的同时,依法积极稳妥推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机关政务公开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纳入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的事项及其依据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以下事项列入政务公开负面清单:
(一)公开后危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事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八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以上信息不予公开。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予以公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项:“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商业秘密的界定。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依此标准进行审查,而不应单纯以第三方是否同意公开作出决定。
(三)过程性信息。
过程性信息一般是指在行政决定作出前行政机关内部或行政机关之间形成的研究、讨论、请示、汇报等信息。过程性信息可不予公开,但是,当决策、决定完成后,如果公开的需要大于不公开的需要,仍应公开。
依据:1.《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第二十条第四项:“属于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可以不予公开,但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第二条第二项:“行政机关向申请人提供的政府信息,应当是正式、准确、完整的,申请人可以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正式使用,也可以在诉讼或行政程序中作为书证使用。因此,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或者获取的内部管理信息以及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一般不属于《条例》所指应公开的政府信息。”
(四)不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内部管理信息。
内部管理信息一般是指对外部不产生直接约束力的普遍政策阐述或对个案的非终极性意见。主要指行政机关之间和行政机关内部不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请示、报告、批复、会议纪要、抄告单等文件和资料。
依据:1.《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第二十条第三项:“属于行政机关之间和行政机关内部行文的请示、报告、批复、会议纪要、抄告单等文件和资料,不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可以不予公开,但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应当予以公开,并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答复处理。”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第二条第二项:“行政机关向申请人提供的政府信息,应当是正式、准确、完整的,申请人可以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正式使用,也可以在诉讼或行政程序中作为书证使用。因此,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或者获取的内部管理信息以及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一般不属于《条例》所指应公开的政府信息。”
(五)需汇总、分析、加工或重新制作的政府信息。
依据:1.《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要求行政机关提供报刊、书籍等公开出版物,或者提供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查阅的案卷材料,或者为其制作、收集、分析、加工政府信息的服务的,行政机关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