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义乌市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义乌市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优化失能人员护理保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护保险“义乌模式”,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市长护保险制度试点作为“健康义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深化长护保险制度试点,必须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通过政策标准化、服务职业化、经办社会化、监管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失能人员品质和尊严,缓解失能家庭压力和负担,发展社会化护理服务市场,努力打造失能人员有保障、护理产业得发展、长护基金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二、主要内容
(一)政策标准化
1.扩大保障范围。从需求侧出发,进一步完善护理保障项目,将失能群众需求较大的清创、换药、压疮护理、针灸、推拿、康复等逐步列入保障范围;根据国家卫健委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要求,结合服务场所、服务质量、通勤成本等调整护理服务项目支付价格,引导护理服务供给;探索以租赁形式,将购买成本较高的部分器械设备,如气垫床、轮椅、雾化器等,列入保障范围。
2.完善支付系统。从差别化出发,与五险系统和相关部门数据做好对接,实时识别失能人员待遇类别、参保异常、因病住院等各种状态,根据失能原因、失能状态等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护理排班,实现上门护理自动派单和长护基金支付联网结算、移动结算。
3.拓展支付形式。从供给侧出发,整合卫健、民政、残联扶持政策,将互联网服务平台、护理站、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护理院纳入长护保险协议管理,按镇(街)拓展上门医疗护理,探索医疗机构长护病房建设,打造可及、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缓解上门护理机构和人员严重不足、技术专业力量不强、上门护理风险相对较大的难题。
(二)服务职业化
建立常态化、专业化护理培训机制,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职业认可,促进护理产业良性发展。按照人社部门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补贴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给予长护保险居家护理培训机构一定补助。培训工作由复旦大学课题组、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机构共同组织。职责分工如下:
复旦大学课题组:负责编写培训用途的教材和配套的辅助视频课件,制定培训课程内容,选派复旦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合作院校的优秀教师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