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三门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三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26日
三门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
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精神,巩固和深化三门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成果,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根据《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台州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台政办发〔2017〕5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传承发展三门农信普惠金融理念、精神和文化,坚守“姓农、姓小、姓土”的核心定位,坚持“三做三不做”的经营理念,以更高一层、更广一点、更快一步,发挥先行、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总要求,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深耕农村、实体和数字金融三个领域,突出智慧、绿色、精准、共享四个目标,构建农村渠道、服务、产品、生态和平台五个体系,更加突出“农”字特色,更加精准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农村普惠金融质量,打造具有三门特色的普惠金融三门农信板块,助推三门实现“十三五”赶超发展。
二、深耕三个领域
(一)农村领域。重点面向偏远农村、海岛山区、农村新型经济主体、低收入群体聚集区等,通过渠道铺设、网络链接、人员交互、科技支撑和产品承载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地发展村级和社区金融,扩大内涵,创新服务,满足需求,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渗透率。
1.持续开展全员驻勤,做好普惠金融“主力军”。传承发扬三门农信“三水精神”,坚持“走千访万”活动,深入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海岛山区、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新特点、新情况,掌握“三农”、小微企业等新期盼、新诉求,主动上门、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打造三门农信“低成本、全覆盖、可持续”的特色普惠金融服务载体。
2.深化整村授信,坚守普惠金融“主阵地”。将整村授信作为践行普惠金融、提升普惠服务覆盖面的重要抓手,以社保卡为行动载体,坚持“整村批发、用信循环、随借随还”原则,采用进村驻点、上门营销、现场办公等方式,推进授信样板村建设,做实、做细整村授信。全力提高客户建档面、授信面、贷款面,大力拓展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最大限度满足农户生产、生活资金需求。
3.对接治危拆违,深拓普惠金融“新领域”。积极主动投身治危拆违攻坚战,加大对治危拆违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居整体改迁信贷扶持力度,采取安排专项资金、开发专属产品、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拉长贷款期限、信用放款为主、专享绿色通道、实行名单管理等八项措施,为村民整体改迁项目提供高满足率、低融资成本的信贷资金,全面深化农村普惠金融。
(二)实体领域。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坚定本土化、小微化和一体化普惠方向,专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趋势,推动农村产权结构改革、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成长。
1.助力小微金改,建立普惠长效机制。以普惠金融为引领,以《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为蓝图,深入实施三门农信小微企业贷款提升三年专项规划。大力推广应用“普惠快车、小微专车、企业直通车”微贷技术,实现小微贷款“工厂式”作业,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做大小微信用贷款。加强银政、银担合作,充分发挥信保基金作用,继续推广“无本续贷”、“周转通”等续贷方式,创新推出“续贷通”贷款产品,鼓励以“商标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税银贷”等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形成有特色、可借鉴、易推广的三门农信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样本。
2.对接新业态,提高精准服务水平。一是主动做好“三位一体”服务。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全程参与、独家代理、优化服务、注重结合”的四项原则,充分发挥农合联副理事长单位作用,切实做好各级农合联及农合联体系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主体金融服务,深化农村三权抵押、农产品电商平台等金融创新,提升“三位一体”普惠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特色化。二是深入推进“一卡一贷”项目。进一步深化与工会组织的合作,大力拓展“职工服务卡”和“蓝领贷”,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投身“双创”资金需求,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主动对接服务精准扶贫、特色小镇、农家乐民宿经济等重点领域,注重发挥金融服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促进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数字金融领域。加快推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移动化。在农村区域大力推广数字金融,打造具有三门农信特色的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网络,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推动业务模式转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1.全面推广应用CRM系统、精准营销平台,夯实普惠服务基础。充分利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全面、正确、有效的客户认定关系;利用CRM的网格化功能模块,集合区域网格、机构网格、自定义网格的特点优势,形成街道村落网格化、小区商圈专格化、特色客户小格化的管理模式;通过精准营销平台闭环式的营销管理功能,加强对一线客户经理的工作管理和实效的监督,做到目标客群精准化、任务分配自动化、营销跟踪可视化,进一步强化精准服务,实现普惠服务更便捷、更精准,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全面推进“普惠通”平台应用,优化普惠服务手段。在成功试点基础上,全力推广应用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普惠通”平台,让客户经理可以随时、随地、随身为客户提供服务,实现普惠金融移动化。依托新科技、新载体,持续优化信贷流程,大力推行“一站式”办贷流程,切实提高办贷效率。
3.全面深化电子渠道建设,提高普惠服务效率。依托联盟商圈建设,加快丰收互联平台的推广应用,丰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端业务的功能应用,提升电子银行在农村的普及面,满足客户网络化、移动化的服务体验,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让金融服务更高效。到2020年末,力争完成5个基础商圈建设。
三、实现四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