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衢江民政
专 刊
第9期
衢州市衢江区民政局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省特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情况分析
金小龙
2011年,区委、区政府计划安排450万元省特扶资金,用于2011至2013年我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改变了我区从2006年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来无专项财政资金补助的历史,为我区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经过第一年的实施,建设了一批示范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全区列入省特扶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计划的有31个,计划总投资1796万,其中省特扶资金300万。31个项目中修建、改(扩)建的有7个村,分别是莲花镇东湖畈村、云溪乡胡山村、全旺镇马蹊村、横路办事处清水村、大洲镇外焦村、黄坛口乡坑口村和举村乡翁源村;其他24个村都为新建项目,其中和其他特扶项目(主要是农业局的仓储和妇联来料加工厂房)合建的有6个村,分别是峡川镇李泽村、云溪乡西垅村、全旺镇尹家村、廿里镇上宇村、湖南镇白坞口村和朝书村。
截止今年6月底,31个项目主体完工的村有24个(已报账22个),工程过半的2个,还未开工建设的4个,放弃项目1个。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进度较慢。31个项目中,26个开工建设,占83.8%。已投入使用的只有11个,占已报账的50%,大部分村都没有按照农村社区标准进行布置。主要原因是省特扶项目实施第一年,从报审到立项,启动时间相对较晚,也是乡镇、村换届年,再加上规划、国土审批和招投标及项目报账等手续较繁杂,后期跟进服务没跟上。
(二)补助比例较低。和其余特扶项目相比,省特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补助标准是最低的,像来料加工、仓储等项目,补助比例都在8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0%。而社区服务中心项目除了4个修缮项目外,其余新建项目补助比例都在30%左右,有的甚至不到10%。主要原因是特扶资金安排总额不多,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较重,想通过该项目实施推动此项工作开展,因而资金分配较分散。
(三)内部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村级办公场所(主要为村级干部办公室)所占比例偏高,有的要占1/3面积甚至以上。一方面是组织等部门有要求,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认为在自己任期内做的项目,自己的办公室理应高标准配备,还有一个就是业务指导不到位。
(四)功能欠缺。从已完工的24个村来看,除太真乡王家山村外,其余的都只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中心、村民学校这两块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其余像图书阅览室、活动室、卫生室、居家养老中心、社区广场等功能缺失。主要是部分乡村干部对社区认识不足,认为没必要,即使有也是浪费的观念及经费紧张等原因所至。
(五)日常运行不到位。已投入使用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平时也是大门紧闭,没有安排工作人员,造成群众咨询、办事找不人。主要是服务观念淡薄和运行经费缺乏等原因造成的。
三、对策分析
今年是省特扶项目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最后一年,结合第一年实施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科学选点,锦上添花。在布局上,结合特扶办提出的主要公路沿线及美丽乡村要求外,要选择那些基础较好,有一定资金拼盘能力的村,发挥省特扶农村社区项目资金锦上添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项目选择建设地点有预留发展空间的村。
(二)加强指导,规范提升。对已完工村,要按照农村社区“一标志二栏二图”和“一点一校四室五站”要求进行布局,标识、制度上墙。真正将省特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成样板,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整合资源,融合改进。对一些常年空置的办公室进行融合,设置成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提高使用效率。要积极包装项目,争取组织部门的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妇联的来料加工项目和农业部门的一事一议或仓储项目建设资金。要充分利用原村办公场所、废弃校舍、祠堂和礼堂等集体资产,进行改造提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签发:黄良诚 编校:郑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