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衢江区 > 正文

关于印发衢江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1-06-07 衢江区 收藏
朗读

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衢江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

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衢江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区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一一年十二月   日

前  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进入全面增长时期,同时,也面临产业地位提升、发展方式转变、体制机制创新、市场需求激增等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和指导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和“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重要决策。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立足“大衢州、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大品牌”,把衢州建设成为全国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和四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实现由新兴旅游城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迈进。

    为全面落实省、市两级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浙江旅游西进重点区域,适应衢江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发挥政府对旅游业的调控引导作用,推动衢江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特编制《衢江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衢江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开发布局、任务重点以及保障措施,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将旅游业打造成衢江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规划期限:2011-2015年。

编制依据:1.《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衢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3.《衢州市衢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衢州市衢江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衢江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面临的机遇

三、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战略

四、总体布局

第三章  “十二五”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

第四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要素配置

第五章  “十二五”旅游业市场发展战略

第六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主要抓手

第七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

第一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旅游业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我区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拉高标杆、追赶跨越、创先争优、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4.70%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2.66%,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衢州东区、工业新城、物流中心、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区政府第十三届四次全会又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将我区打造成为四省边际生态休闲旅游胜地”,首次把旅游业提高到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明确了旅游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业整体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旅游发展环境有较大改善。截止2010年底,全区已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区级景区20个(其中2A级景区3个)、省级生态旅游区2个、四星级饭店1家(兼绿色饭店)、二星级饭店2家、国内旅行社1家、省级旅游强乡镇1个、省级旅游特色村4个、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25个(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5)、农家乐经营户255户(其中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经营户80户)。“十一五”期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6.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53亿元,旅游新增投入1.8亿元。

衢江区2006—2010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年份

国内旅游人次(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海(境)外旅游人次(万人次)

旅游创汇(万美元)

旅游总人次(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亿元)

全区生产总值(%)

2006

82.00

4.48

0.19

106.30

82.19

4.54

10.20

2007

105.80

5.50

0.32

182.40

106.12

5.61

10.60

2008

127.13

6.83

0.32

247.95

127.45

6.98

11.31

2009

156.50

7.92

0.29

279.87

156.79

8.09

12.00

2010

193.00

9.90

0.50

325.10

193.50

10.31

12.66

(备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按6元计。)

旅游品牌初步打响“十一五”期间,我区以“城中山水、生态衢江”为品牌形象通过各类旅游交易会,在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开展全方位宣传促销。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旅游节事、旅游“三进”(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自驾车游衢江、美食总动员等活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多形式立体宣传。“城中山水、生态衢江”旅游品牌在长三角地区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五年来,游客量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长。

服务品质有所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区抓住国家、省、市旅游部门开展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契机,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竞争实力、管理水平为重点,以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A级景区、星级饭店、星级旅行社等行业等级品质评定;全面推行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各类岗位培训,每年培训旅游从业人员上百人次;层层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旅游安全责任书,每个黄金周前,召开区假日旅游协调小组成员会议,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帮助旅游企业及时发现隐患,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全区未发生旅游安全责任事故。

旅游拉动功能显现。“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初步显现。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品贸易和文化娱乐业的繁荣,同时,还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生态化管理、积极创建生态旅游区和绿色饭店,有效保护了资源,美化了环境,促进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转产转业和脱贫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6年提高了2.46个百分点;农家乐旅游村14个、经营户255户,经营收入达7860万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100人,间接从业人员6600人。

二、面临的机遇

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旅游业作为融合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富民惠民的民生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凭借自身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旅游业进入了“大发展时代”。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率先把浙江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将旅游业作为“十二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将浙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西进东扩”战略作为全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战略。《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断优化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深化与长三角、海西区、珠三角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提高旅游业发展开放度,全面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为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跨过4000美元大关。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正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内市场的旅游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市场基础。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值得关注的市场开拓方向。在入境市场方面,除了传统的港、澳、台客源外,海外市场特别是日韩市场,也将成为我区旅游的重要客源。

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立足衢州“四省通衢”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依托我省已建成的“四小时交通圈”,随着境内杭金衢、杭新景、黄衢南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杭长客专、九景衢铁路、衢州民航新航线的开通运行,衢江已与周边的安徽黄山、江西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福建武夷山和省内杭州西湖、淳安千岛湖、金华双龙洞、缙云仙都及江山江郎山等著名旅游景点连接起来,构筑一个跨越四省的“两小时旅游圈”。可以预见,衢江旅游必将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日渐发达,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生态资源更受关注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渴望追求一种健康、快乐、休闲的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回归自然成为新的时尚。我区有山、、湖、江等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特色鲜明,天然生态,符合现代人们追求原生态和“回归自然”的消费趋势,为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天赋性优质资源。

三、面临的挑战

产业竞争更为激烈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已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重视和关注,产业竞争将更为激烈,发展任务更为繁重。

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者也不断成熟,对旅游产品的质量需求、差异化需求不断提高。我区旅游资源与省内很多城市及江西、安徽等地同质性较高。而且我区的旅游产品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缺乏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购物、娱乐休闲健身场所等能够起到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的规模项目。如何从衢江实际出发,追赶跨越,错位发展,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同时,受体制机制、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项目推进难度较大。

服务环境亟待优化我区旅游交通等配套设施不足;旅游行业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宾馆酒店娱乐休闲服务能力不足;缺乏优秀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影响了整体旅游档次和品位的提升。

第二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建区”战略、“四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发展定位及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整合旅游资源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市场开拓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立足“大衢州、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大品牌”,按照“转变方式、加快转型、拉高标杆、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区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达25%以上。2015年实现接待境内外游客5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21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6万人。实现国家3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3个、三星级以上饭店5家(力争新增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以上旅行社1家、省级旅游特色村6个、省级旅游特色经营户(点)100家、省级农家乐精品示范区1个、特色乡镇2个、精品村(点)4个、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点)38个、三星级以上经营户110户,基本确立四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的总体形象。

三、发展战略

政府主导战略: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全民公共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满足全民闲暇与度假为目标,政府科学主导旅游项目开发,确保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市区一体化战略:区是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旅游发展中必须坚持市区一体化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衢州、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大品牌”理念,主动把我区旅游融入衢州旅游,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包装、共同发展。产业融合战略:对游客有吸引力的资源就是旅游资源,所以要树立“旅游资源无限制、旅游产业无边界”的观念,在旅游发展中必须坚持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加强与城市、商业、农业、文化、水利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开发战略:依托我区青山秀水的特色,在旅游发展中坚持回归自然原则,将自然、环保、低碳、原生态等发展理念贯穿整个旅游发展过程,开发具有高品质绿色养生休闲度假景区。市场拓展战略:继续以“长三角”市场为中心,坚持循序渐进的市场开拓原则在巩固长三角市场的基础上,再向海西区、珠三角、渤海湾等市场进行拓展。形象品牌战略:旅游品牌形象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旅游发展中必须坚持打响品牌原则,通过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符号,将具体可见的视觉形象与内蕴特征的抽象概念融为一体从而显现我区的文化特征、区域特点以旅游内涵。

四、总体布局

以生态、休闲、文化、养生等为重点,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形成“三区一带一中心”总体布局。“三区”即衢南养生休闲区、衢农耕文化区、衢北红色探险区;“一带”即乡村休闲旅游带;“一中心”,即商贸文化休闲中心(详见附图:总体布局图)。

衢南养生休闲区

空间范围:黄坛口乡、湖南镇等。此区域定位为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以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溪江国家水利风景区、烂柯山—乌溪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突出生态、科考、观光、度假等元素。主要建设内容有:节理石柱景观带、乌溪江湿地公园展示中心、湿地公园景观改造、休闲疗养度假基地和衢南旅游集散中心等。

农耕文化区

空间范围:莲花镇、峡川镇、全旺镇等。此区域定位为农耕、文化体验基地。

以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为依托,突出现代农业、乡村文化等元素。主要建设内容有:大乘温泉SPA养生会所、九九红玫瑰园、花卉水果采摘基地、大东坪风景旅游区、全旺楼山后文化特色旅游村等。

衢北红色探险区

空间范围:灰坪乡、太真乡、双桥乡等。此区域定位为红色(探险)休闲区。

以千里岗革命根据地、溶洞群、原始次森林、铜山源水库等特色资源为依托,突出红色教育、溶洞探险、养生休闲等元素。主要建设内容有:太真养生园景区、双桥黄金海岸大酒店、千里岗红色(探险)旅游景区等。

乡村休闲旅游带

空间范围:黄坛口乡、湖南镇、大洲镇、高家镇等。此区域定位为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区块。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该区域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一区三带多村点”的乡村休闲旅游总体布局,即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农家乐精品示范区(以黄坛口乡为主);环乌溪江休闲带(含湖南、岭洋、举村等)、农耕文化休闲带(含莲花、峡川、高家、全旺、樟潭街道、大洲等)、红色养生休闲带(含灰坪、双桥、太真等);东坪、茶坪、灰坪、板固、大路、楼山后、太阳岛、莲花玫瑰园、飞龙山庄等村点

商贸文化休闲中心

空间范围:樟潭街道、浮石街道等。此区域定位为商贸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依托樟潭、浮石丰厚的人文底蕴及区位优势,以城区为核心,突出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娱乐、主题公园等。主要建设内容有:高档综合休闲会所、高星级旅游饭店、信安湖休闲娱乐中心、古埠风情街、金仙岩摩崖石刻主题文化公园、旅游商品购物中心等。

第三章  “十二五”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区旅游业重点项目共25个,其中实施类11个,争取实施类11个,预备探讨类3个。争取1个以上项目列入省“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4个以上项目列入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实施类项目投资31.1亿元。详见附表:衢江区“十二五”旅游业重点项目库)

第四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要素配置

一、住宿设施

总量目标按照市场调节、稳步发展的方针,旅游住宿设施发展以中档为主、高低档为辅。按照目前宾馆出租率和黄金周接待游客人次的预测,“十二五”期间,游客总量达到1000万人次左右,按20%入住衢江区计算,年接待客房数需达到200万间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按照我区现有接待能力,需新增三星级以上饭店5—6家,积极发展高星级饭店,力争新增1家五星级饭店。全区星级饭店年平均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住宿布局衢中农耕文化区和商贸文化休闲中心主要以旅游商务型宾馆和中高档宾馆为主;衢南养生休闲区以少量度假山庄和农家乐乡村旅馆为主,并利用湖畔适度建设度假营地;衢北红色探险区以休闲度假山庄和农家乐乡村旅馆为主;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内应严格控制景区内度假宾馆建设,只能在核心区外适当建设小规模度假山庄。

二、旅行社

旅行社是客源组织的龙头。为适应组团旅游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旅行社外联能力,逐年增加国际国内旅行社数量,引进旅行社的竞争机制,扩大旅行社的自主外联规模。至2015年,我区将增加2-3家国内旅行社。

三、旅游商品

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开发旅游商品具有广阔的前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方法,全方位、多元化开发独具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建立综合性旅游商品销售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广衢江旅游商品。

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鼓励开发水果、花卉、山珍、水产、茶叶等系列旅游商品。

旅游纪念品根据地貌奇观、山水景观、民俗文化、历史名城等特征设计制造各种风景图片、明信片、邮品、信物、竹制品、剪纸、绣品、玩具、饰品等。

四、人力资源

我区目前旅游业基础薄弱,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偏少。为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应从均衡发展的角度,适时增加旅游人力资源配备。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根据发展目标,运用类比法和凯塞尔推导法,按每名导游每年接待5000人、每间客房需要工作人员1.43人、每个小型景区需工作人员10人、每个中型景区需要35人、每辆旅游车需配备1.3名司机的基本标准进行计算,2015年全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将达到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6万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旅游服务规范、激励机制和全员持证上岗达标计划。按照国家旅游局全员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旅行社、饭店、景点和旅游车船、餐饮娱乐场所等各档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和服务规范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五、旅游交通

以旅游通达、便捷、安全为目的,加快主要景区、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十二五”期间,通往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公路基本建成二级以上公路,并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牌的设置。

第五章  “十二五”旅游业市场发展战略

一、旅游市场及产品定位

市场定位。紧紧围绕“积极巩固核心客源市场、全力发展基本客源市场、适时拓展机会客源市场”的原则,继续打响“城中山水、生态衢江”旅游品牌。“核心客源市场”主要是指以衢州市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内的周边城市;“基本客源市场”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的大中城市;“机会客源市场”主要以深圳、北京、厦门、港澳台地区为重点,并向境外延伸。

产品定位树立“回归自然”理念,积极引导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商贸文化等产品转型,努力打造“乡村休闲乐园”。

二、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根据品牌定位、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定位,开展和周边地区的合作,积极拓展区域旅游产品,打造区域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十二五”期间,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市场营销:

开展区域合作。借助周边地区影响力较大的景点,主动出击,加强区域合作,精心打造精品线路,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推介活动,扩大衢江旅游影响力,通过开展与周边县市旅游互为客源地活动,借力打造衢江旅游品牌,全面提升衢江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拓宽衢江旅游市场。

举办旅游节庆利用生态资源和现代农业产业资源,举办玫瑰文化旅游节、乡村美食节、登山旅游节、民俗文化旅游节、花卉蔬果采摘节、农作物观赏节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衢江旅游特色,全面展示衢江旅游形象,提升衢江区知名度。

开展网络营销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旅游营销将从实体模式向网络模式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着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运用互联网功能,创建“衢江旅游网”;整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杂志、网络旅游等内容,借助高科技手段,开辟网络旅游商城,将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等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引导广大网民、市民、游客“上网看衢江、下网游衢江”。同时,引导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企业、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转变营销观念,积极开展网络营销。

加强媒体宣传进一步借助电视台、广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以广告、新闻、专题、栏目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打响“城中山水、生态衢江”品牌

第六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主要抓手

一、实施项目推进工程,积蓄旅游发展后劲

做好紫微山、乌溪江湿地、城区、莲花全旺、千里岗五大旅游区块的巩固提升、开发建设等工作。一是巩固提升紫微山区块。将该区块打造成为我区的观光旅游基地。“十二五”期间,实现区块内拥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区。二是打造湿地公园区块。将该区块打造成为我区的疗养度假胜地。该区块旅游资源丰富,品质较高,是天然“氧吧”,但目前景区还尚未成熟。“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建设若干景群,形成成熟景区,推出合理线路。三是营造城区区块。将该区块打造成为商贸文化休闲中心。“十二五”期间,配合做好信安湖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依托金仙岩摩崖题记,恢复“寿圣仙岩院”,挖掘清朝提督、台商鼻祖罗大春和樟潭古埠等历史人文资源,建设商贸文化交流中心,推动商贸、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提升城区品位。四是深度开发莲花全旺区块。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良好的农业基础,将该区块打造成为华东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博览园。加大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开发九九红玫瑰园、蔬果花卉采摘基地、大温泉休闲度假区;整合全旺饭甑山、九仙岩、红岩水库、宋代古窑群、娘娘厅、国舅厅等历史人文资源和现代农业资源,将全旺楼山后村打造成文化特色旅游村。五是创新开发千里岗区块。将该区打造成为红色教育探险休闲基地。结合衢州党史,开办以红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现场教学点,寓游于教之中。开发建设CS实战对练、野外拓展、红色教育和生态探险等内容。

二、实施融合发展工程,推进旅游业拓展深化

树立“旅游资源无限制、旅游产业无边界”的观念,加强旅游与一、二产业和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的全面发展。通过加强旅游与工业、城建、商业、林业、文化、农业、水利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全区重点建设水利风景区1个、湿地公园景区1个、农业休闲观光园2个、文化特色旅游村2个、商贸旅游中心1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个。

三、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推进旅游业做优做强

重点提升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购物等行业发展水平,合力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龙头企业。坚持内涵发展和联合发展,积极推动从单一观光功能的景区向休闲度假型景区发展,努力建成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5万人次的综合型景区1个以上。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结合,加大对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培育,使其成为彰显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实力的标志,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撑。

四、实施休闲度假工程,推进旅游休闲业发展

充分发挥衢江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负氧离子高、水体质量好、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绿色产业优势,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基地建设,开发森林、养生、文化、农业、运动等休闲度假产品。“十二五”时期,重点结合4A级旅游景区、省级生态旅游区和农林产业的发展,打造3个以上特色的休闲度假基地;积极发展1个以上运动休闲基地和2个以上以长三角大中城市老年人群为对象的休闲养生度假基地。

五、实施旅游惠民工程,推进旅游业惠民利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浙江省“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规范、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为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探索建立旅游优惠制度和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旅游业成为富民壮村的重要渠道和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六、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推进旅游业人才建设

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根据我区旅游业发展实情制定培训方案,对培训效果、培训质量严格把关。借助高等院校和旅游企业的力量,有计划地培养旅游人才,并对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培养政务接待高级导游。建立旅游人才档案库,邀请知名专家前来授课讲座。定期选派旅游行业人员外出学习,加强横向交流。积极引进旅游企业管理和行业管理人才,实施旅游人才奖励措施,进一步营造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第七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区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全区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健全考核机制,在纳入区政府工作目标综合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考核力度;坚持对重大旅游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并为其提供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在旅游项目推进过程中,实行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制;进一步健全规范旅游部门的管理职能,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旅游业,共同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具有综合职能的旅游管理体制。借鉴各地建立景区管理委员会的经验,根据衢江旅游的实际情况和加快发展的需要,探索新时期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方案,适时建立具有综合职能的旅游管理体制,为全区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采取国有独资或合资等方式,探索组建旅游投资发展公司,开展投融资和资本运作,进行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与经营活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加大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根据旅游产业综合贡献率,同步增加旅游发展资金。进一步完善区政府对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为旅游项目用地和旅游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鼓励经济主体来我区发展旅游业;对发展前景好、财政贡献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旅游项目予以政策倾斜,旅游重点项目出让的土地利润分成,依照乡镇工业功能区政策向项目所在地乡镇倾斜,以支持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利用落实好各级政府在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涉旅政策,统筹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并实施有效应对外部突发事件的特殊政策支持办法,促进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

四、强化队伍建设

制定旅游人才培训计划,逐年增加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用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完善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抓好旅游从业人员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重点培养一批优秀导游;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通过科学的培训考评手段,对培训效果、培训质量严格把关,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引导企业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建立规范的人才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加强与旅游院校、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完善优质师资库;建立和培育旅游人才市场,为我区旅游行业人才的引进搭建平台。

衢江区“十二五”旅游业重点项目库

一、实施类(11个)                                           单位:亿元、亩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规划总投资

十一五已投资

十二五计划投资

目前进展情况

建设期限

建设用地

1

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区

新建

湖南镇

黄坛口乡

游客集散中心、仙霞湖水上休闲旅游、疗养度假基地和湿地生态馆、节理石柱科技馆、野生动物栖息地、林相改造景观设计等。

12

4

环乌溪江库区旅游标识标志牌设置已完成;通往主要景点旅游标识标志牌已逐步完善;通往乌溪江库区主要旅游道路两旁整洁绿化工作已完成;公园沿路、入口处部分村庄整治已完成。

2011-2020

280

2

黄金海岸休闲养生度假区

新建

双桥乡

衢北四季森林公园、双龙亲水世界、“黄金海岸”度假酒店、世纪龙藏獒养殖训练基地、世纪龙民间博物馆、世纪龙滨水度假村等。

12

5

已完成《黄金海岸休闲养生度假区项目开发建议书》,正在实施林相改造和通往景区道路修建。

2011-2020

140

3

江心岛养生休闲旅游景区

新建

新城区

建设度假村、商务中心、娱乐中心、健身养生休闲中心等。

20

5

方案正在调研中。

2011-2020

300

4

千里岗红色(探险)景区

新建

灰坪乡

党史教育基地、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CS休闲娱乐体验区、千里岗原始森林探险旅游区、溶洞探险旅游、森林SPA自然养生馆。

1.5

1.5

已完成项目建设报批。

2011-2015

40

5

莲花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区

新建

莲花镇

莲花旅游接待中心、宝岛鲜切花观光旅游基地、涧峰葡萄花卉游览区、玫瑰文化游览区、莲花月牙儿湿地公园。

8

4.71

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已基本形成雏形,鲜切花培养基地已成形,葡萄花卉种植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2011-2020

60

6

九九红玫瑰园

续建

莲花镇

入口综合服务区、观赏玫瑰游乐区、月亮湖休闲度假区、香料玫瑰种植区、生态果园体验区、水上娱乐互动区、经济林木观赏区。

2.1

0.47

1.63

目前已建成4000平方米房一幢、1505亩玫瑰种植示范基地。

2010-2015

300

7

太阳岛观光休闲农业园

续建

黄坛口乡

太阳岛提升改造、外湾农场农业观光休闲、户外运动。

0.8

0.12

0.38

已完成部分土地开发、住宿设施、餐厅等建设。

2010-2020

180

8

全旺楼山后文化特色旅游村

新建

全旺镇

娘娘厅、国舅厅等古建筑修复,楼山后村庄整治和改造,古村落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中心建设。

0.5

0.5

正在规划中。

2012-2016

50

9

全旺山家里农业观光园

新建

全旺镇

山家里农庄等综合配套服务区;瓜菜联合国、创意菜博园等科技农业示范区;渔夫乐园、童嬉湾、极限崖运动拓展基地等香耕文化体验区;安澜山庄、湖光山舍、竹野影筑等滨湖养生休闲区。

1.78

1.78

正在规划中。

2011-2015

300

10

中央商务酒店

新建

新城区

五星级酒店。

1

1

正在对外招商中。

2011-2015

88

11

金山公园、铀业大楼、粮贸大厦、廿里裕丰大酒店

新建

城区、廿里

四星级酒店(四家)

6

0.4

5.6

粮贸大厦已建成,其它三家已纳入规划,准备开工建设。

2011-2015

320

二、争取实施类(11个)                          单位:亿元、亩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规划总投资

十一五已投资

十二五计划投资

目前进展情况

1

衢江影视文化基地

新建

新城区

电影回放长廊、衢江影剧播放中心、影视拍摄基地、电影主题餐厅、电影主题休闲馆等。

10

10

方案正在调研中。

2

饭甑山影视文化基地

新建

全旺镇

饭甑山影视文化基地、红岩水库休闲体验区、和尚山户外探险旅游区建设等。

1.8

1.8

正在规划中。

3

信安湖(城区)商贸文化休闲中心

新建

新城区

古埠风情街、信安湖水上运动中心、金仙岩摩崖石刻文化主题园

2.1

2.1

方案正在调研中。

4

大东坪风景旅游区

新建

峡川镇

野外露营基地、农家乐精品村。

0.5

0.5

农家乐已初具规模。

5

大乘温泉休闲度假区

新建

莲花镇

火山地热公园、大乘温泉休闲区、大乘山滑草游乐区、大乘养生静心区等。

2.1

1.5

目前地表出水已送有关部门检测,符合温泉开发标准。

6

泉水塘现代农业观光园

新建

横路街道办事处

七大功能区、高端会所。

2.5

2.14

正在策划中。

7

明果养生休闲观光旅游区

新建

杜泽镇

依托明果寺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建设集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场所。

1

1

正在规划中。

8

乌溪江度假村

新建

湖南镇

按五星级建的接待中心、服务设施和停车场、水上娱乐项目设施等。

0.6

0.6

正在规划中。

9

龙门客栈度假山庄

新建

黄坛口乡

四星级休闲会馆一座;独立家庭休闲客房60幢;竹径花语、景观水域、竹林小道、竹栈道构成静态游憩区域。

0.5

0.5

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招商中。

10

天脊龙门景区道路建设

新建

黄坛口乡

拓宽通往天脊龙门景区的从原坑口乡政府到天脊龙门景区门口近10公里旅游道路,现有路宽3-4米,计划拓宽7-9米。

0.76

0.76

正在规划中。

11

灰坪千里岗红色(探险)景区道路建设

新建

灰坪乡

拓宽通往灰坪千里岗红色(探险)景区的从上方集镇至灰坪沙坑村近17公里旅游道路,现路宽3-4米,计划拓宽至5-7米。

0.15

0.15

正在规划中。

三、预备探讨类(3个)                                   单位:亿元、亩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规划总投资

十一五已投资

十二五计划投资

目前进展情况

1

节理石柱景群景区

新建

湖南镇

完善节理石柱观赏区、仙霞湖度假山庄、仙霞湖水上乐园、修复古廊桥和文昌阁、破石四景、新建节理石柱景观带。

4.8

3

已完成《节理石柱景群规划》编制。

2

浮石生态度假村

新建

浮石街道

集餐饮、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设施。

2

2

方案正在调研中。

3

隐士谷度假村

新建

太真乡

开发建设集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场所。

0.5

0.5

正在策划、招商中。

附  件: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衢州市 > 衢江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qujiangqu/20210607/311201.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