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00年7月19日宁波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000年10月29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根据2004年7月28日宁波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9月17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的《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防洪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1年12月27日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1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9年6月25日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19年8月1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的《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防洪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16号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防洪条例〉的决定》已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9年8月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8月20日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防洪条例》的决定
(2019年6月25日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9年8月1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
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对《宁波市防洪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四条修改为:“市和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规划编制、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水情监测预警等相关工作。“
“市和区县(市)应急管理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洪水灾害应急救援等相关工作。“
“市和区县(市)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防洪责任制分工,负责有关的防洪工作。”
二、将第六条修改为:“甬江流域防洪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甬江流域综合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市)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流域的防洪规划由各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流域综合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删去第九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
四、将第十七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市和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对水库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大中型水库,由管理单位具体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小型水库和山塘水库,由管理单位具体负责水库的日常安全管理,镇(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业主对所属水库的安全负责,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的安全管理负责技术指导,并实施监督。”
五、将第二十一条改为第十八条,第四款修改为:“城市建设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沟叉、贮水湖塘洼地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确需填堵或者废除的,应报市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六、将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中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应急管理部门”。
七、将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四条,修改为:“本市的汛期为每年的4月15日至10月15日。遇有特殊情况,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汛期提前或者延长。”
八、将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五条,修改为:”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市和有关区县(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一)江河干流、湖泊的水情超过保证水位或者河道安全流量的;(二)大中型和重要小型水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的;(三)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的;(四)台风即将登陆的;(五)有其他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的情形。”
九、将第三十六条改为第三十三条,删去第一款中的“从水利专项经费中”。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
十一、将第四十三条改为第三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严重影响防汛抗洪工作的,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重大损失的,由有权机关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并对个别文字作相应修改。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宁波市防洪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防洪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三章 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第四章 防汛抗洪的组织与实施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一切防洪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本条例。
第三条 防洪工作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应当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功能。
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规划编制、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水情监测预警等相关工作。
市和区县(市)应急管理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洪水灾害应急救援等相关工作。
市和区县(市)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防洪责任制分工,负责有关的防洪工作。
第二章 防洪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五条 江河整治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必须以防洪规划作为基本依据。
编制防洪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防洪规划应当把建设、加固海塘、堤防和大中型水利工程、清除河道行洪障碍、疏浚河道、保障行洪畅通、提高防洪工程设施的综合调度能力作为重点,确定防护对象、治理目标和任务、防洪措施和实施方案等内容。
第六条 甬江流域防洪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甬江流域综合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市)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流域的防洪规划由各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流域综合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城市防洪规划,由市和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流域防洪规划和上一级政府区域防洪规划编制,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八条 城市防洪工程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进行建设,并根据轻重缓急,分年实施,逐步完成本市城市设防封闭线。
第九条 山洪多发的宁海、奉化、余姚等区县(市)以及其他存在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隐患的区县(市)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地质矿产管理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隐患进行全面调查,划定重点防治区,采取防治措施。
城市、村镇和其他居民点以及开发区、工厂、矿山、电信设施、铁路和公路干线的布局,应当避开山洪威胁;已经建在受山洪威胁的地方的,应当采取兴修防洪工程设施、控制建设等防御措施。
第十条 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应当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规划治导线(含堤线、岸线、管理范围线,下同)实施,不得任意改变河水流向。
甬江、奉化江、余姚江的规划治导线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防洪规划会同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港务等部门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他河流的规划治导线由市和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规划治导线确定的防洪工程规划保留区和控制范围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告。
第三章 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第十一条 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十二条 城市建设应当按照城市防洪规划的要求,做好低洼地改造、城市河道整治、排水管网敷设、泵站建设等工作。
开发建设单位从事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时,应当对开发区域采取必要的防洪排涝措施。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河道防护和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制,定期清淤,常年清草、清障,并严格控制河道、水域和滩地的占用,加强水库、水闸、排涝泵站等水工程设施的协调运行,保持河道行洪畅通。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renminzhengfu/20190912/2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