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为切实加强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及时有效防控水稻重大病虫发生为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稻米质量安全,根据《2019年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精神,现将《2019年临海市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遵照执行。
临海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4月29日
2019年临海市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总站预测,2019年我省水稻主要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一代二化螟在单双混栽稻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余各代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纹枯病中偏重发生,稻曲病、稻瘟病、恶苗病中等发生,如遇适宜天气,局部流行的风险高。水稻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生范围有扩大趋势。
一、防控目标
以保障粮食生产和质量安全为目标,确保水稻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区域性重大病虫害不造成重大损失,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5%以上。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突出重点”的总体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强化区域治理、绿色增效,主攻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优先应用农业措施、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抓住关键时期,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深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稻米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早稻重点防控二化螟、纹枯病、恶苗病,关注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单季和连作晚稻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关注稻瘟病、穗腐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蓟马等。
(二)主推技术。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减少插花种植。单双季稻混栽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推广集中育供秧,单季稻区视当地实际,适当推迟播种期,宜在5月下旬以后播种,减少二化螟在秧苗上落卵量和灰飞虱的迁入。
(3)稻桩处理。提倡低茬收割,晚稻收获时尽量降低稻桩高度,有条件的稻区开展秸秆粉碎,减少越冬虫量。
(4)翻耕灌水杀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桩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
(5)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偏施、重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2.生态控制。
(1)种植诱虫植物。在稻田机耕路两侧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丛间距3-5米,诱集螟虫成虫产卵,减少螟虫种群基数。
(2)种植显花植物。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或波斯菊、硫华菊、三叶草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庇护所,保护和提高蜘蛛、蜻蜓、黑肩绿盲蝽、寄生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控害能力。
(3)田埂留草。提倡田埂保留禾本科为主的杂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更好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害作用。
(4)合理品种布局。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预防稻瘟病、稻曲病。
3.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