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临海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海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8〕48号),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总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构建业务流程再造模型、数据共享模型为基本方法,全面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各项政府职能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
构建覆盖全市、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数字政府,实现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全面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便捷化,基本满足治理现代化要求。
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市的数字政府体系,“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办公”全面深度应用,90%以上政府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掌上办公”基本覆盖政府核心业务。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实现集约利用,加快部门专网整合。浙政钉、政府办公系统和部门间“最多跑一次”平台实现应用融合。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较为健全,大数据支撑的科学决策、社会治理、风险防控、政府执行能力显著提升。
到2022年,数字技术和政府履职深度融合,“掌上办公”和“掌上办事”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基本形成透彻感知、快速反应、主动服务、科学决策的现代化数字政府形态,满足政府治理数字化和群众办事便捷化需求,有力引领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同发展。
(三)基本原则。
1.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按照全市一盘棋、一张网的整体要求,整体推进项目建设、网络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共享。统筹项目建设管理,集约推进基础设施,促进社会信息资源的广度整合、深度开发利用。
2.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府治理“痛点”和群众办事“堵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公共服务、创新监管方式、提升行政效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特色发展,创新驱动。围绕建设“活力品质幸福临海”,积极创建政府数字化转型新机制,落实容错机制,鼓励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工作新思路。以理念创新、流程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驱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4.安全可靠,有序运行。贯彻落实公共数据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统筹提升政府数字化发展水平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坚持网络安全与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增强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网络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和管理制度,保障关键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安全。
二、主要任务
按照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七大体系(“四横”分别是省市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全面覆盖政府职能的数字化业务应用体系;“三纵”分别是政策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和台州市的部署要求,围绕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能和日常行政办公需要,紧扣三大模型(流程再造模型、数据共享模型、信用体系模型),构建临海市政府数字化转型总体框架,实现政府履职数字化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促进政府运行方式、理念、制度等全方位转型,适应现代治理需要。
(一)构建全面覆盖的数字化应用体系。
全面梳理政府部门核心业务,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建立业务流程再造模型,打破条块分割、单部门内循环模式,构建整体协同的政府数字化转型业务应用体系,对接应用全省统一的可信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统一身份核验;在省、台州市统一标准、统一框架的基础上,探索建设部门特色业务应用,逐步实现政府履职数字化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
1.经济调节数字化。依托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数据资源、指标分析组件和展示组件,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监测数据实时汇聚分析,建立经济形势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业经济运行、空间规划、国土资源、三农发展、对外经济等经济运行管理专业应用,加强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能源、国资、商务、水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形成一批智能化、可视化的经济运行辅助决策产品,提高经济调节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2.市场监管数字化。以统一执法监管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快应用二次开发,建设工商监管、质量安全、消费维权、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文化市场等执法监管专业应用。强化食品、药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特种设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重点行业、重点物品的智慧管理,完善数字化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
3.公共服务数字化。全面推行民生事项“一证通办”,探索推进“一码通办”。清理和优化各类证明,创建“无证明城市”。大力发展精准扶贫、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创新创业、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服务等数字化惠民应用,推动互联网就业、科研、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远程应用落地,加快社会保障卡、电子健康档案、医保移动支付、智慧学习广场、智慧旅游平台、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等便民应用系统建设。
4.社会管理数字化。实施“云上公安、智能防控”大数据战略。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实现城市管理运行状态的全面可视和监测。加快“金融风险”天罗地网、安全生产实时管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溯源管理等在线监测预警应用,完善防灾救灾应急管理、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控等领域专业应急系统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城市防洪、危化品行业安全监管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城市交通治堵、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市容环境秩序、市政设施运行等各方面的智能化专业应用。
5.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加快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的水、土、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数据传感器网络、环境数据分析能力、生态环境要素的预测预警与分析决策能力。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创新生态环境数据监管模式、创新环保宣教模式等要求,加快环境保护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持续推进智慧能源、建筑节能减排管理、林业生态保护等部门专业应用系统建设。
6.政府运行数字化。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的浙政钉平台,推进各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督查督办、在线培训、财政预算、资产管理、机关后勤管理、绩效管理、档案管理等数字化应用。打造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的掌上办公“微应用”,实现政务运作高效协同。拓展基于电子政务视联网的统一视频会议系统应用,提升政府工作执行力和协同化水平。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实时监控、预警纠错,促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
(二)打造统一开放的应用支撑体系。
利用全省统一的可信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全市统一身份核验。充分利用公共支付、电子签章、电子证照、CA认证、电子档案等全省统一的公共技术服务组件,实现统一数字化管理。利用全省统一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和移动应用汇聚平台,建设一站式、标准化移动政务网上服务体系。
(三)打造共建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
建立和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强化数据资源统筹规划、分类管理。依托省、台州市公共数据共享平台,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互通,为政府履职提供大数据支持,提高政府数据社会化利用率。
(四)打造集约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
全面提升我市政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能力,加快全市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向台州市政务云平台迁移,进一步整合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快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升级和终端安全防护建设,推进专网迁移,实现网络整合联通。加快建设雪亮工程,依托视联网技术推进各类视频资源共享整合。统筹实施全市网络安全建设,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快速应急响应机制。
(五)健全政策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台州市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全面清理与政府数字化转型不相适应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完善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健全网络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制度。
(六)强化标准规范体系。
贯彻执行国家级、省级、台州市级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总体标准、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业务应用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等。加强标准规范宣传解释工作,定期开展标准规范应用评估监督工作,推进标准规范贯彻落实。
(七)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加快推动政务数据管理服务体制改革,组建政务数据管理机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建立资金和人才保障体系。落实各部门在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中的主体责任。
三、重点工程
(一)经济运行分析数字化应用工程。
1.推动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结合临海实际,建设工业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汇聚全市企业综合数据,进行分行业、分产业多层次的评价、分析,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企业、区域、平台的经济运行态势、提供规上企业体检服务和各个维度的预警,提高政府领导在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时信息的全面性、一致性、及时性。(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供电局)
2.加强科技资源数据服务。整合科技创新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和服务资源,利用智能数据分析、挖掘工具,对科技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改善科技评价方法,提升决策支持水平。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对科技计划各类项目申请、评审、立项、执行、中期检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网上痕迹化管理。(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3.推进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管理。统筹整合自然资源、测绘、发展改革、建设、环保、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自然资源空间数据,建立完整的国土(自然资源)空间数据资源体系,搭建市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数据更新校核机制,形成全市统一的国土空间工作“底图”,为跨部门空间相关业务协同、政府履职提供空间大数据支持。(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4.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解决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方面的优势,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服务,为行政监管部门依法履职提供便利。(牵头单位:市审管办)
5.加快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业务过程数据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分析与移动互联技术,对农业相关业务等数据的挖掘、分析和整合,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经营联机预测分析体系。(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6.推进数字财政应用开发。围绕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运行体系,通过对跨部门、跨层级的财政收支活动相关数据的有效集聚、深度开发和利用,加快数字财政建设,为预算收支预测、资金分配、项目管理、绩效管理、政策制定、信息公开等提供有效支持。(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7.推进商务大数据应用。加快商务数据汇聚,加强数据分析、应用等环节的建设和研究,提高商务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公共服务、决策支持的能力,加强商务信用体系应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8.推进审计监督大数据应用。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务云,实现审计相关基础信息的共享,构建以公共财政运行安全和绩效评价为重点的电子审计体系,形成“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牵头单位:市审计局)
(二)市场监管数字化应用工程。
1.推进行政执法数字化监管。基于各部门市场监管、执法的共性特征,梳理编制行政执法监管清单、裁量基准,通过信息系统将原则性、模糊性、动态性的执法监管要求,固化为可执行、可量化、可追溯的操作要求。应用移动执法模块,实现基层日常巡查,指挥调度单兵作战的能力。(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强化重点行业、重点物品的数字化管理。依托电子监管码、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食品、药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特种设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行业、产品的监督管理,采集生产、使用、检验、检查、执法等环节有效信息,完善数字化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