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县人民政府:
现送上《一季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材料一份,请予审阅。
二○○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一季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一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7.2%(如扣除核电因素,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69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1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33.4%,其中工业增加值17.45亿元,增长3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9亿元,增长15.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100.3%;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6.23亿元,同比增长154.3%。
——全县财政总收入2.8元,同比增长3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29.9%。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同比增长15.2%。
——全县合同利用外资2607万美元,同比下降24.7%;实际利用外资1162万美元,同比下降28%;自营出口总值6748万美元,同比增长2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5元,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679元,同比增长5.7%。
二、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相继出台了1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我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努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以来我县出台的政策主要有:继续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扶持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继续加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力度,落实了财政补助、税收减免等政策,针对禽流感对我县家禽养殖业的影响,出台了扶持家禽养殖业的政策;制订和出台扶持粮油生产的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4千亩,比去年增长10%。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外向型农业,在西塘桥镇建立了海盐县农产品加工区,与台商签订了水产高密度养殖投资意向。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一季度成立了一家养猪合作社,一家葡萄合作社,养猪合作社成立的同时与县农业龙头企业青莲寺食品公司签订了年收购10万头生猪的购销合同。一季度,全县实现农业产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2.5%。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3.65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核电工业实现产值16.59亿元,同比增长42.1%;县内工业实现产值27.06亿元,同比增长18.86%。核电工业新增产值4.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产值的53%,拉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增长14.2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造纸及纸制品、建材、机械等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一季度,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51.8%;建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93.3%;机械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22.2%。这三大行业新增产值2.7亿元,占县内规模以上企业(不含核电工业)新增产值的63%,支撑了全县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税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实现利润总额9749万元,同比增长11.7%。十一项经济考核指标综合得分167.81分,同比提高5.91分。工业投入力度加大。今年以来,我县工业经济以“项目推进年”活动为契机,狠抓工业投入。截止3月底,全县共有生产性投资项目288项,计划总投资33.8亿元,其中今年新批投资项目96项,计划总投资6.4亿元。在全部工业生产性投资项目中,1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共12个,当年计划总投资16.2亿元;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共22个,当年计划总投资6.7亿元。一季度,全县实际完成生产性投入6.23亿元,同比增长154.3%。其中东方大港实德科技产业园8个新型建材项目完成投资8600万元,生产设备已开始陆续到位;齐家水泥日产1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完成投资3000万元,已进入试生产;超同科技18MW热电联产项目完成设备投资2500万元;吉安纸容器20万吨高强度瓦楞纸生产线完成设备投资5000万元,进入地质勘探阶段;南洋纸业4200高强度牛皮纸生产线完成投资2000万元,进入设备安装。电源建设有序进行。根据《海盐县热力规划》,全县已有5个热电项目申请上马,竣工后总装机容量可达13万千瓦。其中南洋热电6000KW和吉安热电37MW可研报告已批,恒洋热电项目评审已通过。恒洋热电和超同电业已进入地质勘探。
外向型经济步伐平稳。今年以来,全县工业企业克服了电力能源不足,原材料上涨过快,出口退税下调等不利因素,积极利用县内的出口贷款担保和贴息政策,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着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县自营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5%,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回落30.3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机械等制造业出口开始放慢,出口增长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招商引资方面,坚持内外资并举。一季度,全县新批外资项目10个,比去年增加2个,其中超过300万美元的项目有4个。一季度全县实际到位内资1.2亿元(含购地款),全县共有县外内资在建项目15项,总注册资金2.6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年”,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交通建设上湖盐线海盐段改造工程、海王公路(于城至沈荡段)、南王公路(南北湖至通元镇段)和民间桥梁改建工程四个重点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502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城北东路东延伸段、勤俭路拓宽改造工程、县域西片污水管网工程、地面水厂二期工程四个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923万元;勤俭路拓宽改造二期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前期拆迁准备工作;县域西片污水管网工程已累计完成东西大道污水管线铺设1400米,于城段也已完成招标工作。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上县城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白洋输变电工程、八团输变电工程、齐家输变电工程5个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550万元,其中八团输变电工程已建成投产。水利建设上黄沙坞治江围垦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进展顺利。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宏观政策趋紧。为防止经济过热,国家先后出台了严格土地供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一系列措施,宏观政策的调整对我县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二、能源与资源问题。一是电力紧缺。2003年,我县共拉电6199条次,损失电量8768万千瓦时。按往年每千瓦时创工业产值的平价水平测算,去年全县因拉限电损失工业总产值约19亿元。2004年,我县的用电形势更为严峻,预计全年用电最高负荷需求为32万千瓦,比上年新增约10万千瓦。按目前省市下达给我县的用电指标匡算,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时,电力缺口将达60%左右,如连续高温干旱,缺口将更大。今年一季度,全县已拉电3476条次,损失电量5050万千瓦时。二是供地困难。由于国家从宏观上加大了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进一步严格和规范了土地供应。目前,我县的部分建设项目面临着选址难、征地难、拆迁难、土地置换时间长等困难。据统计,在今年一季度新批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中,除了两个热电项目外,需新征土地的项目无一动工实施。
三、速度与效益问题。今年以来,由于电力紧缺、能源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扬,下游产品因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开工不足等影响,出现了增长速度回落、盈利能力下降的不良态势。十一项经济考核指标得分为全市最低。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一年。为此,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及“五个统筹”的要求,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抓重点,攻难点,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更加注重统筹规划。要从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围绕“1+3”生产力布局规划与调整,把工业区规划与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努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首先,要抓紧编制全县生产力布局规划。生产力布局规划是工业区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根据我县的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把生产力布局规划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临港型重化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调研,以创新的精神来研究产业发展,以务实的作风来抓好产业规划。其次,抓紧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工业区空间布局调整提供保障,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条件。
2、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调整工业结构关键要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确保高强度、高质量的投入。一是要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围绕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带动”两大战略,进一步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鼓励企业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后一年过渡期,继续用足用好内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扣新增所得税以及国家和省重点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等财政支持政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我县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城市建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东新区、城西片和大桥新区控制性详规。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要求,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搞好县城园林绿化建设,继续推进城市燃气、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抓紧盐湖公路、南王公路、海王公路建设,确保年底前通车。开展海盐大道、秦山大道二期改建、盐湖公路与百步镇连接线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稽查监督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对政府投资项目试行代建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4、着力解决要素制约问题。一是要加强对要素供需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要素供给的变化情况,加强对能源及资源储备的战略研究,加大政府对有限资源的调控力度,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二是要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根据当前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从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项目进度等方面研究政府调控土地供应政策的措施,实行土地使用指标和土地利用效率挂钩。同时,要切实抓好已取得用地指标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对不能按时开工的建设项目,出让的土地要限期收回。三是要努力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要根据全县热力规划,抓紧5个热电联产项目的动工建设,争取早日投入运行;要进一步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完善错峰限电方案,努力使有限的电量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大鼓励工商企业购置自发电设备的政策扶持力度,确保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电。四是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支持1家县级中小企业和1家县级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担保机构的发展壮大。同时,积极鼓励各镇及行业建立“会员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五是要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5、正确处理粮经关系。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发展效益农业的同时,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从当前的政策来看,每亩20元的补贴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来说,作用不是太大。当前我们要继续落实好中央确定的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五个不准”等措施,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