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海盐县 > 正文

海盐县今年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建议

2021-06-01 海盐县 收藏
朗读

县人民政府:

现呈上《海盐县今年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建议》材料一份,请予审阅。

 

 

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海盐县今年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及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今年以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克服高温干旱、电力紧张等不利因素,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1-9月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8%(如扣除核电因素,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2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56亿元,增长56.8%,其中工业增加值49.54亿元,增长6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7亿元,增长13.6%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继续呈现“减粮扩经”趋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继续下降,优质水果、花卉苗木、瓜类等效益农业持续增长。欧亚种葡萄、优质梨等水果面积已达到1.8万亩,其中高品质欧亚葡萄近4000亩,已成为全国南方欧亚葡萄推广的实验基地;花卉苗木面积已达到2223亩,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养殖业结构进一步多元化,生猪、湖羊、长毛兔、家禽、特种水产养殖均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现已建成种植业基地9个,面积3.9万亩;养殖业基地5个,面积350亩,年出栏肉猪2.13万头、鸭5万羽;水产基地1个,面积290亩。这些基地联结农户5万多户,使农户年增收6000万元。

(二)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1-9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2.76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县内工业完成产值85.12亿元,同比增长20.9%;核电工业完成产值37.63亿元,同比增长213.1%)。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丝绸(服装)、化纤、饲料、机械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8.5%25.4%40.4%31.2%,电子行业产值同比下降0.9%。工业运行质量继续提高,1-9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1.21亿元,同比增长31.9%;实现利税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84.7%,其中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177.2%(县内工业实现利税4.82亿元,增长26.6%;实现利润2.03亿元,增长31.3%),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考核得分191.63分。

(三)投资力度继续加大。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38亿元,同比增长51.2%。工业生产性投入增势强劲,1-9月完成生产性投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79.3%,实德高新、吉安纸业等302000万元以上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勤俭北路拓宽已启动一期建设;地面水厂扩建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评审;城市防洪工程已建成防洪墙1.6公里,防洪堤1.1公里;湖盐线海盐段改建工程已完成投资7600万元;南王公路南北湖至通元段改建工程已开工建设。

(四)市场消费稳中有升。消费需求摆脱“非典”阴影,恢复到正常增长状态,1-9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1亿元,同比增长13.1%。旅游业强劲回升,扭转了上半年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同比下降的局面,1-9月全县接待国内旅游者100.73万人次,同比增长7.9%,实现旅游总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27.3%,接待海外旅游者5620人。白塔山旅游客运码头的陆上码头已经建成,岛上码头正在筹建之中。  

(五)开放型经济势头强劲。1-9月全县新批外资项目21个,全县合同利用外资5930万美元,同比下降36.5%;实际利用外资3830万美元,同比增长3.7倍。外贸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9月,全县自营出口总值2.03亿美元,同比增长50.1%,自营进口总值7570万美元,同比增长60.7%

(六)财政金融稳定发展。1-9,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11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中央级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44.3%,地方财政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37.5%;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3亿元,同比增长37.5%。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县公用事业、经济发展等的支持力度,金融存贷大幅度增加,9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2.9亿元,比年初增加21.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05亿元,比年初增加7.72亿元,贷款余额81.0亿元,比年初增加17.5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55.0%

(七)居民收入继续提高。1-3季度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6元,同比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639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各类工资性收入2935元,同比增长27.6%,家庭经营收入2490元,同比增长11.3%

(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创业园建设步伐,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教育事业,今年高中毕业生高考上线率达到94.74%。加强卫生工作,切实做好非典型性肺炎预防控制工作。实施生态县建设工程,《海盐生态县建设规划》已初步编制完成。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养老保险覆盖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金征缴力度得到加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1-9月,全县净增城镇就业岗位465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总的来说,今年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要素制约问题十分突出。一是电力瓶颈制约明显。由于电源和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再加上今年持续高温和干旱,使电力供求矛盾更加突出。1-9月全县拉限电2471条次,拉限电损失电量5383 万千瓦时,全县因拉限电损失工业总产值约11亿元。二是土地供求矛盾突出。一方面我县农保率较高,待整理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单纯靠指标调剂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工业园区建设提速,企业投资项目增多,工业用地供求矛盾突出。三是宏观政策调整影响使银行资金压力增大。人民银行从921日起调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只调高一个百分点,县农村信用社暂时未调,仍给原本已经紧张的银行资金带来一定压力。

2、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稳定增长机制还没建立,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传统农业增收困难,农民收入结构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对市场变化趋势难以把握,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由于高温干旱,农民的生活用电和用水受到影响。

3、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征地拆迁难等各种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突出、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失地劳动力大量增加,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农村社会保障、征地政策、城市管理等密切相关,如处置不当,很可能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隐患。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要素制约问题。①在电力供应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好电源电网建设规划和热电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发展热电联产。加强用电有序管理,采取移峰填谷和错峰避峰用电措施,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电,合理安排工业企业的供电。利用核电厂建在我县的优势,建议县政府向上争取核电电量留成指标,弥补电力缺口。②抓紧拟订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总体规划,特别是要针对今年遭遇高温干旱后暴露出来的农村缺水问题,深化研究水资源的综合配置,解决水资源多头管理的问题。抓紧实施地面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启动西片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招商引资上要防止急功近利,根据产业政策,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的引进,促进可持续发展。③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增加土地供应量,保证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坚决制止各种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提高土地的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三方面要积极向上申报重点工程,缓解土地供求矛盾。④对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等重大政策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应进行专题研究,尽快提出对策建议。

(二)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我县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抢机遇,谋发展。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全面推进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我县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首先要抓好发展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长江三角洲金南翼”的总体要求,对全县工业生产力布局进行重新调整,按照“13”的生产力布局,抓好园区规划整合工作,切实解决园区分布散、规模小、特色不明、配套不强的问题,以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资源配置的优化,把开发区、省级特色工业专业区、城镇工业园建设成为我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块。二是抓投入,打基础。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强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政策扶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把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三是强服务,优环境。把改革和创新工作机制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真抓实干,营造“合力兴工、合力强工”的良好氛围。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三)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实施农业区域化战略,推进主导产业的合理布局,推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二是实施绿色无公害战略,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抓好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积极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三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园区内农业生产的档次,使高效生态园区成为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辐射中心。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区位优势转化成对外开放优势。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从构筑大交通入手,进一步提高外接内联水平。加快盐湖线改造和南王公路建设,配合做好杭州湾跨海大桥接线、杭浦高速、绍嘉高速、新盐嘉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目标,抓紧实施完成勤俭路一期拓宽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城东新区的拆迁,启动城东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县城三个入城口的景观建设,切实改善城市对外形象。做好南塘街地块旧区改造、绮园文化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启动城西路、百尺路延伸段工程建设,大力加强县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建设。

(五)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一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以杭州湾大桥新区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对重大外资项目,从签约、立项、可行性研究到后续建设,实行全程挂钩监督服务,提高外资到位率。三是坚持走内外资并举的道路,在大力引进境外资金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吸引国内大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四是培育和发展外贸龙头企业,在巩固和发展专业外贸公司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工贸型外贸公司。根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六)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三产发展。继续完善南北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岛旅游资源白塔山的开发。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市场和运输服务企业,积极引导支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企业的发展。

()加大就业促进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快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体系。落实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政策,由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实施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程。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实现劳动力市场联网,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海盐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haiyanxian/20210601/171425.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