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海盐县 > 正文

关于实施“328”促进农民增收行动的意见

2021-06-01 海盐县 收藏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充分挖掘农业增收的潜力,根据县委、县政府“保增长、促转型、打基础、求突破”的工作方针和“四个年”活动要求,结合农业部门职责,现就实施“328”,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增加农民收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农民生活改善,事关现代农业建设,是“三农”工作的落脚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首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措施进一步落实,全县农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在1998-2008年十年间,农民收入实现了年均10.9%的增长率,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650元,在全省名列前茅。但是,农民增收机制不健全,增收渠道不畅,持续增收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农民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保持农业平稳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分析我县农民收入来源,由第一产业创造的收入常年稳定在20%左右,是农民收入中最基础、较稳定的来源。为此,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消除发展难题和制约,必须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打下扎实的基础,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目标任务

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争取在较长的时期内,确保第一产业对农民收入来源的基本保证,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力争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提高农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力争来自第一产业的农民收入比上年增加90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360元,增幅15%

三、实施“328”促进农民增收行动

农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紧紧围绕“二提高、二推进、二确保”,即“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等六个重点,通过结构调整、增量提质、改善设施、壮大主体、科技兴农、拓展功能、盘活要素、落实政策等八项举措,全面实施“328”促进农民增收行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一)结构调整促增收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构建我县粮油、蚕桑、畜禽和水产、水果、蔬菜的“3+3”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水平,实现农民增收2090万元。搞好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区,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稳定粮食、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大豆、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40.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和18.4万吨的粮食生产任务。以海盐县优质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为抓手,完成长山河桑带512亩项目改造,带动全县老桑园改造完成1200亩,提高蚕桑生产能力。开展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加强畜牧小区建设,加强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海盐农产品接轨上海打下基础。以水产养殖标准化池塘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推广应用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推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强渔业产业。积极发展名特优水果种植,以“黄沙坞”、“纯元”二个绿色食品水果品牌为重点,做优水果产业。实施蔬菜产业提升工程项目,新建油菜油苔两用示范基地1万亩,积极发展海盐特色蔬菜——大头菜种植,巩固包心菜、菜大豆种植基地2万亩,扩大加工蔬菜种植面积,带动蔬菜产业产值增长5个百分点。积极扶持壮大茶叶、食用菌、花卉苗木、芦荟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增长点。

(二)增量提质促增收

组织实施高产、优质提升工程,抓住农业生产的产量、质量二个关键环节,扩大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种养模式推广面积,加快优化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民增收1620万元。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以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载体,辐射带动15万亩,积极推广水稻免耕、机插等轻型栽培技术,新增水稻机插面积9300亩,推广粮经作物轮作“千斤粮万元钱”等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优化改造传统产业。抓好生猪品种改良,加强畜禽全程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加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提高生猪出栏率2%,增加肉猪出栏1.5万头,家禽降低死亡率1%,增加家禽5万羽。实施品牌化战略,促进农产品增值,新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只,绿色食品1只,有机食品1只。组织实施农业标准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2个,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力争全县60%以上的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强化农业投入品管控,加大“瘦肉精”、“两高”农药等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经营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快县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发挥县畜产品检测室、农药残留量检测点、水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作用,切实抓好初级农产品安全工作,抓好3家以上农产品可追溯制度试点企业,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改善设施促增收

改善设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要千方面计增加农业投入,实施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种养加设备、大棚栽培设施等为内容的农业设施综合改造提升行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498万元。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1.6万亩建设任务,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积极申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促进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设施改善。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加快先进适用机械设备推广,建设一批水稻机插、病虫防治、油菜机收、蔬菜节水栽培、茶叶机采、水果商品化分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畜禽养殖机械化示范基地,年度新增农业机械价值600万元,增加机插、机收面积1.8万亩,滴灌面积100亩;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延伸服务扩大农机作业面积3.85万亩。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池塘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成养殖塘改造2500亩,提高水产养殖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积极鼓励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年度新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1500亩。

(四)壮大主体促增收

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构建农产品规模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业产业化主体队伍,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民增收1070万元。强化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带动能力,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订单基地30万头,3000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分类指导、多样发展的原则,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提高品质和价格;加强农产品贮藏保鲜,实现错时销售,促进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培育各类适度规模、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农产品种养大户,新增规模化经营3000亩,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运销大户,鼓励发展主导产业生产区建设产地批发集散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强优质农产品宣传推介,鼓励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各级农产品展销会、农民信箱等平台,参与展示展销,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科技兴农促增收

深入贯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含量,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要着眼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深化农技推广体系、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完善农技推广组织、责任、培训、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技服务队伍,以科技兴农实现农民增收656万元。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技培训和转业培训,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培训农民5000人次。实施种子种苗工程,逐步完善畜禽、蚕桑、花卉苗木、瓜果蔬、水产、粮棉油等六大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全年引进新品种40只,新技术8项。以标准病虫观测场项目建设为抓手,抓好病虫草鼠害的测报及综合防治,推进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积极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扩大应用面积2万亩。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减少动植物疫病带来的损失。实施沃土工程,新增配方施肥面积5万亩,新增生物质有机肥应用面积5000亩。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建沼气工程1.3万立方米,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000平方米。大力发展畜禽生态养殖,推行种养结合、清洁生产、能量循环养殖模式,提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六)拓展功能促增收

加大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力度,加强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与文化功能的有机融合,拓展现代农业的多样性功能,加快新兴产业开发,继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结合农业产业和自然景观,开发乡村旅游业,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力争带动农民增收200万元。挖掘传统农业文化,培育农业文化产品,鼓励建设与农业产业结合的农博园、博物馆(场),抓好现有8个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建设,完善设施、规范运营,提升服务水平,新增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个。加大休闲观光农业宣传推介力度,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与农业旅游结合起来,增加观光农业、农家乐旅游休闲人数。因地制宜举办农业文化节庆活动,创办以葡萄、柑桔、油菜花等采、尝、赏的文化节庆活动,充分挖掘我县南北湖风景区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走进农村,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销售。

(七)盘活要素促增收

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长久承包权。在此基础上,加快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和完善,大力推进规模化、企业化、合作化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和要素配置方式,促进农村土地等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250万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纠纷解决机制,规范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采取政策激励、服务跟踪、项目配套、信息引导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增加农民土地经营权收益,力争全县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新增7000亩。要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作为农业招商引资的平台来抓,做到有土地招商,有项目引资,以农业招商引资促进我县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深入开展。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加大力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集体资源开发,有效利用留用地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要以经济薄弱村、一般村扶持项目建设为载体,认真抓好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工作,大力推进财务公开,加强集体经济管理。

(八)落实政策促增收

积极争取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政府的各项财政补贴政策,确保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增长,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2616万元。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抓好粮食、油菜的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订单收购等政策落实。认真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稳定生猪产业;落实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提高生猪产业发展后劲。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农业机械,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设施,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认真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组织和实施,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配套补助政策,提高农业保障水平。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切实落实省政府关于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流通效率,降价农产品运输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2009年,实现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措施的落实。一要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实现农民增收的各项举措上来。二要加强协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三要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强化示范引导,切实解决农民增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四要落实责任,实行上下联动,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服务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农民增收责任制,确保“八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并切实发挥增收效应。

 附:2009年海盐县农民增收增长点分析表.doc

                                          二〇〇九年三月五日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海盐县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haiyanxian/20210601/170481.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