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相关布局图和项目清单,由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另行公布。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6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
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环境和总体要求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深入推进交通强省建设,聚焦3个“1小时左右交通圈”目标,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省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综合交通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初步实现“总体适应”基础上逐步转向“先行引领”,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省综合交通投资大幅增长。5年累计达1.4万亿元、居全国第一,是“十二五”时期的2.2倍,有效发挥稳投资、稳增长主力军作用。
———综合交通网络实现里程碑式发展。实现高铁陆域市市通、高速公路陆域县县通,内河航道所有设区市通江达海。
———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高速公路路网流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6.6亿辆、1.23万亿吨公里,5年分别增长44.7%和24.9%;快递业务量超全国五分之一,成为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试点省;宁波舟山港初步迈入世界一流强港行列,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3年居全球前三;浙江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三大千万级机场的省份;全面推进“四港”联动,海铁联运、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双双突破百万标箱。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15.8%降至14.3%。
———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深入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初步实现掌上办公、掌上办事,完成阶段性交通行业机构改革任务。
———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城市治堵、绿色出行、平安交通建设,率先组建未来交通科创中心,加快培育综合交通产业,圆满完成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任务,先行引领地位进一步凸显。
同时,也存在跨区域外连通道不足、综合枢纽能级不高、绿色发展体系尚不健全、各种运输方式仍未实现无缝衔接、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安全应急水平还需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和清廉交通建设任重道远等突出问题,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着力解决。
(二)发展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坚持服务大局、先行引领,综合集成、一体融合,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低碳、提质增效,人民满意、安全普惠,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统筹综合交通各要素融合发展,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先行官,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重要窗口”提供坚实保障。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内畅外联、经济高效、泛在先进、安全绿色、整体智治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2万亿元综合交通投资,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左右交通圈”,实现5个先行引领,打造10大标志性成果,争创交通运输现代化先行省。
———基础设施先行引领。新增综合交通网总规模约1万公里,基本建成“六纵六横”综合运输通道,形成以四大都市区为核心的高能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轨道上的浙江”建设,实现市市通高铁。加密完善四大都市区快速交通环线,加快提高10万人口以上城镇高速公路通达率和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覆盖率,基本建成Y形内河千吨级主通道,基本实现全省航空服务全覆盖。
———现代物流先行引领。宁波舟山港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千万标箱级集装箱港区达到3个,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三,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核心港口。建成亿人次级国际化空港门户,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大幅提升,连接国际能力持续增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多式联运集装箱量、快递业务量持续提升。货运一单制服务体系落地见效,城乡物流节点县级行政区全覆盖,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明显下降,成为物流成本最低、运行效率最高省份之一。
———出行服务先行引领。设区市中心城区快速通达路网和机场、高铁站等重要枢纽,综合客运枢纽平均换乘时间持续缩短,城市中心至各城区基本实现1小时左右通达,中心城区主干道高峰小时平均车速提高5%以上,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基本建成出行即服务体系,实现一票制旅客联程联运。建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省,万里美丽绿道基本贯通,路域环境显著改善,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无障碍设施覆盖率显著提升,弱势群体出行更受重视,特殊人群交通出行服务数字鸿沟有效消除,形成人民满意的高品质交通出行系统。
———高质量发展先行引领。构建浙江智慧交通云平台,提升未来交通科创中心研发能力和影响力,基本建成高水平行业智库。优化运输结构,公转水、公转铁推进取得有效突破,营运车辆、船舶单位周转量碳排放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实现全链条闭环管控,实现半小时救援全覆盖。
———整体智治先行引领。交通领域整体智治水平在全国交通行业和省内政府部门间双领先。按照数字化改革总体部署,建成数字交通体系和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综合交通统筹机制进一步完善,交通投融资、运输市场化、港口一体化、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明显突破,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综合交通法治体系,打造清廉浙江的标杆。
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强省,基本实现高水平交通运输现代化,形成“六纵六横”综合运输通道和以杭州、宁波(舟山)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与温州、金华(义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现代都市枢纽体系。全面形成高品质的3个“1小时左右交通圈”和2个“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周边国家2天、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城乡1小时、省内2小时、长三角主要城市3小时送达),为建设“重要窗口”提供全方位支撑。
二、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一)加快构建“六纵六横”主骨架。
1.强化提升通道能级。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扩容沿海通道、沪浙赣通道,构建畅联国家重大战略空间的主轴线,强化与京津冀、粤港澳等城市群互联;扩容浙皖鄂通道,构建串联区域性重大战略空间的主廊道,强化对长江中游等地区的辐射拓展;提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进西延工程,支撑海陆双向对外开放;扩容苏浙通道,优化沪嘉湖通道、台金黄通道,建设合金温通道,促进长三角主要城市间互联互通;强化黄衢南通道,基本贯通浙闽粤通道、温衢景通道、温丽吉通道,更好服务浙西南大花园建设。
2.强化通道资源优化配置。加强通道资源集约利用,推进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优化配置、协调衔接,集约利用土地、线位、岸线等资源,统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过江、跨海、穿越环境敏感区的线位资源和断面空间布局,整合通道由单一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发展,提高通道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统筹综合交通九要素建设。
1.全面完善铁路客货运网络。实施铁路建设“345”行动计划,即建设铁路3000公里、完成投资4000亿元、运营里程达到5000公里,铁路县(市)覆盖率达到86%。客运铁路重点构建“五纵五横”主骨架,强化与国家高铁网、长三角轨道交通网衔接,优化沿海、沪昆等通道能力,提升与周边中心城市通达能力,完善省内主干通道。货运铁路构建“四纵四横多连”主骨架,完善大湾区货运双环网,打通港口集疏运主通道,加密进港入园铁路支线和专用线。
2.加快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完成投资4600亿元,新增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640公里。杭州、宁波都市区率先基本建成网络层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衔接一体高效的轨道交通网,温州、金义都市区初步建成覆盖中心城市与重要城镇、组团的市域铁路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3.优化现代公路网络功能布局。高速公路完成投资约4800亿元,续建770公里,新开工约1900公里,建成1140公里。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完善跨省跨区域重要通道,推进繁忙通道扩容改造,强化对四大都市区、重要港区、山区26县的覆盖,加快形成“九纵九横五环五通道多连”布局。普通国道完成投资约2000亿元,建设约2000公里,建成1600公里以上。重点提升网络化水平,优先实施待贯通路和低等级路建设,挖掘利用现有路网资源,实施瓶颈路段和拥堵路段扩容改建。普通省道完成投资约1000亿元,建设约2000公里,建成约1200公里。重点打通待贯通路、提升低等级路,推动瓶颈路段快速化改造。农村公路完成投资约1000亿元,新改建约1.3万公里,实施大中修工程约3万公里。推进农村公路等级提升和通达自然村公路、双车道公路建设。
4.加快建设畅达的现代水运网。沿海港口完成投资约470亿元,新增吞吐量2亿吨、900万标箱,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重点将宁波舟山港建成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核心港口,将温州港、台州港打造成集装箱支线港、区域性中转港、产业配套港,将嘉兴港打造成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浙北和钱塘江中上游地区重要出海口,加快形成全省港口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格局。内河航运完成投资550亿元,新增千吨级航道400公里,新增吞吐量1000万吨。打造千吨级海河联运网络,提高省际航道通过能力,打通省内骨干航道通航瓶颈,提升内河港口与沿岸城镇、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基本形成以杭嘉湖地区港口为核心,甬绍金衢丽地区港口为基础,功能完善、能力适度、分工合理、竞争有序、辐射全域的内河港口运输体系。
5.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战略枢纽。完成投资约750亿元,新增运输机场2个、通用机场9个。推进运输机场扩能提效,培育杭州机场国际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机场区域辐射能力,谋划布局金义机场,培育嘉兴机场航空货运枢纽功能,形成“一核引领、三极支撑、多点联动”的现代化民用机场体系。
6.强化能源管网保障能力。完成投资约400亿元,新增油管线约680公里、天然气管线约1890公里。推动前方港口化工码头与后方疏运管道配套衔接,统筹推进区域油品、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形成广覆盖多连通的石油管网和“多级压力、内输外送、五横三纵”的天然气管网格局。
7.建成畅达高效邮政快递网络。新增邮政行业业务收入730亿元、快递业务收入680亿元、快递业务量120亿件。实现全省城市建成区智能快递箱全覆盖、社区配送“社区15分钟”到家全覆盖、行政村快递服务全覆盖。以国内国际寄递服务双提升为重点,着力推进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全国试点建设,加快完善“一湾两带三级四区六核立体化”布局,建设杭州国际航空快递园区、宁波北仑跨境电子商务分拨中心等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12个、快速集散中心11个。
8.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共建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打造杭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力争打造宁波(舟山)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温州、金华(义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湖州、嘉兴、绍兴、衢州、台州、丽水六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一批综合枢纽场站,新增综合客运枢纽场站12个、综合货运枢纽场站18个。客运枢纽以高铁站、机场为核心,扩容杭州机场,统筹配置铁路客运资源,打造组团式客运枢纽集群,规划建设温州、金华(义乌)等空公铁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以多式联运为核心,打造空公铁、铁公水、海河、江海等联运枢纽。强化枢纽集疏运网络建设,推动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接入枢纽场站,建设环射结合的高快速路内外交通转换系统,补强货运集疏运专用通道,打造立体开发、功能融合的枢纽综合体。
9.建设诗画韵味的城乡绿道网。建成省级绿道主线和支线特色交通段50条以上,绿道总里程达到2万公里以上;其中省级绿道6000公里,实现省级绿道交通段主线贯通。完善交通绿道建设标准,加快建设环杭州湾、环南太湖、沿钱塘江、沿瓯江及沿海防护林带的骑行绿道。推进交通绿道、滨水绿道、城镇绿道、乡村绿道、森林绿道等建设,并串联成网。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加强慢行绿廊、换乘衔接、休闲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管护。
(三)注重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1.提升交通网络通行效率。补强既有铁路,释放铁路运能,实施局部线路、站房站台等设施改造,优先利用既有线开行城际列车,推进普速铁路单线改复线及双层高集装箱运输改造工程。充分发挥现有路网作用,挖掘高速公路通行潜力,加大互通合理化改造,推动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差异化收费。深化普通国省道提速、提标、提质,加快建设都市区快速路走廊,有序推进普通国省道平交路口立交化改造。实施内河通航关键节点改造。加快改造机场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扩建货运设施,提升跑滑系统容量和效率。
2.提高交通服务品质。优化枢纽场站换乘设施,推广标准化服务、智能安检等模式,提高铁路、机场等客运枢纽服务质量。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扩建,解决路网服务区间距过大问题,优化普通公路服务站布局。建立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推进养护工程技术创新,保持公路设施良好技术状况。优化升级联网收费系统,提高电子不停车收费(ETC)通行效率。规范交通标志标线,增强交通设施诱导功能。建设高等级航道沿线锚泊区,实施航道标准化专项养护,建设美丽航道。
三、强化交通对重大战略支撑引领作用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强化一流强港辐射带动作用。基本建成全球重要港航物流中心、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和特色航运服务基地。推进“一带一路”枢纽建设,深化与全球航运企业合作,提高国际航线全球连通能力,集装箱航线达到265条,航线覆盖度进入全球前三。拓展集装箱市场,深耕内贸箱源,挖掘进口箱源,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100万标箱,其中内贸集装箱超800万标箱。支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发展,建成全球最大的油品、铁矿石中转储运交易基地,我国重要的LNG登陆中心和最大的粮食、煤炭等集散加工中心,提升重要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大力发展高端特色航运服务,做强甬舟现代航运服务产业核心区。高质量打造宁波舟山港一体化2.0版,实现拖轮、引航一体化服务,探索推动海事、海关一体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2.打造辐射全球空港枢纽。加快构建与杭州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国际航线网络,提升宁波、温州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至“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地区)的通达能力。推进国际货站能力建设,推广异地货站集货模式,培育航空总部、智慧物流及关联产业,构建全球72小时航空货运骨干网。积极拓展至东南亚的国际货运业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联系,加快拓展国际全货机通航点18个以上,力争全省国际航空货运通航点达到130个以上,推动形成布局合理、要素聚集、供需匹配、畅通高效的国际航空货运发展体系。
3.建设国际陆港与中欧班列通道。建设义乌国际铁路枢纽港,推动义乌苏溪与金华华东联运枢纽港建设,积极争取义乌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积极布局义乌—迪拜等海外直通仓,培育发展义新欧班列支线,拓展国际班列定制化精品化运行等服务,推动义乌国际陆港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目的港。
(二)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1.着力提升省际互联互通水平。优化浙沪陆路和海上双通道布局,强化杭州、宁波都市区与上海协调联动,省际接口新增1个,总数达到7个(铁路3个、高速公路4个)。完善浙苏环太湖通道,强化杭州与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联系,省际接口新增2个,总数达到8个(铁路3个、高速公路5个)。强化浙皖通道布局衔接,促进浙西与合肥都市圈及皖南地区的连通,省际接口新增3个,总数达到9个(铁路3个、高速公路6个)。浙赣、浙闽接口总数分别达到5个、8个。
2.协同推进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建设。推动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联动发展,推动洋山合作开发。推动空域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培育杭州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提升宁波、温州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加快嘉兴航空多式联运中心建设。
3.共同推进运输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快推进长三角毗邻地区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完成改造10条以上,总数达到30条,推动“一卡(码)通”。深入推进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联动推进超限治理、污染防治等工作。
4.协同推动示范区综合交通建设。打造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重要节点,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枢纽能级,推进嘉善站、嘉善南站枢纽扩容等项目,规划研究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加强与上海虹桥国际航空枢纽对接。推动跨省连通道路建设,完善示范区路网结构。进一步整合提升区域智慧交通服务体系,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协同推动长三角“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综合交通建设。
(三)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1.提升船舶港口水污染防治能力。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运输船舶,加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推广应用。应用北斗系统、智能流量监测装置对船舶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联单电子化,实现船舶水污染物闭环管理。
2.加强与长江沿线城市互联互通。加快连通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省际干线通道建设。提升江海联运服务能力,加强江海联运信息服务,扩大与长江沿线城市物流数据共享范围,实现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全面覆盖应用。加快江海直达船型研发和联运船队建设,培育江海联运规模化企业。
(四)高水平支撑“四大建设”。
1.围绕大湾区建设。加快构筑沿海、环湾、跨湾、环湖重大综合交通走廊,全面打通湾区内部和对外的断头路、瓶颈路,加快推进环杭州湾高铁、高速公路双回路建设,强化沿海、环湾、跨湾、环湖联系,支撑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发展。
2.围绕大都市区建设。发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完善枢纽场站布局,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发展未来智能交通。实施一批区域性高铁、城际铁路、都市区城市轨道项目,积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
3.围绕大通道建设。构建开放通道,突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及西延工程,形成以干线铁路和干线公路为主体、连通浙东沿海与中西部内陆腹地的交通主轴。构建湾区通道,推进湾区智慧化交通建设,完善沿海综合运输通道,重点实施沿海高铁。构建美丽通道,完善浙西南交通网络,提升衢州、丽水快速接轨杭州的能力,支撑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发展。
4.围绕大花园建设。构建全域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升级版,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样板。以普通国省道为重点,高标准建设沿海、沿江、沿湖、沿山美丽交通走廊,实现全域美丽交通。完善现代通景交通体系,实现4A级以上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基本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精品村、旅游风情小镇通达等级公路,提升交通旅游配套服务功能。
(五)夯实基础助推共同富裕。
1.加快提升山区26县交通发展水平。聚焦山区26县和革命老区,补齐交通短板、改善区位条件、强化内生动力。畅通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通道,拓展公路网服务深度和广度,提高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和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推动衢州、丽水等地航运开发,扩大内河港口辐射范围。加快丽水机场新建、衢州机场迁建项目,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机场,提高航空服务覆盖率。
2.促进浙西南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聚焦温州、衢州、丽水等浙西南山区,重点打造衢州四省边际交通枢纽,构建联动江西、安徽、福建三大综合交通廊道,强化省际边界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浙西南紧密融合及与周边省份高效联动,推动浙闽边区域交通一体化,强化浙南地区与海西交通互联互通。加快衢丽交通一体化发展。
3.推动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服务乡村振兴,聚焦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全面完善城乡客运网点,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平原地区全域公交化,山区、海岛和库区公交化比例达到80%,创新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服务模式,探索发展镇村公交,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5A级县(市)比例达到95%。完善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实现建制村物流(快递)服务全覆盖,创新农产品物流经营模式,深化产销运合作。统筹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探索区域共同配送、客运班车带货等模式。
(六)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突出全领域和全方位,高质量开展交通强国试点和省级试点培育,积极探索创建示范县(市、区)。发挥省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构建省市县联动、政企社协同推进机制,建立试点项目负责人制,健全督导评估体系,强化试点推广应用。力争到2025年,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数字化改革、“四港”联动等方面形成一批引领经验,在拥堵治理、绿色出行、平安交通等方面形成一批特色亮点,努力当好交通强国建设试验田。
四、打造促进双循环的现代运输服务体系
(一)优化现代物流空间布局。
1.打造大湾区物流创新高地。聚焦航运物流创新,统筹大湾区港口资源,发展国际海事、贸易交易等高端服务,打造高能级航运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高地。聚焦航空货运创新,探索并支持低空智能物流产业,加快构建大湾区航空货运体系,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发展万亿规模临空经济。聚焦场景应用创新,加快智慧化、共享化物流新技术新模式的前瞻布局,推动无人配送、地下管道物流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加强物流园区与产业平台协同联动。
2.构建义甬舟双向开放物流主轴。优化空间格局,构筑“两核一带两辐射”和东向依港出海、西向依陆出境总体布局,构建义甬舟双向开放物流通道。深化西向辐射,实施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工程,推进与长江以南内陆地区的开放融合。发挥枢纽作用,整合宁波舟山港、浙中公铁联运港、义乌陆港等物流枢纽,提升金华(义乌)枢纽辐射带动和衢州内陆开放桥头堡功能,打造服务重大战略新引擎。
3.构筑国内国际三大物流循环圈。打造长三角物流循环圈,重点建设沪杭甬现代湾区主通道,推动长三角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构建高效循环、一体联动的区域物流循环体系。打造国内物流循环圈,重点畅通国家沿海大通道,打通合温山海联动大通道,形成连通京津冀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及长江中上游、中西部地区的开放走廊。打造国际物流循环圈,以浙江自贸区扩区为契机,统筹义新欧班列、海运、航空货运发展,推动国际物流全球化布局,加快融入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推动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省级物流园区、区域多式联运基地等为节点的多层次物流枢纽基地布局。
(二)深化“四港”高效联动发展。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gedizhengce/zhejiangsheng/zhejiangshengzhengfuba/2021/0705/37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