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府各部门:
《东阳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阳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方案
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两美浙江”和“5411”综合交通发展战略,高标准创建我市“畅、安、舒、美、绿”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7〕1号)、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下达全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目标任务的通知》(浙交〔2017〕139号)、《关于印发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指南(试行)的通知》(浙交办〔2017〕23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突出特色,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的创建原则,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自然风光、产业经济、人文景观等要素资源有机融合为主线,以“美丽交通+”的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为抓手,通过3条101公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精品示范路(以下简称“示范路”)(G351国道、G527国道、X114县道)和39条476公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精品路(以下简称“精品路”)创建,串联起我市优美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名村镇、支柱型产业经济等美丽经济要素,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培育东阳经济增长新空间,助推产业经济深化转型升级。
二、总体目标
将“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按照“一路一主题,一路一特色”的要求,以“精品路”、“示范路”和“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街道)创建为抓手,高标准创建我市“畅、安、舒、美、绿”的自然风景走廊、科创产业走廊、生态富民走廊、历史人文走廊,形成总里程约577公里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017年率先完成G527国道49公里、G351国道33公里和X114县道19公里“示范路”创建,以及17条“精品路”创建;2018年完成11条“精品路”创建;2019年完成全部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任务,同时要创建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合格县”;2020年巩固提高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更好地把东阳的绿水青山串联成金山银山,争创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领导小组,强化对创建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和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交通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担任,成员包括发改、规划、国土、财政、审计、公安、交通、建设、旅游、环保、农业、林业、水务、农办、公共资源交管办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和各镇乡(街道)行政主要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交通局局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公路局局长担任。
四、主要任务
(一)着眼秀美资源,打造自然风景走廊
创建17条共231.5公里的自然风景走廊,以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基础,打造联通山区平原、沟通城乡协作、畅通青山秀水的交通精品工程。做好“美丽公路+旅游经济”对接工作,全力推进国家5A级景区横店影视城、自然风景旅游度假区东白山等景区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实现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精品村、旅游风情小镇、农家乐示范村通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联动旅游产业发展,结合周边旅游景区、特色民宿、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分布,做好串起山水林田湖、连接城镇乡村景的现代公路交通网络建设,全面提升交通对旅游的带动服务能力。
(二)服务转型发展,打造科创产业走廊
创建9条共169.7公里的科创产业廊道,围绕东阳产业布局,以木雕产业、电子产业、影视产业等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园区附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创新平台的综合交通保障能力,助推我市工艺、电子等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全力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
(三)保障民生共享,打造生态富民走廊
创建10条共96.949公里的生态富民走廊,以“精品路”为载体,实施农村公路“四个一万”工程和“四好农村路”示范镇乡(街道)创建行动,提升公路技术等级和安保设施水平,形成连通度高、畅达性好的生态富民交通带,有效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加快农产品流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实现建制村客车“村村通”的基础上,“十三五”末,实现路域环境美化,中等路及以上比例县道达80%以上、乡村道75%以上;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危桥处理率100%,全面消除等外公路。
(四)传承文化发展,打造历史人文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