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府各部门:
为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18号)和《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14〕4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主方向、主战场和主抓手,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主推,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以"四化一业"(即推进企业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现代化、营销网络化,带动、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为总目标,深入实施"1140工程"(即开展11项专项行动,实施40个示范项目),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领域、各环节,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双跨越。"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迈上新台阶,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0以上,信息化指数突破0.98,"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争取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三、重点任务
(一)以"产品智能化"为方向,提升产品附加值
1.全面推进产品及装备智能化专项行动。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新产品、新装备;重点开发适用于复杂连续过程的综合数字控制系统和新型智能化仪器仪表设备,力争每年开发10台智能新机器、1套以上成套智能新装备;依托电机生产企业加快研发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抢占行业制高点。智能化成为新产品、新装备研发的主要方向,实施"智能化新产品与装备开发"项目10个以上,规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新增省级新产品数超过120只。到2017年,全市机电产品智能化率达60%以上。
2.着力推进设计研发数字化专项行动。积极引导企业从传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向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虚拟仿真、数字模型、平台集成方向发展。在装备制造业中积极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数字样机、系统仿真等先进研发技术。在木雕行业中,重点推广三维设计与自动雕刻技术的应用,提高工艺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到2017年,力争培育省级设计中心3家以上,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设计师和设计领军人才。
(二)以"生产自动化"为方向,发展智能制造
3.全面推进 "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应用智能装备、自动化设备替代传统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推进磁性电子、装备制造行业生产工艺流程改造,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优先抓好永磁铁氧体压制成型等高劳动强度岗位的"机器换人"工作。在化工、电镀等行业,率先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推广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研发系统,加大对关键设备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机器换人"示范项目13个以上,规上企业数控化率超过40%。到2017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基本覆盖。
4.积极开展 "机器联网"专项行动。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在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基础上,通过装备数据端口联网,搭建联网控制平台,实现生产设备底层数据实时采集和控制反馈,从而进一步减少生产线用工。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试点建设"无人车间"。在医药化工行业,积极推行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实现流程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加快推广MES(制造执行系统)系统的应用,促进企业管理系统与生产数据的对接,实现管理和制造协同,资金流、物流与数据流同步。实施"机器联网"示范项目11个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机器联网率超过25%。
5.着力推进信息化支撑绿色安全制造专项行动。加快磁性材料、医药化工等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对能耗的实施监测、精准控制和集约利用。推广精益化、柔性化生产管理技术、低能耗优化作业调度技术、能源管理系统(EMS)、能源利用综合平衡和调度系统等技术与系统应用;完善重点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监测及评测体系,实现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实时监测。
(三)以"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提升运行效率
6.积极开展总部型企业"两化"融合专项行动。以总部型企业为主体,以建立智慧型企业总部为目标,围绕集团财务管控一体化、核心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企业总部与分公司的协同化制造等方面,推进总部型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核心,整合企业信息门户、供应商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企业总部和子公司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和实时数据库平台,实现工厂数字化管控体系。
7.着力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专项行动。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按照国家工信部推出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确保5家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完成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并通过认证。在试点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每年组织5家企业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
8.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光纤入园、入企,加快4G和全城Wifi建设,基本建成泛在、融合、宽带和安全的基础网络体系。依托行业协会、软件服务企业、通信运营商建设"中小企业工业云服务平台"等面向行业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行业资讯、技术信息、数据库、投融资、政策法规等信息;寻找行业"两化"融合共性解决方案,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在线定制型ERP、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企业邮箱等云系统。到2017年,培育"两化"融合优秀支撑机构1家以上、优秀解决方案3项以上。
(四)以"营销网络化"为方向,创新流通模式
9.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专项行动。加快"腾笼换鸟"、"电商换市"、"退二进三"步伐,大力拓展电子商务发展空间;鼓励东阳经济开发区、横店电子产业园区建设电子商务"区中园"、"园中园";加强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模式,加快建设淘宝网上"中国特色东阳馆"阿里巴巴"东阳产业带"。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支持电商、物流和制造企业间的合作,鼓励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金融业跨界融合。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企业,每年培育新增电子商务企业30家以上;到2017年,电子商务逐步普及,全市网络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4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外贸出口比重达10%;全市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85%,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100%上网销售。
10.全面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推进东阳国际物流园、东阳综合物流园建设,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形成物流业数据共享平台。重点推动物流企业业务运营信息系统建设,鼓励物流企业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等先进物流技术。
(五)以信息产业为方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11.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行动。重点围绕横店电子工业园区、传感器产业园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磁性材料、光伏产业、电子照明、微电机等主导产业,按照 "建链、补链、强链"要求,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终端项目、配套项目或创办的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7年,信息产业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四、实施步骤
1.示范项目实施阶段(2014-2015年):进一步完善示范项目方案,对装备、软件、咨询等第三方服务进行选型,落实项目资金,开展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有条件的示范项目可邀请信息监理单位开展全程监理。对完成项目,由市经信局会同财政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和评估。全市在继续加快推进2013-2014年度"两化"融合项目的基础上,再认定100个"两化"融合项目,扩大示范试点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的推进体制机制,召开全市"两化"融合示范区创建推进大会,对全市各级干部、企业负责人进行"两化"融合专题培训,强化深度融合意识。
2.示范宣传推广阶段(2016-2017年):对示范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功案例和解决方案汇编,在全市规上企业中发放;开展20场次分主题、分行业的"两化"融合交流会,选择示范项目实施企业召开现场会,介绍示范项目取得成效,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行业信息化对接会,积极引进为示范项目提供支撑的服务机构,与其他企业进行项目对接、技术对接、人才对接。引导采用示范项目的优秀成果进行复制,规上企业普遍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提高"两化"融合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完善东阳市"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和信息化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府办、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地税)局、商务局、统计等部门负责人和电信、移动、联通和华数等运营商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两化"融合工作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局性工作,建立长效考核机制,促进各成员单位发挥优势,形成集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统计考核、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一体的推进机制,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的常态化和持续化。办公室负责"两化"深度融合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跟踪管理。成立由行业专家、咨询顾问、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两化"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二)加大政策扶持。大力支持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建设,加大政府资金对"两化"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1.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设立"两化"融合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两化"融合项目的奖励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度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对带动性特别强、社会效益明显的"两化"深度融合项目,由市经信、财政部门提出,经市政府批准后可加大扶持力度。
2.加大力度引进"两化"深度融合第三方服务或智能装备和软件项目,落实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着力引进一批两化融合领域中高端人才和行业领军型人才。对引进两化融合第三方服务或智能装备和软件项目的领军型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一人一策",给予重点奖励。鼓励企业将其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剥离,联合大学名校或科研机构成立专业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并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注册资金50万元(含)以上,工作人员10人(含)以上,其中拥有信息化类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30%,并能提供6个月以上工资和社保清单的,经市经信、财政部门认定后一次性补助开办费15万元。对引进或新建的应用信息技术建设面向企业、行业和区域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平台建设经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的,对其建设期内服务平台仪器设备按实际投资额的10%、软件实际投资额的30%进行奖励,最高奖励100万元。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省、金华市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对引进的两化融合优秀人才享受东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有关政策。
3.鼓励工业企业购买云服务,与云服务平台及其中的运行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按信息化服务费用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工业企业用于工业生产与管理的服务器,本地托管(租赁)与宽带使用费按实际发生费用的3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4.省财政补助的1000万元"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资金全部用于示范试点企业的项目补助,由市财政、经信部门建立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三)强化业务培训。认真贯彻落实省"千人培训计划",组织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及企业信息化工作人员参加"两化"融合专业培训。鼓励国内外知名人才培训机构入驻东阳,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的"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并分层次、分阶段、分内容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培育壮大"两化"融合专业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搭建企业CIO交流平台;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到我市举办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培训,经主管部门确认,报市政府批准后,费用在"两化"融合工作经费中支出。
(四)促进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面向支柱产业企业和重点区域,以召开交流座谈会和推广现场会等形式,宣传推介"两化"深度融合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和优秀产品,及时总结和推广全市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吸引专家、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汇聚,促进更广泛、更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五)加强考核监督。把"两化"深度融合项目的推进实施工作纳入各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和市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两化"融合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定期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确保项目执行到位。在全市形成工作部署与检查落实、绩效挂钩的工作机制。制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量化考核评价办法,引入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业"两化"融合工作进行评价。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附件:东阳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东阳市人民政府
2015年2月10日
为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18号)和《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14〕4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主方向、主战场和主抓手,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主推,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以"四化一业"(即推进企业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现代化、营销网络化,带动、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为总目标,深入实施"1140工程"(即开展11项专项行动,实施40个示范项目),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领域、各环节,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双跨越。"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迈上新台阶,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0以上,信息化指数突破0.98,"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争取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三、重点任务
(一)以"产品智能化"为方向,提升产品附加值
1.全面推进产品及装备智能化专项行动。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新产品、新装备;重点开发适用于复杂连续过程的综合数字控制系统和新型智能化仪器仪表设备,力争每年开发10台智能新机器、1套以上成套智能新装备;依托电机生产企业加快研发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抢占行业制高点。智能化成为新产品、新装备研发的主要方向,实施"智能化新产品与装备开发"项目10个以上,规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新增省级新产品数超过120只。到2017年,全市机电产品智能化率达60%以上。
2.着力推进设计研发数字化专项行动。积极引导企业从传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向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虚拟仿真、数字模型、平台集成方向发展。在装备制造业中积极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数字样机、系统仿真等先进研发技术。在木雕行业中,重点推广三维设计与自动雕刻技术的应用,提高工艺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到2017年,力争培育省级设计中心3家以上,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设计师和设计领军人才。
(二)以"生产自动化"为方向,发展智能制造
3.全面推进 "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应用智能装备、自动化设备替代传统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推进磁性电子、装备制造行业生产工艺流程改造,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优先抓好永磁铁氧体压制成型等高劳动强度岗位的"机器换人"工作。在化工、电镀等行业,率先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推广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研发系统,加大对关键设备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机器换人"示范项目13个以上,规上企业数控化率超过40%。到2017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基本覆盖。
4.积极开展 "机器联网"专项行动。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在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基础上,通过装备数据端口联网,搭建联网控制平台,实现生产设备底层数据实时采集和控制反馈,从而进一步减少生产线用工。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试点建设"无人车间"。在医药化工行业,积极推行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实现流程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加快推广MES(制造执行系统)系统的应用,促进企业管理系统与生产数据的对接,实现管理和制造协同,资金流、物流与数据流同步。实施"机器联网"示范项目11个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机器联网率超过25%。
5.着力推进信息化支撑绿色安全制造专项行动。加快磁性材料、医药化工等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对能耗的实施监测、精准控制和集约利用。推广精益化、柔性化生产管理技术、低能耗优化作业调度技术、能源管理系统(EMS)、能源利用综合平衡和调度系统等技术与系统应用;完善重点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监测及评测体系,实现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实时监测。
(三)以"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提升运行效率
6.积极开展总部型企业"两化"融合专项行动。以总部型企业为主体,以建立智慧型企业总部为目标,围绕集团财务管控一体化、核心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企业总部与分公司的协同化制造等方面,推进总部型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核心,整合企业信息门户、供应商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企业总部和子公司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和实时数据库平台,实现工厂数字化管控体系。
7.着力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专项行动。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按照国家工信部推出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确保5家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完成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并通过认证。在试点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每年组织5家企业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
8.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光纤入园、入企,加快4G和全城Wifi建设,基本建成泛在、融合、宽带和安全的基础网络体系。依托行业协会、软件服务企业、通信运营商建设"中小企业工业云服务平台"等面向行业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行业资讯、技术信息、数据库、投融资、政策法规等信息;寻找行业"两化"融合共性解决方案,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在线定制型ERP、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企业邮箱等云系统。到2017年,培育"两化"融合优秀支撑机构1家以上、优秀解决方案3项以上。
(四)以"营销网络化"为方向,创新流通模式
9.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专项行动。加快"腾笼换鸟"、"电商换市"、"退二进三"步伐,大力拓展电子商务发展空间;鼓励东阳经济开发区、横店电子产业园区建设电子商务"区中园"、"园中园";加强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模式,加快建设淘宝网上"中国特色东阳馆"阿里巴巴"东阳产业带"。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支持电商、物流和制造企业间的合作,鼓励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金融业跨界融合。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企业,每年培育新增电子商务企业30家以上;到2017年,电子商务逐步普及,全市网络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4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外贸出口比重达10%;全市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85%,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100%上网销售。
10.全面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推进东阳国际物流园、东阳综合物流园建设,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形成物流业数据共享平台。重点推动物流企业业务运营信息系统建设,鼓励物流企业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等先进物流技术。
(五)以信息产业为方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11.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行动。重点围绕横店电子工业园区、传感器产业园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磁性材料、光伏产业、电子照明、微电机等主导产业,按照 "建链、补链、强链"要求,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终端项目、配套项目或创办的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7年,信息产业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四、实施步骤
1.示范项目实施阶段(2014-2015年):进一步完善示范项目方案,对装备、软件、咨询等第三方服务进行选型,落实项目资金,开展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有条件的示范项目可邀请信息监理单位开展全程监理。对完成项目,由市经信局会同财政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和评估。全市在继续加快推进2013-2014年度"两化"融合项目的基础上,再认定100个"两化"融合项目,扩大示范试点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的推进体制机制,召开全市"两化"融合示范区创建推进大会,对全市各级干部、企业负责人进行"两化"融合专题培训,强化深度融合意识。
2.示范宣传推广阶段(2016-2017年):对示范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功案例和解决方案汇编,在全市规上企业中发放;开展20场次分主题、分行业的"两化"融合交流会,选择示范项目实施企业召开现场会,介绍示范项目取得成效,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行业信息化对接会,积极引进为示范项目提供支撑的服务机构,与其他企业进行项目对接、技术对接、人才对接。引导采用示范项目的优秀成果进行复制,规上企业普遍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提高"两化"融合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完善东阳市"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和信息化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府办、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地税)局、商务局、统计等部门负责人和电信、移动、联通和华数等运营商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两化"融合工作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局性工作,建立长效考核机制,促进各成员单位发挥优势,形成集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统计考核、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一体的推进机制,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的常态化和持续化。办公室负责"两化"深度融合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跟踪管理。成立由行业专家、咨询顾问、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两化"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二)加大政策扶持。大力支持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建设,加大政府资金对"两化"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1.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设立"两化"融合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两化"融合项目的奖励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度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对带动性特别强、社会效益明显的"两化"深度融合项目,由市经信、财政部门提出,经市政府批准后可加大扶持力度。
2.加大力度引进"两化"深度融合第三方服务或智能装备和软件项目,落实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着力引进一批两化融合领域中高端人才和行业领军型人才。对引进两化融合第三方服务或智能装备和软件项目的领军型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一人一策",给予重点奖励。鼓励企业将其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剥离,联合大学名校或科研机构成立专业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并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注册资金50万元(含)以上,工作人员10人(含)以上,其中拥有信息化类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30%,并能提供6个月以上工资和社保清单的,经市经信、财政部门认定后一次性补助开办费15万元。对引进或新建的应用信息技术建设面向企业、行业和区域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平台建设经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的,对其建设期内服务平台仪器设备按实际投资额的10%、软件实际投资额的30%进行奖励,最高奖励100万元。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省、金华市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对引进的两化融合优秀人才享受东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有关政策。
3.鼓励工业企业购买云服务,与云服务平台及其中的运行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按信息化服务费用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工业企业用于工业生产与管理的服务器,本地托管(租赁)与宽带使用费按实际发生费用的3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4.省财政补助的1000万元"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资金全部用于示范试点企业的项目补助,由市财政、经信部门建立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三)强化业务培训。认真贯彻落实省"千人培训计划",组织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及企业信息化工作人员参加"两化"融合专业培训。鼓励国内外知名人才培训机构入驻东阳,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的"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并分层次、分阶段、分内容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培育壮大"两化"融合专业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搭建企业CIO交流平台;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到我市举办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培训,经主管部门确认,报市政府批准后,费用在"两化"融合工作经费中支出。
(四)促进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面向支柱产业企业和重点区域,以召开交流座谈会和推广现场会等形式,宣传推介"两化"深度融合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和优秀产品,及时总结和推广全市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吸引专家、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汇聚,促进更广泛、更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五)加强考核监督。把"两化"深度融合项目的推进实施工作纳入各镇乡、街道、经济开发区和市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两化"融合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定期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确保项目执行到位。在全市形成工作部署与检查落实、绩效挂钩的工作机制。制定"两化"深度融合工作量化考核评价办法,引入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业"两化"融合工作进行评价。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附件:东阳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东阳市人民政府
201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