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技术监督、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国防科工局编制了《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2016年8月15日 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 质量和品牌是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制造强国的核心竞争力。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质量和品牌水平持续提高,较好满足了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石,我国装备制造业不仅打造出一批优质产品和优秀品牌,也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质量基础能力、质量安全风险、产品品种结构、产品实物质量和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质量品牌建设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化推进《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质量和品牌水平,推动我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以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为牵引,带动制造业质量品牌整体提升。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攻方向,推进品质革命,打造精品装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完善质量基础体系,健全质量监管机制,解决关键质量问题,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加快重点领域提升。努力构建以质量安全为基础,以先进质量为核心,以赢得市场认可的国际化品牌为标志的装备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激发企业提升质量和品牌的内生动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质量和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改善供给质量与维护市场秩序相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培育自主品牌,改善供给结构和质量。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惩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坚持质量基础提升与产业质量升级相结合。加强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建设,改善质量发展的技术条件。攻克一批影响产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问题,推动质量水平向中高端迈进,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优势和战略产业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 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力争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质量和品牌水平大幅提升。 第一阶段,力争用三年时间,夯实装备制造业质量和品牌发展的基础,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到2018年,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新产品销售比重、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水平得到提高。 企业质量责任意识显著增强,质量信誉形象明显改善。质量基础体系更加完善,质量监管机制愈加健全,质量安全风险有效控制,质量信息更加畅达,产业质量和品牌竞争力稳步提升。解决一批行业非竞争性共性质量问题,装备制造业相关的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以及一批重大民用和国防装备的产品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和适用性取得突破,部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产品的品种结构得到优化,一批企业迈入产业价值链高端,一批自主品牌加快走向世界。 第二阶段,用三年时间,推动装备制造业质量和品牌整体提升,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得到显著提高。 第三阶段,用四年时间,推动装备制造业质量和品牌达到世界制造强国水平,以中国装备树立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品牌新形象。 二、主要行动 (一)发挥企业质量品牌建设的主体作用 1.引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的制度。推动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引导企业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 2.激发企业提升质量和品牌的内生动力。在工具、量具、模具、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基础类装备,以及重点通用类装备等领域,试点建立产品质量分级制度。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完善有利于扶优限劣的采购制度。推动品牌产品和高质量产品出口。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高端技术装备和优质产能“走出去”。试点建立商标品牌交易机构,探索建立基于品牌、商标抵押的融资机制。 3.促进企业增强质量和品牌的管理能力。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品牌培育、质量标杆等试点示范活动,支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总结推广源于我国企业的质量和品牌管理方法,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快以两化融合促进质量提升。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和品牌管理,建立完善质量、品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两化融合和社会责任等管理体系。 (二)加强质量和品牌三类服务平台建设 4.建设质量和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以区域、行业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实施质量和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动。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质量和品牌服务能力,开展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创意设计以及提高科技含量等领域的培训、诊断和辅导等服务。到2018年,在500个以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形成质量和品牌服务能力。 5.构建质量和品牌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质量和品牌指标体系、信息渠道和共享机制研究,质量和品牌相关的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推动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和跨部门联合惩戒。实施质量和品牌信息共享行动,以质量监督监管、认证认可、质量管理、品牌管理、产品品种结构、产品实物质量、品牌市场表现、企业质量信用、质量安全风险等领域为重点,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到2018年,在评估政策绩效、提升质量和品牌、以及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等方面发挥作用。 6.完善质量和品牌活动推进平台。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企业、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的合力,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完善质量和品牌活动推进平台。组织全国“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以及中国质量奖、全国质量奖、质量技术奖评选等活动。引导地方和行业开展质量强省(市、区)、质量兴业等活动。支持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品牌竞争力评价和中国品牌“走出去”等活动。 (三)完善质量和品牌发展的四项基础体系 7.完善质量和品牌标准体系。推进装备制造业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优化推荐性标准体系结构,支持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产品标准。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推进工业基础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智能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在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化工装备、农业机械、电力装备等重点产品领域标准制修订速度,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制修订600项产业亟需的重点标准,相关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平均达到90%以上。鼓励企业与国际标准对比,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制定实施品牌管理体系和品牌价值评价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体系。 8.完善计量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立一批国家计量基标准和新领域计量标准,研制400-500种热点领域所需的国家标准物质。加强计量传感技术、远程测试技术、仪器仪表核心零(部)件、核心控制技术等研究。探索计量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国家计量基标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挥部门和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的作用。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联盟建设,加快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服务体系,推动计量军民融合。探索开展工业计量示范工程,推进先进计量技术和方法在企业应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计量合作,推进计量国际互认,提升国家校准测量能力。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企业政策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gcedaquan/2018/1025/1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