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慈溪市委办公室
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22日
“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
为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推动慈溪制造向智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牢牢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机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快智能经济培育,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夯实工业基础能力,优化企业梯队,着力推进新技术、新模式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慈溪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和融合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将创新作为我市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制度供给创新,优化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
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将融合作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将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作为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探索智能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
坚持重点发展。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坚持在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优先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市场容量的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型提升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将开放合作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不断创新开放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推动制造业走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坚持绿色发展。将绿色低碳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增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市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竞争力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以智能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制造体系,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中国制造2025”县市级发展典范。
——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研发投入、新产品产值率、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等指标大幅提升。
——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处于浙江领先水平,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均明显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协同发展。
——质量效益。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5万元/人以上,培育出一批省、宁波市级“三名”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的品牌企业,打造百亿大企业大集团,实现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结构调整。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5%以上,研发孵化、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绿色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和清洁能源得到普遍应用,重点行业及产品单位水耗、能耗、物耗及排放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广泛示范效应的绿色企业,制造业领域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25年,我市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绿色发展、融合发展、质量效益达到更高的水平,智能经济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实现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历史跨越,为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表1:慈溪市制造业2020、2025年发展目标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家用电器
——智能小家电。加快家电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重点发展“小、新、轻”的自主品牌高品质小家电产品。鼓励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销售的新型生活小家电设计、研发及制造,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产品的追求需要。
——智能冰箱洗衣机。以“低碳化、智能化、环保化”为发展方向,突破成熟保鲜技术、分时控制技术、节能匹配技术、电脑温控技术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力发展人性化、场景化、智能化的功能设计,研发生产具有社交化、人性化、功能复合化和数据终端特点的健康、个性、智能冰洗产品。
——智能净水净空家电。突破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UVC波段紫外光照射杀菌、防二次污染、抗菌抑菌、过滤膜等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产业化应用,注重净水净空家电的健康、节能、环保功能,着重开发中空超滤膜、水通道蛋白反渗透元件、亲水膜净水器、一体化净水系统及高效、智能空气净化器、新风机系统等高端产品。
(二)机械基础件
——高端轴承。围绕汽车、精密机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及早进行产业布局,开展专项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攻关,重点突破轴承材料、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和测试等技术难点,提高轴承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积极开发汽车轴承、轨道交通装备轴承、航空航天轴承、机床主轴用高速精密轴承、医疗装备轴承、办公仪器用轴承等高端轴承产品,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高端轴承产业基地。
——精密模具。以发展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精密模具为导向,重点发展精密冲压模具、汽车结构件模具、大型精密塑料模具和压铸模具等高技术含量模具,加强增材制造技术与模具行业的深度融合,加快高精密加工、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等技术应用,提升模具行业制造水平。
——高性能密封件。提升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解决高低温、高低压、强腐蚀等苛刻工况条件下的密封难题,重点发展航天航空密封、风力发电密封件、核电站主泵机械密封、盾构机主轴承密封、轿车动力总成系统以及传动系统旋转密封、石油钻井(测井)设备密封等密封产品。
(三)汽车零部件
——关键零部件及总成。积极推进零部件产品向总成化、系统化和模块化发展,重点发展汽油机增压器、电涡流缓速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随动前照灯系统、LED前照灯、数字化仪表、电控系统执行机构用电磁阀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突破发展发动机、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及总成。
——高品质装饰件。进一步巩固汽车标牌、把手、出风口等产品领域的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与汽车主机厂或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直接配套比重,加强与中高档乘用车生产厂家的协同开发能力建设,加强改性塑料及复合材料、加工工艺、装备等方面技术研究,不断开发满足汽车轻量化、舒适性、长寿命发展趋势的装饰件产品,提升汽车装饰件产品层次。
(四)智能装备
——智能成套装备。重点发展与我市产业关联度紧密的家电、汽车零部件、轻纺、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智能专用加工装备、精密柔性数控机床、高性能数控纺织机械、多工位组合机床、环境治理装置等智能化成套装备。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模式,鼓励将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装备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引导智能装备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加强合作,着力突破组件数字化装配系统、自动化柔性装配生产线和以PLC(可编程控制器)、IPC(工业计算机)为重点的工业控制系统等。
——机器人。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突破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基础材料和先进工艺,培育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围绕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加快培育一批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设计制造企业。
(五)新材料
——石墨烯。优化石墨烯微片规模化制备技术,形成高品质、低成本、稳定量产,重点突破其分散、表面改性、功能化技术与其他功能填料的复合技术。围绕先进电池、导热散热材料、特种改性塑料橡胶、功能涂层涂料等重点方向,在相关行业开展创新应用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与新产品示范推广,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石墨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基地。
——高性能磁性材料。积极开发低重稀土永磁材料、耐腐蚀永磁材料、混合稀土烧结钕铁硼材料、铁基合金软磁材料等高性能磁性材料,突破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性表面防护技术、高性能软磁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基于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的高功率密度伺服电机、医用磁共振永磁体、磁共振成像用超导磁体和基于铁基合金软磁材料的铁基非晶磁芯、非晶粉末等产品,推动磁性材料在汽车、医疗、军工等高端领域的应用。
——先进高分子与合成新材料。注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的二次创新再开发,掌握高分子复合材料方面核心技术,突破生物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等高技术纤维核心技术,加快发展高性能功能性复合纤维、差别化纤维、高附加值再生纤维等化纤新材料产品,培育发展高性能膜材料、陶瓷材料、改性塑料等功能性新材料。
(六)生命健康
——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聚焦突破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团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诊断试剂,以及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假肢人工器官及植入机械、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医疗分析器及耗材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和高价值医用耗材,培育发展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提升发展绒促性素、尿促性素、聚谷氨酸等优势产品。
——健身休闲用品。加快推进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健身器械领域的应用研究,大力发展具有自动检测用户体能指标、自动提供健身方案等数字通信、人机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健身器械。鼓励钓具、轮滑等休闲用品企业加快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开发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婴童用品。紧抓我国人口政策调整机遇,进一步壮大我市婴童用品行业规模。鼓励企业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注重人性化设计,积极嫁接互联网+,重点发展个性化婴儿推车、婴幼儿学步车、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婴儿床、儿童餐椅等。
(七)其他领域
——清洁能源。进一步发展农光互补、LED灯具、光伏控制器、太阳能电池等组件,加快发展安全、可靠、高效的光伏逆变器、逆变控制智能一体机、大功率跟踪充电控制器等产品,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鼓励和扶持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广,加快光伏发电,推广变频节能、伺服技术、电磁加热和空气源热泵、节能型高速磨用电主轴、余热回收技术等节能技术应用,以技术进步促进节能降耗。
——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新兴产业培育方向,加快发展检验检测、管理咨询、科技研发等专业服务,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培育发展工业创新设计服务,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支持大数据、工业云、商务云等应用服务,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和电商创新发展。加强金融服务对实体企业的支持,积极扶持科技金融业务,加强股权投融资服务,促进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
四、重点任务
(一)培育发展智能经济
1.深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生产制造执行管理(MES)等系统的广泛应用,鼓励骨干企业、集团企业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产品追溯、营销服务、仓储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系统化集成整合能力,实现全流程跨区域智能管控。深入贯彻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众创、众筹等新型制造模式和新业态。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延伸产业链,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2.加快发展智能产品和技术。积极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及智能硬件产品,推进智能家电的发展。针对我市智能装备和制造过程智能化等薄弱环节,实施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围绕我市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需求,大力发展成套智能设备、自动装配设备等智能装备,加快培育一批本土智能制造装备及集成应用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3.全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深入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提升企业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水平。试点建设一批智能化水平较高、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加快在行业内、区域内复制、推广;积极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试点建设,稳步提升全市智能制造水平。
4.推进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以重点企业为基础,积极打造行业性云制造服务平台,重点推进针织品个性化定制平台、“互联网+”外贸服务平台等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和电商服务生态构建,加快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业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加快推进“电商换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独立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企业联合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重点在家用电器、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开展大数据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5.打造智能经济集聚平台。围绕推进智能经济发展重点,开展区域性智能经济示范建设。将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打造成为集科研机构、创新人才、创意设计、大数据、云平台等为一体的智能经济创新平台。滨海经济开发区以中东欧、中捷两大特色国际产业园为重点,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现代化滨海新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三大新兴产业,加快“生命健康产业园”“宁波千人计划高端装备制造园”“上林英才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周巷镇、观海卫镇聚焦“智能”和“时尚”两大特色,大力推进传统家电产业智能化发展,重点建设慈溪市小家电智造小镇、观海卫镇智能家电小镇。
6.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大容量的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开展智慧网络建设,提高互联网支撑能力。提升工业领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工业领域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推广工业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和指南,增强信息安全监测、评估、验证和应急处置等能力。
专栏1 智能制造工程
充分发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大力深化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特征的新型制造方式。搭建一批面向制造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不断加强和完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家用电器、新材料、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机械基础件等重点制造领域,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智能成套装备并实现产业化。鼓励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推进试点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围绕智能制造重点方向任务,着力推进以特色小镇为重点的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
到2020年,全市新增工业机器人及成套智能装备1000台(套)以上,重点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试点示范项目20个,力争培育10家“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建成面向制造业提供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平台、机器人服务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制造服务平台,创建宁波市级以上特色小镇4家。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在全市制造企业得到普及应用,成功培育示范企业30家。
(二)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1.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企业主导的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优势重点产业,加快推进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研究院等创新载体。
2.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制高点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新材料、智能装备、机械基础件等行业为重点,定期研究和发布技术创新路线图,创新合作研发模式,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和协同,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加大科研和创新开发力度。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企业政策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gcedaquan/2018/1025/1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