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政策 > 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2016-10-12 企业政策 收藏
朗读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0月12日


   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作为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省份之一,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资源全球化配置,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争当开放型经济强国建设的排头兵,是浙江发展的战略使命。为更好谋划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家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要求,浙江开放型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开放型经济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放型经济纵深推进,对外开放空间布局更加协调。环杭州湾产业带地区开放型经济规模、质量再上台阶,杭州、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快,嘉兴接轨上海更加深入。湖州、绍兴外向型产业持续发展。温台沿海产业带地区,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以下简称民外合作)更加活跃,温州接轨海峡西岸经济区步伐加快。金衢丽产业带地区开放型经济加快崛起,金华在全省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以省域四大都市区为龙头、开放平台为支点,沿海向内陆纵深推进的开放型经济空间格局更加协调。


  货物贸易总量再上新台阶,贸易结构更趋优化。“十二五”期末,全省货物贸易年总额达到3474亿美元,其中出口2767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6?5%和8?9%,成为全国第三大货物出口省。其中,民营企业和新兴市场出口增幅高于平均水平,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达到21?8%;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年出口285亿美元,跨境电商实现年出口额41亿美元。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吸收外资717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21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136个,尤其是股权投资、投资基金、境外上市、融资租赁、创业投资和投资性公司等多种引资方式迅速发展。


  对外投资合作步伐加快,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326亿美元。企业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步伐加快,海外并购更趋活跃,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境外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资源开发基地等领域不断拓展。累计对外承包工程完成230亿美元。


  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末,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442亿美元,年均增长17?2%,占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比重达11?3%。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文化、教育、咨询等为主的高附加值新兴领域占比大幅提高。出口市场分布趋于多元,欧美市场份额提高。


  服务业开放逐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拓宽。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花旗、汇丰、渣打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相继进驻浙江。目前,全省已拥有外资银行、保险法人机构33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融机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科技与人才合作不断深化,对外经贸人文交流进一步增强,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新兴服务产业和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夯实,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新增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4个对台经贸合作区,舟山综合保税区、嘉兴综合保税区和金义综合保税区相继获批设立。“十二五”期末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和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的53?4%和44?1%。浙洽会、消博会、义博会、食品博览会、境外“浙江周”等国际展会平台影响力不断增强。


  开放体制加快创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进,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成效明显,成为全省出口增长主要动力之一,“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经验已向全国推广。海宁启动第二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作用明显,覆盖全省主要进出口企业的浙江省外经贸运行调查监测系统更加完善。


  对全省经济贡献增强,推动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外贸依存度50?3%。通过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方式,推动省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不断适应国家市场中高端需求已成为浙江企业技术改造、技术研发的主要动力之一。外资质量、层次快速提升,“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对实现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正面临新一轮经济调整周期的新技术、新规则、新矛盾。从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趋势看,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全球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和新机遇,科技进步正在重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达国家加快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上升使我国经济面临“两面挤压”的风险加大,迫切要求我国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竞争新优势。从全球治理体系变化看,国际经贸规则正面临重大变化。美国加快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多边协定,力图主导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我国正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遵从者向重要参与者转变,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和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大国博弈的系统性复杂性增强导致地区不稳定和国际政治关系不确定性增多。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跨国投资总体疲软,新兴市场资本流入明显减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十三五”前期贸易下行压力加大,传统贸易强国与新兴贸易大国争取国际市场份额和国际投资份额的冲突加剧,经济全球化与“去全球化”抬头的矛盾加深。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国内面临新常态下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引领我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和布局自贸园区、深化体制改革、发展“互联网+”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带来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的重大机遇。但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临着传统增长动力减弱、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要素供应紧张、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以及周边省市激烈竞争等挑战,找短板、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


  浙江开放发展面临五个重大转变。在发展趋势上,将进入双轮驱动、协同发展阶段,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双轮驱动的外贸格局加快形成,更加突出“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投资驱动;在发展速度上,将进入新常态下的稳健增长区间;在发展重心上,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有效地惠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发展政策上,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改革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发展路径上,强调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和创新驱动,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全方位开放、全要素配置。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仍然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体现为省内高能级国际化开放平台还比较少;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推动开放发展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外贸发展的后劲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品牌产品出口比重不高,服务贸易比重不高;高质量的外资企业和价值链高端企业比重不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不多;开放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开放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城市国际化、产业平台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我省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境界。


  二、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新变化、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自由贸易园区等重大战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经济国际化战略,着力形成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新格局,加快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强省,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丰富内涵,全面发展。坚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全面深入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推动开放空间由沿海向内陆拓展延伸,积极有序推进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全面开展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绿色环保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全方位、高层次、高水平的大开放,带动浙江经济社会大发展。


  创新创优,率先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构建公平开放发展环境,推动国际国内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创新国际进出口贸易和国际双向投资新模式、新平台,持续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结构,提高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共赢开放,不断提升浙江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内外联动,协调发展。突出陆海内外联动,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格局,坚持内贸与外贸、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走出去”与“引进来”、线上与线下协调发展,使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相互促进,妥善解决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升自身驾驭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做到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三)主要目标。


  开放型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强省初步建成。


  规模保持全国前列。外贸出口占全国比重增加,“十三五”期末服务贸易年进出口总额45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实际吸收外资5000亿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500亿元。


  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比重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有品牌出口比重提升3?2个百分点。世界500强、行业领军外资企业项目比重进一步提高。企业运用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先进制造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力争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海外布局业内领先、总部设在浙江、国际形象良好,进入商务部中国非金融类跨国公司100强、国际承包商(ENR)250强、跨国经营指数领先的本土民营跨国公司。


  体制机制新优势初步形成。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取得重大突破,新型贸易方式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进一步健全,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


  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利用外资比重提高,海关特殊监管区对全省开放型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打造全国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对台经贸合作区建设水平提升。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省域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建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小镇。


  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杭州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初步建成,宁波舟山港国际大港地位进一步凸现,综合辐射功能不断拓展,义乌小商品国际商贸中心地位不断巩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浙江本土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


  专栏1“十三五”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2015年2020年数额(亿美元)比重数额(亿元)比重进出口总额34748?8%--->8?8%出口276712?2%--->12?2%进口7084?2%--->4?2%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21?8%---25%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43?6%---45%服务贸易进出口44211?3%450010%(年均增幅)实际吸收外资170[717][5000]---对外直接投资额140[326][2500]---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63[229][2000]---注:(1)[]内数据为5年累计数。
  (2)进出口、出口、进口比重为占全国的比重。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为占全省外贸的比重。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举措


  (一)加快完善对外开放新布局。


  充分发挥国际海港、陆港、空港和信息港的门户和枢纽作用,高水平构筑义甬舟、沿海两大开放通道,建设宁波—舟山、杭州、金华—义乌、温州等四大开放战略高地,推动沿海地区与浙中、浙西南地区联动开放发展,在开放合作中加快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全面构建浙江对外开放战略新格局。


  1.加快构建义甬舟和沿海两大开放通道。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以宁波—舟山、金华—义乌为枢纽,以金甬舟铁路、金台铁路等交通干线为纽带,联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绍兴、台州、衢州、丽水等周边地区,加强沿线海陆空口岸一体化和海铁联运等集疏运体系建设,联动推进舟山、宁波、嘉兴、金义等综合保税区建设,提升宁波北仑、大榭、金华、衢州、丽水等开发区发展水平,打造沿海和内陆开放、对外和对内开放统筹联动的开放大通道。


  构建沿海开放大通道。深入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战略,统筹沿海港口、海湾、海岛资源,协同推进全省港口整合。整合提升舟山、宁波、杭州、嘉兴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杭州、宁波北仑、大榭、温州、绍兴袍江、柯桥、嘉兴、湖州等开发区,高水平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对外科技合作走廊、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和新材料科技城、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兴科技城、温州浙南科技城等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上海、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继续走在全国沿海开放的前列。


  2.着力建设四大开放战略高地。打造以宁波—舟山为核心,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海上门户。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港口经济圈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充分发挥省海港集团大平台作用,推动宁波、舟山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争取设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组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港口合作组织。强化国际航运、物流、贸易、金融等开放功能,打造宁波舟山港世界级强港,提升宁波栎社国际空港,推进舟山航空口岸开放和波音项目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以舟山群岛新区以及宁波江北、镇海、北仑、鄞州等相关区域为主体,着力完善大宗商品及集装箱中转运输体系,深入推进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江海联运集疏运网络,加快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民营绿色石化基地和国际航空产业园。


  专栏2“十三五”时期重大开放平台建设


  序号重大平台主要内容1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以宁波—舟山、金华—义乌为枢纽,以金甬舟铁路、金台铁路等交通干线为纽带,联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绍兴、台州、衢州、丽水等周边地区,加强沿线海陆空口岸一体化和海铁联运等集疏运体系建设,联动推进舟山、宁波、金义、嘉兴等综合保税区建设,提升宁波北仑、大榭、金华、义乌、衢州等开发区发展水平,打造沿海和内陆开放、对外和对内开放统筹联动的开放大通道。2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宁波舟山港,整合各海关特殊监管区,争取设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统筹建设大宗商品储备加工基地,加快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民营绿色石化基地和国际航空产业园。3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促进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全面开放,推进“义新欧”国际班列线路扩展延伸,探索与新疆合作共建国际陆港,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化陆港城市。4温台沿海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谋划建设若干民外合作产业发展大平台。5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以水水中转为特色的铁矿石、石油及制品、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和集装箱中转运输体系,打造国家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基地,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构筑以杭州为龙头的“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加快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融合发展,发挥两区叠加效应,支持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联动金华等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开发和运营中心、跨境网上结算和金融服务平台,推进跨境电商海外物流体系建设。强化杭州、宁波等枢纽骨干机场的航空口岸综合服务功能。创建杭州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航空物流等临空产业发展,推进杭州空港免税购物口岸建设,加快联动金华等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开发和运营中心、跨境网上结算和金融服务平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海外物流体系建设。


  打造以金华—义乌为重点,连接“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提升义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水平,强化国际陆港枢纽功能,加强义乌航空口岸、金华—义乌陆路口岸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建设金义都市新区等开放平台,加快推进金义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和招商,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试点,着力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化陆港城市。


  创建以温台为龙头的民企民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区。加快建设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温台沿海区域布局建设若干民外合作产业发展大平台,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创新民外合作模式,争当民企民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


  专栏3海关特殊监管区


  序号重大平台主要内容1杭州出口加工区重点建设全国一流的贸易销售、检测维修、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模式。2宁波保税区重点打造全国一流的高端制造中心,建设以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为依托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和物流分拨基地,推动产业能级从初级集聚向高端集群升级。3宁波出口加工区深化区港联动,建设港口经济圈服务功能创新示范区。强化跨区合作,打造浙江双向开放大通道的主体功能区。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争创全国“互联网+国际经贸合作创新示范区”。4慈溪出口加工区依托宁波杭州湾新区主导产业,着重发展汽车零部件、航空器材的进出口配送项目。引进消费品国际采购及出口集拼项目。开发建设工业原材料和国际高端消费品的进口展示分销中心项目。5嘉兴综合保税区重点建设全国一流的加工制造中心,接轨上海自贸区,依托黄金水道融入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着重加大与内陆省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下游产业链条的联动发展。6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围绕打造千亿级国际贸易岛,努力成为联通海内外的重要贸易节点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重点建设大宗商品、工业品B2B和B2C两种模式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7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舟山港口资源、区位条件以及海洋产业优势,建设保税燃料油供应中心;以日用消费品、冷链、海洋装备以及大宗商品进口贸易为重点,提升进口商品仓储、加工、展示、交易及配送能力。8金义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国内首个以跨境电子商务为特色,汇集商品进出口贸易、“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创新技术服务和高端加工制造业为一体的辐射浙闽皖赣四省九市地区的智慧物流枢纽节点,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3.大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四大都市区核心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以打造优良的国际化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文化服务环境为重点,提升核心城市国际化高端服务配套水平,吸引更多有影响的外籍人士来浙江居留。杭州都市区重点发挥科教文化和休闲旅游等优势,以发挥后G20峰会效应和筹备2022年亚运会等为契机,强化科技、文化、会展、信息、金融、旅游等国际化功能,积极引进国际性机构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着力打造杭州国际信息经济引领城市,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中心、旅游休闲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影响力。宁波都市区重点发挥产业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国际制造业创新中心、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和港航物流中心,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温州都市区要发挥海外温商优势,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成国家重要枢纽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城市。金华—义乌都市区,以金华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建设为契机,率先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在总部基地和特色小镇建设中,积极引入国际投资和管理机构。


  完善省域中心城市国际化功能。嘉兴要加快与上海经济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浙沪创新发展、产城合作先行区,全面推进与上海在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平台、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互联互融。以办好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为契机,加快建设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推进中欧城镇化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和核电特色小镇国际化发展。湖州要加快建设国际健康养生和乡村旅游基地,打造德清地理信息特色小镇国际品牌,着力打造连接中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绍兴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长三角先进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特色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宜居城市。台州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和沿海港口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智造名城和海上丝路港城。舟山要加快融入宁波都市经济圈,着力建设世界著名的国际性枢纽港和国际旅游岛。衢州要建设国际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打造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丽水要加强国际旅游合作,建设国际生态旅游休闲城市。


  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主动接轨上海,合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争取上海自贸区和国际航运中心政策延伸覆盖,积极对接上海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支持湖州、嘉兴等地区共建产城融合平台。推动浙闽赣皖四省九市协同发展,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融合,合力打造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


  (二)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加快推动外贸发展方式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促进外贸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形成以渠道、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1.继续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提升浙货的市场竞争力与占有率,通过展会、品牌、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巩固传统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力争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实施展会拓市场工程,加强与国际知名展览企业的合作,着力组织好传统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市场国际性展会,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市场出口比重,提升浙洽会、义博会、中东欧博览会等省内重大展会质量。全面实施品质浙货行销天下工程,做好省级出口名牌培育和出口精品筛选工作,建立浙江出口名牌精品库和编制名特优出口产品目录,支持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备案,促进质量创新和标准创新,创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贸企业和浙货品牌,打响“浙江制造”区域品牌,扩大品质浙货的国际影响力,名特优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达到30%以上。积极实施“互联网+外贸”工程,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境外业务。


  2.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广工程,在条件成熟市县复制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进专业市场内外贸一体化,进一步放大试点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联盟,推动进出口环节相关部门创新业务监管模式,完善企业分级管理办法,建立便捷高效的企业通关环境,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提高出口退税、检验检疫、融资服务等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外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创新优势,全面提高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全要素生产效率。继续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


  专栏4“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重大改革事项


  序号重大工程主要内容1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广工程深化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条件成熟市县复制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2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行通关、出口退税、检验检疫、融资服务等便利化措施。3.持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做强一般贸易,提高纺织、服装、轻工、机电等传统优势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支持汽车、船舶、生物医药、轨道交通、通信、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力培育大型成套设备等新的拳头出口产品,推动出口迈向中高端。做大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深化加工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提高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稳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工贸易,推动先进制造企业和新兴产业加工贸易发展。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示范企业建设。优化出口企业结构,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能源资源产品、节能降耗环保产品、适应消费升级需要的产品进口,支持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企业开展进口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加强进口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互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进口综合效益。发展绿色贸易,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4.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开展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县3年培育工作,打造10个具有参与全球行业产品标准制订权和自主定价权的特色产业和企业集群,以点带面,在全省形成示范引领、集聚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氛围。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和装备制造业出口有机融合,推动我省工程承包企业转型为综合承包服务商,推动机电装备出口企业转型为系统集成商,扎实推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工程、大项目,实现市场分布、行业领域新突破,通过境外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产品出口。加快境外营销网络布局,加强境外服务机构建设,支持内外贸结合市场、外贸龙头企业等在境外建立海外仓、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零售网点、售后服务中心等各类境外机构,力争每年新设境外营销网络500家,着力构建行销全球的浙货销售网络体系。支持企业进入境外连锁超市、百货商场、奥特莱斯(outlets)等中高端零售渠道,推动浙江境外商品城转型升级。


  5.着力强化进出口平台建设。整合提升现有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科技兴贸基地,巩固一批以特色块状经济为依托的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出口平台。重点依托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宁波保税港区、金义综合保税区、杭州保税物流中心、温州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规划建设一批进口商品直销基地,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平台。重点支持舟山、宁波、嘉善、义乌等地建设大宗商品和生产资料等进口交易平台。


  专栏5重点进出口平台


  序号重点平台主要内容1打造重点出口平台着力打造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科技兴贸基地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打造进口贸易促进平台重点建设两大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包括浙江(舟山)进口商品基地、义乌进口商品交易区。支持舟山、宁波、嘉兴、金华(义乌)、温州等地加快建设保税区域、场所。3优化进口贸易平台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鼓励企业以保税仓储的方式进口能源资源产品,充分发挥浙江港口优势,增强进口商品集散功能与贸易功能,做大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4商品与服务会展平台办好240个对外贸易重大展会,包括“一带一路”沿线10大重点国际性展会和60个一般性展会、8个服贸境外自办展、12个服贸境外对接活动、戛纳国际电视节等境内外展会。(三)全面提高利用外资新水平。


  积极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新体制,进一步扩大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积极推动民外合作,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促进利用外资规模稳中有升,质量效益迈上新水平。


  1.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和稳定的市场环境。分层次、有重点放开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机融合,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加强安全审查和风险防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和外商投资信息公示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平台作用,形成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监管协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外商投资全程监管体系。完善外国投资者信用管理机制,建立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联系协调机制,做好外商投资精准服务工作,完善外国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


  2.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外资质量。重点引导外资投向信息经济、健康、节能环保、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级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提高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及现代农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引进世界500强等知名跨国企业。引导外资向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集聚,支持外资在金衢丽产业带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产业,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区域布局。加大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生物医疗等领域引资力度,吸引港澳台金融、贸易、航运等优质投资,巩固与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引资规模。充分挖掘海外侨资侨智资源,促进海外浙商回归。做强浙洽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招商引资平台,加强驻外商务机构服务中心建设,举办针对性强的产业洽谈、项目对接等活动,加强中介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招引一批“大好高”外资项目。


  专栏6提升外资质量水平重大工程


  序号重大工程主要内容1区域形象塑造工程加强全省整体投资环境塑造与宣传,委托专业机构策划宣传营销方案并组织实施,在重点引资国家和地区加大宣传力度,选择国际知名媒体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突出我省投资环境与其他区域的差异与特色。2外资质量提升工程以世界500强和我省重点发展产业相关的跨国公司为重点,引进优质外资项目,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3投资平台培育工程树立品牌理念,精心打造浙洽会等境内外经贸合作平台,加大与专业机构合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逐步培育引进外资的展会品牌、区域品牌、国别品牌。4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工程推动更多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浙江外商投资企业新发展、新境界、新高度。5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工程提升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水平,举办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服务年活动,提供精准服务、优质服务、专业服务。完善政企联动、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综合协调的工作机制。6外资区域协调发展工程大力营造浙中、浙南地区利用外资良好工作氛围,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夯实外资工作的基础。推动南北利用外资的工作协作和产业转移的区域合作,切实引导外资在浙中、浙南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7外资管理人才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加强培训、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外资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切实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外企高管、商务顾问、招商代表、海外浙江人、海外知名人士等的引资桥梁作用。通过与相关高等院校的合作,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3.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升绿地投资集约化水平,鼓励在浙外资企业以增资方式扩大投资,合理引导跨国并购和股权投资。大力引进一批外资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打造若干国际化的基金小镇。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融资租赁等方式参与浙江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高效利用国际贷款,鼓励外资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租赁等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积极引导民外合资合作,探索民营企业以海外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风险资金等方式与外商合资合作,支持省内上市公司与海外跨国公司开展深度合作。


  (四)增强企业跨国经营新能力。


  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民营企业率先“走出去”的优势,推进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管理方式,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


  1.鼓励企业开发海外战略资源。支持有实力的浙江企业参与东盟、中亚、西亚等油气资源开发,争取油气进出口权。支持扩大与东南亚、澳洲、拉美等地在铁、铬、钾盐及铝矾土等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开发,建立一批境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建设一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林渔合作开发基地。加强与俄罗斯、中亚地区在大豆、小麦、棉花等种植、加工领域合作,推进与东南亚国家在橡胶、大米、木薯等种植加工业领域的合作。在伊朗、吉布提、安哥拉、秘鲁等地建设若干远洋渔业基地。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企业政策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zhengcedaquan/2018/1025/11667.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