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 > 正文

关于印发《2020年健康余杭建设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2021-05-27 余杭区 收藏
朗读

健康余杭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020年健康余杭建设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已经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落实。

杭州市余杭区健康余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4月8日        

余杭区2020年健康杭州建设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第一部分:2020年健康余杭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余杭区紧紧围绕健康中国行动、健康浙江行动、健康杭州行动和区委、区政府“干好一三五,争当排头兵”的决策部署,打造新时代健康余杭新模式,以“大治理”理念,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层面协同推进,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提升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全民健康,努力使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一、加大统筹力度,大健康共建体系不断完善

1.夯实“6+1”大健康平台建设。调整健康余杭健康环境、健康文化、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产业六大任务和保障支撑体系“6+1”平台大健康共建体系,压实部门职责。召开健康余杭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和联络员会议,谋定工作思路,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效等。对37个区直部门开展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工作座谈会,对60个部门、镇街、平台开展健康浙江建设政策培训班,牢固树立健康优先和“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发展理念。

2.启动健康余杭三年行动建设。2020年10月开展2020年度余杭区“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仪式。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健康浙江行动和健康杭州三年行动(2020—2022年)实施意见,余杭区政府出台《推进健康余杭三年行动(2020-2022年)的实施意见》(余政发〔2020〕180号),行动涵盖普及健康方式、改善健康环境、营造健康社会、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重大疾病防控、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大健康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健康产业等八大主要任务,提出25项行动并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

3.持续开展考核与动态监测评估。下发《2020年健康余杭建设考评细则》,继续将健康考核建设纳入到2020年全区综合考评,其中镇街3分,区直部门反向分0.5分。开展健康余杭建设6大类27项指标的动态监测,发布2019年健康余杭建设进展状况报告。开展健康余杭建设三年评估。邀请浙大团队对《“健康余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19年)》行动效果进行评估,形成健康余杭建设三年评估报告。

二、加大创建力度,健康细胞覆盖面不断扩大

1.健康村镇创建先行探索,培育属地特色亮点。一是培育“一批试点”。瓶窑镇、余杭街道、中泰街道、径山镇等积极申报省市级健康乡镇,探索健康乡镇建设。今年6月,省爱卫办就省级健康乡镇标准制订,来我区实地调研余杭街道、瓶窑镇、百丈镇溪口村等地。余杭区健康村镇建设在全省爱卫经验交流会议上进行交流,健康细胞建设工作机制在市爱卫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得到省市卫健委高度肯定。二是调整“一镇一品”。20个镇街和3个平台围绕属地特色,调整“一镇一品”建设项目,经过三年建设,部分项目已形成良好社会反响和品牌效应,如百丈镇打造健康一条街,乔司街道建设“健康时尚云村”服装电商主题创新园,中泰街道在全区率先开展“美丽健康五星家庭”创建,未来科技城连续三年开展“梦马”半程马拉松赛等。三是绘制“一张地图”。根据国家及省市健康建设评估指标,围绕“生物学、环境、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四个影响健康的因素和6+1维度,设计镇街评估指标,制作健康镇街“五色图”,发布至各镇街,指出短板与不足,提出建设方向,为镇街健康建设水平精准把脉。

2.健康单位创建提质增量,以点带面促进全域健康。一是属地管理、行业引领、部门联动。属地镇街做好宣传发动、组织申报、培训指导和迎检工作,区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农业局等牵头单位引领不同行业的健康细胞创建,联合开展督查、指导、评估等全流程管理,提升创建管理能力。二是师资培育、专业指导、个性服务。组建以疾控中心为主力军的专家团队,并不断吸纳镇街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加入其中,培育师资90余人。区健康办联合牵头部门、属地镇街、培育师资,分区片对申报单位开展两轮培训督导,提升创建服务能力。三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现状。个性化督导过程中,申报单位通过改善环境、健康保障制度、健康宣教引导、健康服务支持等手段,逐步解决单位中的健康问题,保障职工健康水平。2020年,创建市级健康单位118家,推荐市级健康家庭320户;创建区级健康单位(含村社、企业、学校、机关、商场民宿等)126家,联合区妇联创建区级健康家庭3000户。绿城育华亲亲学校和余杭区三院分别通过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复审。

3.无烟单位创建示范引领,维护清新健康无烟环境。一是持续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校等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与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区健康办分片区对申报单位开展创建培训。2020年创建市级无烟单位8家、全面禁烟示范单位2家,创建区级无烟单位160家、全面禁烟示范单位25家。二是加大公共场所控烟暗访和执法力度。对全区党政机关进行两轮暗访,暗访结果直接应用到健康余杭考核和2020年全区综合考评。各控烟监管部门(教育、文广旅体、民政、交通、市场、商务、公安、城管、住建、卫健局)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三是加强控烟宣传倡导。组织开展第33个“世界无烟日”活动,制作党政机关控烟画报100套下发到各个党政机关,辖区公交车站、图书馆、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张贴禁烟标志,地铁1号线临平站大灯箱、余杭晨报、余杭电视台的等刊播禁烟公益广告,各区属医院设置戒烟门诊。

三、加大普及力度,健康生活氛围不断提升

1.营造健康文化氛围,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一是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深化健康余杭讲师团“五进”和健康素养进文化礼堂行动。2020年,154家农村文化礼堂累计开展健康讲座、健康活动、健康服务、中医药进文化礼堂等活动1817场次,受益人次10万余人,6.8万余人参加第八届杭州市市民健康知识大赛,参与人数居杭州市各区县市第二。2020年健康素养水平37.95%,较上年度提高2.85个百分点。二是多阵地宣传丰富传播矩阵。持续开展融媒体宣传,改版健康余杭电视节目,播出爱国卫生、疫情防控、健康素养等“健康余杭”电视栏目22期并多次打造如控烟等播放量千万级的短视频;《余杭晨报》刊出健康余杭专刊10余期。钱江都市频道《壹周播报》栏目采编健康余杭,及时发布“健康余杭”官微,长期位居全省区县级行政部门政务微信排名前列。在50辆公交车、户外电子屏发布疫情防控知识等。在地铁1号线临平站更换疫情防控灯箱广告。全区300多个街道、村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新6期宣传画报。三是书香余杭增添智慧元素。开展“书香余杭 云享阅读”活动,通过云展览、云讲座、云分享、书法会诊、美术会诊等方式,举办全区性文艺培训120余场、书香阅读活动270余场次,惠及群众20万余人次。积极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文化馆新馆、智慧图书馆等余杭文化新地标,临平图书馆、崇贤街道分馆、余杭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塘栖水北分馆被命名为“杭州书房”,临平图书馆获评浙江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亮点项目。

2.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一是“全民健身 共享亚运”活动精彩纷呈。举办迎新越野跑暨余杭区半马接力赛、余杭区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杭州市毅行大会(余杭站)、国民体质监测大赛等体育赛事活动。配合杭州市完成34条绿道实名制和高德地图导入工作,举办“美丽绿道”摄影大赛。积极响应浙江省第二届绿道健走大赛和杭州毅行大会暨绿道毅行系列活动号召,组织开展20余场绿道毅行活动,吸引4万余人次参与,余杭区荣获浙江省、杭州市区县优秀组织奖。二是举办“余杭区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设置了拔河、体能、中国象棋、围棋、乒乓球等八个比赛项目,在余杭街道仙宅村文化礼堂、塘栖镇三星村文化礼堂、乔司街道永西村文化礼堂等五个优秀的文化礼堂举办区级总决赛,近8000人次参加。承办杭州市体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仪式暨杭州市农村文化礼堂选拔赛。三是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新增一家体育社会组织,3A级以上达标率超40%。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7期,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329名,举办科学健身公益大讲堂、工间操培训班等各级各类体育培训80场。

3.扩大健身设施供给,完善健康支持性环境。一是体育基础设施惠及民生。积极推进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新型、便捷的体育场地建设,全力保障亚运场馆建设,推动奥林匹克社区建设。2020年全区共建设省级足球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5个、体育小康村升级工程9个、百姓健身房20个、健身体育公园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区级各类健身苑点30个以上,篮球场10个以上。全民健身日当天,余杭区游泳馆、理想体育中心等30多家体育场馆限时免费向社会开放,鼓励全区群众体育锻炼。目前,余杭区在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体系连续7年位列第一。二是打造精品绿道建设初显成效。2020年完成绿道建设63.9公里,余杭绿道总里程达到360.5公里,在绿道上新建一批运动主题雕塑、景观小品等。余杭塘河绿道、“美丽公路”良渚绿道、獐山港绿道被评为首届“杭州市最美绿道”,临平山绿道荣获第四届“浙江最美绿道”称号,成为继大径山绿道之后我区又一条获此殊荣的绿道。

四、加大服务力度,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医共体建设精耕细作,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医共体内部深度融合。推进医共体内管理和医疗质量同质化,通过牵头医院对分院医师的全面带教指导及下沉帮扶,强化分院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及康复患者的承接能力,建立连续可及的双向转诊体系。开设基层联合病房,14家成员单位可以提供住院服务。截至2020年10月,全区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2.81%,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31.3%,县域就诊率95.03%,基层就诊率74.28%,基层就诊率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余杭区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荣誉称号。二是优质资源多渠道下沉。强化区级疑难病会诊中心职能,持续推进高水平医联体服务融合,区一院与浙二医院、区三院与市一集团开展紧密型合作,剔除疫情影响后出院人次、手术例次均有增长。探索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健康医疗合作。三是基层服务筑牢网底。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持续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即时检验”工作站,居民在服务站即可完成50项检验项目。签约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2020年全区家庭医生签约498523人,重点人群覆盖率达85%,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74.39%。累计为签约的15类慢性病患者提供慢病长处方313314张,建立家庭病床918张。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uhangqu/20210527/83773.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