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区农业局拟订的《余杭区发展提升径山茶产业的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日
余杭区发展提升径山茶产业的实施意见
始于唐,盛于宋的历史文化名茶——径山茶,自恢复开发30多年来,重放异彩,已成为余杭现代都市农业的一张金名片。为了加快余杭径山茶产业提升发展,进一步做精做优做强径山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关于印发〈余杭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余政办〔2009〕100号)精神,现就发展提升径山茶产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围绕“提品质、升品牌、树品位”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径山茶生产规模化、品牌知名化、产品无公害化、技术标准化、加工机械化水平,加快径山茶资源的战略性开发,挖掘禅茶文化与休闲旅游文化内涵,完善产业经营结构,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品牌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辐射力,进一步做优做强径山茶产业规模与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1年,建成一个径山茶文化村,建成一批径山茶功能区,茶园面积稳定在6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9300吨,总产值达到4.2亿元,带动茶旅游经济6亿元。保持 “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实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全程质量控制,加工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100%;有机茶生产面积达2万亩;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研制出品质优、抗性强的适制品种。
三、工作要求
1.行业管理提升。提升径山茶行业协会行业管理能力,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企业自律、协会管理、行政监督、镇村协管相结合的径山茶证明商标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统一品牌营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标识、统一基地认证、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市场监管”的“六统一”管理制度。依法维护径山茶的专利权,严格按照《“径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组织实施,合力打造“径山茶”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提高径山茶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
2.品牌建设提升。把径山茶区域性品牌培育和浙江绿茶品牌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浙江绿茶推广活动,争创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和中国驰名商标。加快径山茶区域性公共品牌的培育,逐步实现从政府运作品牌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运作品牌过渡,增强品牌发展活力与品牌产品市场扩张能力,提高品牌对整个产业的带动力。按照提高径山茶产品要求,将原无公害起点标准提升到绿色食品茶标准。
3.基地品质提升。充分发挥我区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走绿色产业之路,确保径山茶质量安全,三年内建立径山茶功能区9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3个。通过优化产地环境,积极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个;严格投入品管理,强化源头控制,实行茶园统防统治;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按全国食品安全认证要求操作,建立完善有效的径山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树立品质优良、安全放心的良好形象。
4.品种优化提升。以茶树良种化建设入手,加强老品种改植换种工作,确定每年发展2000亩的计划任务。新植茶园全部采用无性系良种,品种搭配合理,茶园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做好新品种研究、栽培技术培训,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茶树管理科学合理,进一步提升径山茶园整体素质;依据省级地方标准《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规定,采取“三个一批”的改造举措,按照QS要求,对现有茶厂进行改造,健全从“茶地到茶杯”全程化生产体系。
5.技术创新提升。注重径山茶生产科技创新和新型人才培育,密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巩固、提升、优化径山茶科技水平和品质。深化夏秋茶产品综合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好径山茶炒制工艺及品牌保护,力争将径山茶传统炒制工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目录。同时,加大对径山茶生产、加工等领域先进技术的研究,有的放矢,取长补短;进一步扩大茶叶生产、加工等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覆盖率,开展茶叶深加工技术引进与产品开发,全面提高产业化、机械化水平。
6.文化挖掘提升。以“陆羽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的“名山、名寺、名茶”为切入口,充分挖掘径山茶·禅茶一味的文章,齐心协力宣传好禅茶文化,彰显径山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魅力。通过加快径山茶文化村建设,推出一批以茶、禅为中心内涵的茶文化游、茶乡游、休闲观光游等项目,开发径山茶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茶文化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径山茶品牌文化的地位。
7.主体培育提升。整合行业优势,加快结构调整,着力培育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促使形成集约化经营,力争三年内有径山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5家。全面提升径山茶的科技含量、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加工水平,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规格化。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兴办专业合作社,对现有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实现强强联合,力争三年内创建径山茶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5家,建立起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市场+合作社+农民”的紧密型生产方式,不断提高组织化和辐射带动能力。
8.营销拓展提升。按照巩固现有市场,拓展京沪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路,整合各种要素资源,构建能有效运作的径山茶业营销平台,大力实施国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推广战略。通过每年在目标销区重点举行展示展销、选择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作营销代理、鼓励企业到区外设专卖店、以文化交流促进茶叶贸易等多种营销手段,形成产地、大都市及网络等多渠道、多元化、辐射性的营销机制,拓展径山茶营销半径,着力提高径山茶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占有率,最大限度地扩大国内外市场。同时,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一步树立和提升径山茶品牌形象,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大对径山茶产业提升发展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径山茶品牌创建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和协调产业提升和品牌创建工作。区农业局要做好产业提升发展的牵头实施工作;区工商、质监、科技、旅游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联系协作,推进各项工作;径山、余杭、黄湖、中泰等径山茶重点产地要细化明确产业发展计划,推进本区域径山茶的发展。
2.政策保障。按照径山茶产业三年提升发展的要求,在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功能区建设、区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政策意见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政策支持导向,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资源整合,进行重点扶持。
3.资金保障。继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农发基金等对径山茶发展提升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多渠道筹措产业发展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积极鼓励各类经营投资主体开展径山茶产业开发和市场营销;金融、担保机构要主动做好贷款支持服务。
4.项目保障。依托“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径山茶产业提升项目建设,根据分年目标任务,制定年度产业项目实施方案,把项目建设的目标责任、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并明晰每个环节、每个时间节点、每个责任人,按照项目联系、工作责任、情况通报、项目承诺、督查督办等制度要求,切实抓好径山茶产业提升项目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督查等工作,严格实行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