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组团、余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编制的《余杭区“十二五”药品和餐饮监督管理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以批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十
余杭区“十二五”药品和餐饮监督管理规划
目 录
一、现实基础……………………………………………………5
(一)安全责任体系初步建立…………………………………5
(二)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6
(三)市场专项整治实现突破…………………………………6
(四)服务产业发展取得成效…………………………………7
(五)问题和困难………………………………………………7
二、发展形势……………………………………………………8
(一)发展机遇…………………………………………………8
(二)面临挑战…………………………………………………9
三、总体要求……………………………………………………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发展目标…………………………………………………12
四、主要任务……………………………………………………13
(一)强化生产质量监管………………………………………13
(二)强化流通使用监管………………………………………14
(三)建立风险预警体系………………………………………16
(四)建立技术支撑体系………………………………………17
(五)建立信息公开体系………………………………………18
(六)建立产业服务体系………………………………………19
(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9
(八)推进组织队伍建设………………………………………20
五、保障措施……………………………………………………21
(一)健全责任制度,落实监管责任…………………………21
(二)完善法规政策,促进依法行政…………………………21
(三)加大财政支持,保障经费投入…………………………22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22
余杭区“十二五”药品和餐饮监督管理规划
《余杭区“十二五”药品和餐饮监督管理规划》,是根据国家和省、市药品餐饮安全“十二五”规划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的。它作为我区“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是今后五年全区药品、医疗器械、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食品药品不良事件频发的冲击和食品安全履新的压力,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中心,突出服务食品药品经济发展这个大局,建设“五大体系”,实施“四大工程”,构筑“两大平台”,强势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五年来全区没有发生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实现了食品药品市场总体安全稳定、质量可控的良好态势。
(一)安全责任体系初步建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建立了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领导和协调全区的食品安全工作,镇街(含经济开发区,下同)也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组织,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各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从2007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区政府对镇街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每年签订区、镇街、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监管责任体制基本建立和落实,各级普遍把食品药品安全摆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各部门监管合力得到增强,企业诚信与行业自律得到提高。
(二)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作用,建立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检测评价和监管信息联合发布制度。牵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大检查40余次,共出动执法人员5.2万余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摊店及个体户7.2万余家次,查获各类违法违规行为3500余起,处罚款170余万元。组织开展食品重点品种抽样检测3000余批次,并通过区级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了检测结果,为人民群众提供消费警示和引导。全面实施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建立质量受权人、驻厂监督员制度,推进药品安全在线监管。完善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抽检办法,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制定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深化药品安全“两网一规范”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结对共建食品药品安全社区,全社会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三)市场专项整治实现突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以“小餐饮”、“小药店”为重点的“十小”整治规范,食品药品安全一些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加大对制售假劣药械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五年来共查办案件418起,没收假冒伪劣和无证经营药品药械40余万元,罚没款80余万元。受理并查处举报投诉案件142起,监测药品广告2150余个,开展药品抽样750余批次,从而对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和责任人予以应有的打击和处罚,有力地维护了我区药械市场秩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四)服务产业发展取得成效。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中,促进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区药品零售企业增长速度较快,达到了595家,并构建了药品零售企业安全信用体系,促进了药品零售企业提高企业规范经营、自觉守法的诚信意识。全面推进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对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三级医疗机构的药房进行全面的规范化整改,较好地实现了硬件设施标准化、软件管理制度化、药品陈列分类化、处方调配规范化。在促进全区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大大加强了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问题和困难。当前,食品药品安全仍处在风险高发和矛盾凸显期,我区食品药品安全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与药品生产供应市场化的矛盾,药品集中采购低价竞争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矛盾,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和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成为影响药品安全管理的不利原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等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基础没有根本改变,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时有发生,“小餐饮”无证无照、无健康证上岗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二是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体系尚未建立,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统一科学的监管机制还不完善。新型经营业态监管、一些交叉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缺失以及一些需要更新完善的法律法规尚未修订,给食品药品监管带来了被动与困惑。三是企业自律意识有待强化。在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下没有相应的科学监管模式与之相适应,全国信用体系不配套、不统一,导致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冲击企业诚信底线。有的企业对“第一责任人”认识不到位,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诚信自律缺失。对“小餐饮”企业单位和外地“输入型”有问题产品企业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办法和相应措施。四是监管工作基础仍显薄弱。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承担的监管任务还不相适应,“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和手段仍较落后,技术和经费支撑难以满足科学监管的需要。部分干部的监管理念还有偏差,监管方式转变、监管资源整合的进程缓慢,不能同步适应市场变化和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食品药品安全的特殊重要性成为全社会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共管与创新已逐步形成共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已成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倍受公众关注和支持,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强化药品安全创造了条件。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有利于推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用械,有利于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
——食品医药产业发展为强化药品餐饮安全奠定了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区将大力发展方便、绿色、新型功能和海洋生物食品,打造休闲美食之都,并把生物医药纳入重点扶持十大产业,这将大大推动食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进一步夯实药品餐饮安全的产业基础。
(二)面临挑战。与此同时,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着经济、社会和体制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经济型对食品药品监管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食品医药经济和消费大区,医药餐饮服务业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节能环保的要素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加大、困难增多,一定程度上会给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带来影响,监管部门的任务将更为繁重。同时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也给药品餐饮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社会转型对食品药品监管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社会不同群体利益差距将拉大,必将给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药品餐饮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药品餐饮安全作为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分,极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这对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体制改革对食品药品监管提出更高要求。监管体制的改革、监管职能的调整、人员队伍的整合将给药品餐饮安全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要理顺监管体制机制,落实药品餐饮安全责任,另一方面要履行新职能,承担新任务,这对进一步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着力转变监管方式,着力完善监管体系,着力创新监管机制,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开创余杭药品餐饮科学监管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紧紧围绕维护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和破解安全隐患,防范和控制安全风险,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坚持统筹兼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兼顾一般,统筹药品监管与餐饮监管,统筹城区监管与农村监管,统筹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统筹业务建设与队伍建设,统筹科学监管与服务发展,促进全区药品餐饮各项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
——坚持改革创新。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消除隐患的措施和办法,每年解决一二个难点热点问题。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手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管理体系,为药品餐饮监管工作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坚持依法行政。遵循合法合理、程序公正、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强化法治意识,完善法规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公正、文明执行,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坚持项目推进。强化“规划引领、项目推进、载体带动、机制支撑”理念,整合内外资源,加强协同联动,以“项目组”方式推进各项重大工作,发挥载体的纽带作用和吸附效应,巩固联防联控机制,构建“条块结合、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坚持服务发展。围绕经济发展,主动服务大局,将监管工作更好地融入、渗透到医药餐饮服务产业发展中去,拓宽促进发展思路,加大促进发展力度,堵疏结合,以疏为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支持药品餐饮企业规范经营,做大做强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力争科学监管水平居全市前列,药品餐饮安全监管体制和长效机制基本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较为完备,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置更加有效,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药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将“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城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具体目标
——药械监管迈上新台阶。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可防可控,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药品评价抽检合格率95%以上,监督抽验覆盖面90%以上;国家基本药物和高风险药品电子监管覆盖率100%;行政村药品供应网点覆盖率95%以上。无菌、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率100%。
——餐饮监管实现新开局。餐饮服务监管职能调整到位,监管工作基本步入轨道。餐饮食品评价抽验合格率90%以上,餐具评价抽验合格率80%以上;餐饮业、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实施率100%;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率100%。
——保化监管取得新成效。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监管水平得到提升。保健食品评价抽检合格率92%以上,生产企业监督覆盖面100%,监督性抽验品种类别覆盖面逐年有所提升,到“十二五”期末力争达到100%。化妆品评价抽检合格率92%以上,生产企业监督覆盖面100%。
——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监管组织、人员编制、队伍素质与履行职责需求基本匹配。到“十二五”末,干部队伍技术型、管理型专业人员比例达8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生产质量监管
1、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源头风险控制。贯彻执行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推进药品GMP分阶段实施,在2013年底前,现有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达到规范要求,到“十二五”末,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全部符合规范。全面实施药品质量受权人制度。探索实施中药饮片无硫化项目。加强医疗机构制剂室和制剂品种监管。以基本药物为突破口,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制度,建成覆盖全品种、全环节的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坚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监控和薄弱企业监管并重,突出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监管。推进无菌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实施GMP,加强跟踪监督检查。全面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十二五”末完成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任务。
2、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制订各项监督管理规章,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原料进货索证验收和台账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五常法”管理方法。加强岗位培训,建立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和乡村厨师免费体检及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率在90%以上。建立重大活动餐饮服务保障机制和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及游客定点接待单位、集中式配送供餐单位的质量安全监管。
3、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实施保健食品、化妆品GMP,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实行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和风险防控措施。强化保健食品原料辅料管理,规范委托加工行为,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注重化妆品全程监管,重点解决禁限用物质使用、标签标识、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流通使用监管
1、加强流通环节监管。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运输、储存、配送过程监管,推进药械供应保障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强药品经营企业GSP(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跟踪检查,严厉打击药品挂靠经营、走票等违法行为,强化处方药销售监管和驻店药师日常管理,建立完善严重或屡次违法违规企业的市场强制退出机制。深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相结合,制定符合农村药品监管实际的长效措施。加快保健食品流通监管机制建设,督促企业及经营者建立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记录等制度,批发经营企业、专营店、大中型商场(超市)监督检查覆盖率力争85%以上。加强化妆品流通市场监管,化妆品批发经营企业、专营店、大中型市场(超市)监督覆盖率力争达90%。
2、加强使用环节监督。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全程安全”监督,落实医疗机构药械使用安全责任,提高合理用药用械水平。研究提升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巩固扩大建设成果,进一步规范进货渠道、药品储存与药品调配。加强特殊药品全程监管,杜绝流弊事件发生。探索建立抗生素处方评估制度,遏制抗生素滥用行为。加强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监管,监督实施医疗机构医疗仪器、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储存、毁形和安全检测制度。积极探索保健食品、化妆品使用消费环节的有效监管模式。
3、加强市场秩序整治。巩固深化多地区、多部门的打假联动、协作通报机制,建立完善信息互通、案件移送制度。完善“大稽查”工作格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快速反应机制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药品餐饮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等违法行为,打击以免费体验、产品讲座为名变相销售医疗器械、保健食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集中力量查处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药械大要案。增强监督抽检力度与针对性,加大基本药物、高风险产品、群众关心以及热点产品等的抽检比例;加大药品评价抽检力度,基本药物评价抽验达到全覆盖。加强虚假药械保化广告监测监控和联合执法,探索查处网络违法销售药械的有效机制。
(三)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1、完善风险监测制度。深化检测、抽验、监测、评估、控制“五位一体”的风险管理模式,构建药品风险控制体系。落实风险排查机制,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制度,进一步建立药品餐饮食品源头风险和流通风险控制等各项制度,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完善飞行检查制度,强化动态监管,督促相对人全面落实各类质量管理规范。推行产品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切实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适时修订《余杭区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研究出台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监测预警、事故报告、应急措施、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和责任追究等机制,形成应急制度体系,落实预案奖惩制度。
2、夯实预警应急基础。建设完善风险收集、评估、预警、发布的信息管理平台,并与上下系统进行对接、互联互通,实现应急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应急检验、应急执法装备和应急人才引进培养。完善应急组织体系,探索建立跨部门的药品餐饮安全应急委员会,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日常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同时建立应急专家队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3、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探索药品医疗器械评价性抽检,组织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的安全风险监测,实现药品餐饮安全常态化管理。开展舆情监测,加强舆论引导,完善药品餐饮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及时主动发布有关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等权威信息和日常监管信息。建立完善区、镇街两级药品餐饮安全突出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药品餐饮安全事故,“十二五”期间,组织药品和餐饮安全应急演练各1次,每年举办专题培训1次。
(四)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在组建“余杭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站”的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快检室,配置监测技术设备、应急执法包和快检箱等应急处置设备,并加强与杭州市药械不良反应监测站、药品餐饮食品快检站、药物滥用监测站、药械保化广告监测站、药品餐饮安全应急处置站等五个站的沟通联系,积极构建联动机制,紧紧依靠市级资源,加大药品质量快检、餐饮食品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滥用监测、药械保化广告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8项技术监督工作力度,确保在“十二五”期间药品和餐饮技术监督水平力争达到国内县级先进水平。
(五)建立信息公开体系
1、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原则”,扩大政府和部门信息公开范围,规范信息公开行为,及时更新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和内容,增加药品餐饮安全工作透明度。建立监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及时公开日常监管信息、案件查处结果、产品抽检情况,主动公开制假售假、无证生产、虚报资料等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定期梳理并通过网站集中公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咨询及答复处理情况。加强政务网站建设,围绕安全风险隐患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布风险评估及消费预警,增强网站的亲和力和可读性。
2、开展互动交流。建立完善药品餐饮安全监管互动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与企业互动,推行药品餐饮安全例行分析制度,共同分析安全隐患,研究改进监管工作。加强与社会组织互动,支持学会工作,建立沟通协作机制,通报监管动态,研究热点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强化宣传教育,编写药品餐饮安全科普读物,加强与公众互动,充实志愿者队伍,深化干部结对共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活动,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宣传咨询,实现宣传教育阵地化、经常化和多样化。
3、加强媒体合作。建立健全药品餐饮安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完善媒体沟通机制,主动发布安全信息。加强与主流媒体战略合作,开展舆情研判,及时处置苗头性问题。加大失信企业曝光力度,宣扬正面典型,客观全面反映药品餐饮安全状况,引导守法经营和理性消费。通过电视专题栏目、开设报纸专版专栏等形式,宣传安全监管法规政策、工作及成效,提升公众消费信心。
(六)建立产业服务体系
1、促进产业发展。发挥法规政策导向和信息技术优势,继续做好培育引进医药企业、投资商的服务工作。支持医药流通、餐饮服务企业优化升级。扶持现代医药物流业发展,促进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点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开展药械、餐饮、保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行信用等级分类评定、分类监管制度。
2、开展培训服务。进一步开展药品、医疗器械、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增强企业法人法律意识和管理能力,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咨询、合作交流和信息服务。
(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监管技术装备水平。按照机构改革新增职能的需要,加大对基本装备、技术设施、仪器设备的投入,配齐配足各类检验检测、监测监控、稽查办案、投诉举报、预测预警、应急处置、鉴定培训、宣传教育等装备设施。
2、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按照监管资源数字化、监管业务实时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要求,全面推进数字化监管,完善药品生产关键环节实时监控,对全区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全面实施购进品种、储存温湿度在线监管,药品零售企业信息化监管实现全覆盖,药品使用单位实时监管有序推进。
(八)推进组织队伍建设
1、健全监管组织机构。按照机构改革要求,建立起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餐饮服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组织体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内设餐饮服务和保化监管机构,负责辖区内餐饮服务和保化监管工作。加强稽查执法机构,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食品药品稽查执法人员编制按杭州市编制部门规定的比例核配,以确保与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力量承担全区药品、医疗器械、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督稽查工作。
2、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要求,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的特点,健全监管网络,强化监管力量。建立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体系,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各镇街设置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力争配备2-3名专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人员。结合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逐步在镇街设置“食品药品监督所”,作为区级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其人事、财务纳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管理。坚持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建立落实经费补助机制,在所有行政村和社区设立“协管员”,赋予药品和餐饮安全协管职责。
3、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强化能力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加快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管理型的专业监管队伍、复合型的稽查执法队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队伍。制定实施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干部职工全员培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上岗、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常态机制。强化作风和制度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干净干事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责任制度,落实监管责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将药品餐饮安全摆上“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突出位置,完善考评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区级有关部门和镇街定期分析评估各自领域或地区的药品餐饮安全状态,支持药品餐饮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公示制和过错追究制,健全协调配合、快速处置药品餐饮安全事件机制。强化企业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督促企业严格按照GMP、GSP组织生产经营,推行安全承诺制,落实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
(二)完善法规政策,促进依法行政。针对我区药品餐饮安全监管实际,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载量行为,完善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加强内部执法监督,推进文明执法。强化法制工作基础,注重法制队伍建设,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加大财政支持,保障经费投入。落实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政府经费保障责任,将药品餐饮安全监管经费全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根据药品餐饮监管工作和重点项目实施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和支出水平,统筹安排建设资金,推进“十二五”药品餐饮监管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加强内部管理,实施审计监督,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区级有关部门和镇街要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和镇街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制定分解落实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工作。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共同抓好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确保“十二五”期间药品餐饮监管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