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金华市 > 义乌市 > 正文

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义乌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021-06-06 义乌市 收藏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义乌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义乌市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义乌市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体育网络组织不断健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十二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统筹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义乌建设为出发点,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开拓创新,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工作目标,推动我市体育事业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每年以全民健身节拉开全年全民健身序幕,以机关、镇街干部篮球赛、乒乓球赛为平台,推动全市机关体育活动开展;以俱乐部联赛、“先锋杯”农民篮球赛等为品牌赛事,推动群众体育广泛深入开展。同时,成功举办第五、六届义乌运动会、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外商人运动会、中外足球联赛、韩国人运动会等。每年组织各类群众性赛事和活动达100余次,镇街、机关、学校、企事业、群众团体等各类人群体育活动活跃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占到全市总人口的42.8%,基层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健全,体育总会等体育社团不断发展,发挥作用明显,已建有体育社团11个,镇街道体育联合会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已拥有一支1000人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学校体育以“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为抓手,全面落实“二课一操一活动”,学生体育素质教育得到全面重视。经常性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积极开展体育“创强”,全市6个镇全部创评为浙江省体育强镇,7个街道全部创评为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60%的行政村达到了省级小康体育村标准,10个社区创评成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二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二)业余训练工作扎实,竞技成绩硕果垒垒。五年来,我市体教结合,扎实开展业余训练,共组队参加金华市级以上比赛87次,获金牌295枚、银牌345枚、铜牌319枚。2006年,我市无线电测向队代表金华市参加第十三届省运会,在全部12个项目中获得金牌7枚,银牌6枚,铜牌6枚;成功获得第十三届省运会武术比赛刀棍全能冠军。2007年,我市运动员张春艳参加世界武术锦标赛获女子剑术第一名,全国武术冠军赛女子枪术剑术全能第一名、剑术第一名,全国武术精英赛女子枪术第一名。我市2009年参加金华市运动会,获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四的好成绩。2010年,第十四届省运会武术比赛,我市运动员王思成获乙组刀棍全能第二、黄雷刚获乙组太极全能第二、楼正安获甲组长拳第三。
  (三)高水平赛事不断承办,体育产业初具雏形。充分利用先进的体育设施,积极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有力地促进了体育竞赛发展。“十一五”期间先后承办了全国女足锦标赛、中超足球联赛、乒乓球超级联赛,CBA篮球联赛、CBA全明星篮球赛、中国之队中国约旦足球对抗赛等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共计213场次。同时促成了浙江稠州金牛篮球俱乐部成为我市首支参加CBA联赛的职业俱乐部。以健身服务业为重点的健身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止全市健身气功、台球、乒乓球俱乐部等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已超过300家。我市体育产业依托国际商贸城,体育产业成为义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彩票销售连年升高,2010年达到1.45亿,列全省第九位。
  (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长速度较快。2009年7月,投资1.8亿元的游泳跳水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总投资超过8亿元的一场二馆为主体的梅湖体育中心的全面建成。2009年,投资600多万改造的绣湖体育馆完工并投入使用。“十一五”期间,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建成一批体育场馆和标准塑胶田径场;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不断增加,2006年,制定了《小康健身工程建设实施办法》,全面开展小康健身工程建设,至2010年底止,全市建成农村(社区)篮球场900多个,健身路径670余条,小型健身场所200余处。
  “十一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政府向群众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群众体育发展存在城乡、区域、人群间的三大明显差距;农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层次不高,精品不多,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竞技体育水平整体实力不高,与我市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体育产业规模偏小,体育消费意识与城市经济水平不相适应,体育产业总体竞争力还不强等。
  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群众体育健身条件,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民健身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建立业余训练体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技表演、体育休闲旅游、体育培训咨询和体育彩票等体育市场,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三者有机协调和全面发展。
  (二)“十二五”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 群众体育: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面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倡导科学健身理念,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夯实群众体育基础,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到“十二五”末,我市体育事业要达到以下指标:经常性体育锻炼人口达到45%,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每千名体育锻炼者配备2名以上社会指导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100%(不包括学校体育场所)。
  具体工作:
  (1)继续实施小康健身工程,不断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计划以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小康健身工程示范点、体育俱乐部为载体,不断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十二五”期间重点做好梅湖体育中心改造、佛堂镇、稠江、后宅街道等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建成20个中心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
  (2)加强体育社团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面建立镇街体育联合会,完善基层体育组织,指导村级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加强体育社团的管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指导市民开展健身活动;建立新项目、新行业体育协会,拓展体育健身俱乐部、晨晚练点和经营性体育场所,为市民健身(活动)提供服务;树立“群众体育群众办”的理念,指导群众团体开展各类健身活动。
  (3)加强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实施“千人培训计划”。每年定期开展各类社会指导员、裁判员队伍的培训,同时,推荐一批优秀人才参加高一级社会指导员和裁判员的培养,争取培养一级社会指导员10人,国家一级裁判5人。
  (4)积极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着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和校园足球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力争“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严格执行“二课一操一活动”制度,着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5)树立“义体品牌”战略,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全民健身节、篮球、乒乓球、足球俱乐部联赛、“先锋杯”农民篮球赛、镇街(机关)干部篮球赛、上溪桃花坞马拉松、环岩湖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推动全市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开展,积极开展中外商人运动会、外商人足球联赛、韩国人运动会等,坚持“谁主管谁主办”的原则,大力培育节庆体育、农闲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和残疾人体育,让群众体育深入人心、广泛深入开展。
  (6)承办好2013年浙江省第二届体育大会部分比赛项目。
  2.竞技体育:建立以“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为载体的业余训练体系,深化“体教结合”,建立业余训练机制,注重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扩大业余训练人数,提高业余训练质量,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具体工作:
  (1)合理布局,明确重点。对业余训练项目进行疏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巩固优势项目,拓展弱势项目。重点抓好田径、武术、乒乓球、男女排球、篮球等传统基础项目,拓展游泳、足球等弱势项目。逐步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库。
  (2)建立“少体校”为载体的业余训练体系。做大做强义乌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深化“体教结合”,建立由多所学校分项承担业余训练任务的机制,做到体育特色学校与承担“少体校”业余训练任务相结合,进行合理布局,业余训练苗子从小学抓起,配备足够的教练员,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增加业余训练经费的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有所作为,科学训练,发现人才,输送人才,提高后备人才质量和竞技运动水平。
  (3)规范青少年体育竞赛,充分发挥竞赛扛杆作用。继续组织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篮球(排球)比赛、少儿棋类比赛、少儿武术比赛、体育后备人才乒乓球积分赛等传统赛事,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足球比赛等;发挥社会力量,开展有偿训练;加强特色学校的布局,开辟新的业余训练点,完善业余训练网络;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青少年竞技水平整体提高。
  (4)全力备战2012年金华市运动会和2014年省运会。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力争金牌有新的突破,向省输送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逐年增加。
  3.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休闲旅游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用品会展业、体育培训咨询业、体育中介服务业和体育彩票销售市场;逐步提高体育产业占我市国民经济的份额。
  具体工作:
  (1)加强体育健身服务业的指导和管理。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组建成立体育健身行业协会,开展体育健身行业的交流,提高健身行业的服务水平,加大对体育健身行业的宣传,倡导“花钱买健康”的理念,培育体育健身市场。
  (2)积极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积极引导建立稠州商业银行男子篮球俱乐部式的高水平体育职业俱乐部;积极承办CBA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建立承办高水平赛事承办激励机制,鼓励群众团体、民营企业参与承办赛事,并逐渐形成品牌赛事;争取每年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5次以上。
  (3)开辟体育旅游、体育休闲、体育咨询、体育中介、体育培训业。建立机制,多渠道引进企业和人才,利用我市自然资源,开发建设健身休闲旅游点,成立体育项目开发经营公司和各种培训机构,推动义乌体育产业发展。
  (4)加大体育彩票营销和管理力度。实施体育彩票销售网点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增加专营店、竞猜店,加强彩票营销,加大从业人员培训指导和管理,使义乌体育彩票销售额逐年增加,为我市积累更多的公益金,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增添资金保障,到“十二五”末,体育彩票销量超2亿元。
  4、体育设施:围绕不断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提供公共服务的目的,继续加大群众身边体育场地建设的力度,对城区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进行中心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对中心村和新社区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广场或体育休闲公园,继续实施小康健身工程和小康健身工程示范点建设,不断开辟晨晚练点,鼓励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和经营性体育场所,引导建设体育为特色的休闲区。
  具体工作:
  (1) 继续推进“小康健身工程”。按照“小康健身工程建设实施办法”,重点引导开展小康健身工程示范点建设,着力提升一批健身工程亮点,方便市民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并做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2)规划建设镇街全民健身中心。按照浙体群[2010]365号文件精神,对中心镇和部分街道进行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的规划,结合中心广场规划设计适当的全民健身设施,开辟方便市民的体育健身阵地,佛堂镇、稠江街道、后宅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3)做好旧村改造和新社区体育休闲公园的规划和用地预留。规划部门要做好旧村改造、新社区建设方案审批,做好体育休闲公园用地的预留,适当规划部分室内活动场地,便于建立各种健身俱乐部。
  (4)在主城区合理规划公共体育馆(室)。在主城区按照15分钟健身圈的设想,适当规划建设单项体育馆(室)或全民体育休闲公园,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开辟经营性体育场所。增加现有公园的体育健身设施,方便市民健身。
  (5)开拓性规划建设体育为特色的休闲区。结合开发建设上溪、赤岸等体育为特色的休闲区,大力开发体育休闲业,规划建设一批自行车道、登山步道、攀岩、野外拓展、绿道等,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6)完成市体育公园建设。到“十二五”完成市体育公园的建设,并投入运行使用。
  (7)逐步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制定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办法,逐步让学校场馆定时对社区居民开放。
  (三)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推动。各镇街、各部门要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文化大市和国际商贸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作为凝聚人心、构建和谐、创造财富的实事来做,切实把体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2、强化投入推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公益性体育事业的扶持力度,体育事业经费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发展逐年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监督管理,按照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完善体育事业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投资发展体育事业。体育经费、基本建设资金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逐步增加投入;并制定机制,引进民间资金的投入。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监督管理,真正体现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放。
  3、强化协同推动。各镇街、各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特别是各镇街、体育部门要加强与规划建设、国土、财政部门的沟通,共同出谋划策,共同建立“亲民、利民、便民”的服务体系,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建立“谁主管谁主办”的理念,更好地为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
  4、强化创新推动。树立“大义乌”观念,不断建立全民健身平台,全力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品牌赛事,引进新的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培养体育意识,提倡科学健身,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金华市 > 义乌市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iwushi/20210606/267056.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