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义乌市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5日
义乌市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省委“两美浙江”、“大花园”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根据《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和《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新丝路起点”为引领,以打造“世界商务旅游胜地”为目标,以“旅游+”为依托,以大景区、大平台、大项目为抓手,完善要素配套,突出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开放带动型产业体系,为义乌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作出更大贡献。
二、创建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创建,全面建成形象鲜明、产品多元、服务一流的世界商务旅游胜地、“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和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打响“新丝路起点、购物者天堂”旅游品牌,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我市城市发展的引领产业、产业提升的示范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立足商贸发展优势,围绕“处处可旅游、时时能旅游、行行加旅游、人人享旅游”的目标,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强力突破旅游项目开发瓶颈。以购物旅游为核心,大力发展会展商务旅游和度假旅游,依托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做精做强乡村旅游,将美丽乡村打造为A级景区村庄,使全域旅游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到2020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年收入28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7.2%,建成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0个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成功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
1.构建全域旅游综合协调管理机制。成立义乌市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指导全市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组建全域旅游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域旅游创建日常工作;各镇街成立相应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镇街创建及日常旅游工作;建立重大旅游项目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和旅游联席会议制度。(牵头单位:市府办;责任单位:发改委、旅展委、各镇街)
2.推进“1+3”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改革。完善全市旅游综合执法工作机制,统筹全市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公安局在重点景区设立旅游警务室,负责保障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人民法院设立旅游纠纷合议庭,依法审理涉及旅游的民事纠纷案件,指导旅游调解工作;加强旅游市场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对旅游景区各类经营主体和涉旅企业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旅游消费权益,协调处理旅游投诉。(牵头单位:公安局、法院、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编办、旅展委)
3.出台全域旅游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修改完善《义乌市旅游业财政扶持办法》,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主要用于旅游项目建设补助、旅游业态培育扶持、购物旅游奖励和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等。发改、民政、财政、城管、规划、交通、农业林业、水务、商务、文广新(体育)等有关部门每年在安排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时,应统筹考虑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每年选择一批旅游项目予以支持。(牵头单位:旅展委;责任单位: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城管委、规划局、交通局、农林局、水务局、商务局、文广新局)
4.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用地保障机制。在符合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研究出台支持旅游发展的用地专项政策,加大旅游项目用地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有一定数量用于保障旅游项目和公共配套设施类项目建设;鼓励通过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公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和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等多种方式供应旅游建设用地。(牵头单位:国土局;责任单位:各镇街)
5.推进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全市旅游资源的投融资,构建旅游投融资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产业项目纳入政府产业基金;积极探索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PPP等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促进投资模式多元化。(牵头单位:市府办;责任单位:发改委、财政局、国资委、文广新局、金融办、投促局、人民银行、相关镇街)
6.建立和完善全域旅游统计机制。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的特点,扎实做好全域旅游统计工作,逐步实现由行业统计向产业统计拓展转变,明确统计范围,完善旅游统计指标和调查方法,建立科学的旅游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旅游业增加值测算、旅游从业人员测算、旅游产业目录库建设、旅游发展集聚区和旅游特征企业认定等全域旅游统计工作。各相关部门、镇街、旅游企业单位要明确专职的旅游统计责任人,落实旅游统计工作。(牵头单位:旅展委、统计局;责任单位: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经信委、农林局、国税局、丝路新区管委会、商城集团、各镇街)
(二)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体系
1.构建全域旅游空间结构。推进多规合一,在修编市域总体规划中充分结合全域旅游理念,做好旅游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保障旅游需求。依托区域内旅游资源,以建设大花园理念,编制《义乌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牵头单位:旅展委、规划局;责任单位:发改委、城管委、国土局、交通局、环保局、农林局、水务局、相关镇街)
2.加大旅游项目投资。建立动态旅游投资项目库,优化旅游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统筹安排我市旅游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加快推进旅游项目进度。加大对旅游项目支持力度,争取将重大旅游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工程。(牵头单位:发改委;责任单位: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城管委、规划局、农林局、水务局、交通局、文广新局、行政服务中心、旅展委、四大平台、八大集团、各镇街)
3.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到2020年底,建成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10个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景区化建设,全市培育创建100个左右A级景区村庄。(牵头单位:旅展委;责任单位:农林局、丝路新区管委会、佛堂文化旅游区管委会、八大集团、各镇街)
4.做大城市旅游。完善城区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改造异国风情街、宾王158文创园等,以打造义乌上河图景区为目标推进义乌江休闲带开发建设,建成集文化休闲、养生度假、旅游集散与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城市。(牵头单位:旅展委、城管委;责任单位:发改委、国土局、水务局、交通局、文广新局、丝路新区管委会、商城集团、恒风集团、各相关镇街)
5.做特乡村旅游。依托本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以乡村节庆活动推动乡村旅游,旅游重点发展镇街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旅游节庆活动。以星级美丽乡村、旅游特色村、农家乐民宿村和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等为载体,推进乡村旅游与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相融合,引导三星级以上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业。加快乡村旅游集聚区、集聚带建设,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到2020年底,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基本形成。(牵头单位:农林局;责任单位:文广新局、旅展委、农合联、八大集团、各镇街)
6.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更新招商理念,优化招商环境,建立全市旅游招商项目库。制定旅游业招商引资专项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浙商回归投资旅游项目建设,努力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牵头单位:投促局、旅展委;责任单位:农林局、四大平台、八大集团、各镇街)
7.统筹全域旅游品牌营销。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媒体、公众、游客等多主体参与的营销机制,制定全域旅游整体营销方案,全力打造“新丝路起点、购物者天堂”旅游品牌形象。充分整合信息、经费、渠道等资源,放眼全球培育客源市场,采取投放广告、媒体推介、组团参展、举办旅游活动、参加推介会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开展义乌旅游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建立旅游官方网站、开设官方旅游自媒体发布平台。(牵头单位:旅展委;责任单位:宣传部、财政局、农林局、文广新局、外侨办、陆港口岸局、各镇街,商城集团、城投集团、广电集团、商报报业集团)
8.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开发、生产、销售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倡导原产地标志,推进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参与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大力发展日用时尚消费品产业,积极发挥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义乌创意园)及工业设计中心作用,开展“义乌礼物”、“义乌十大伴手礼”系列特色旅游商品研发,提升传统工艺品质量。深入挖掘义乌特色风味小吃和美食,实施义乌“名企”“名店”“名菜”品牌工程,主城区及主要旅游镇街打造知名小吃、休闲夜市一条街。(牵头单位:商务局;责任单位:经信委、科技局、农林局、文广新局、市场监管局、旅展委、农合联、商城集团、市场集团、交投集团、各镇街)
(三)发挥“旅游+”功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促进商旅融合。积极争取设立“72 小时过境免签”机场口岸,完善国际旅游货币兑换点,做好综合体购物休闲广场商旅营销,树立国际旅游购物城市形象。做精做细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重点打造购物旅游区,发展体验式购物,做强做大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梳理包装一批义乌中高端品牌购物商品。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模式,优化“义乌购”线上购物平台,着力打造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和国际电子商务城市。加强会展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继续办好旅博会、义博会、文交会、森博会、进口商品博览会、电商博览会和装博会等重要展会,扶持壮大框业展、文具展、五金会等一批民营展会。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争取引进品牌展览项目和国际性会议来义举办。(牵头单位:商务局、旅展委;责任单位:公安局、文广新局、农林局、经信委、电商办、外侨办、丝路新区管委会、人民银行、机场公司、商城集团、市场集团、相关镇街)
2.促进农旅融合。依托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产业、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以农业精品园和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为抓手,提升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品质,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重点发展义亭现代农业产业园、佛堂现代农业综合区、城西七一现代农业生态园、大陈猕猴桃产业园、上溪桃文化产业园等。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打造集医疗、养生、休闲商业、山地运动、观光游憩等为一体的森林旅游综合体。开展登山步道系统建设,大力开展“林下游”,重点建设好华溪森林公园、望道森林公园和德胜岩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牵头单位:农林局;责任单位:旅展委、农合联、八大集团、各镇街)
3.促进工旅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观光旅游,引导箱包、饰品等特色优势行业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集团,带动提高义乌本地旅游装备的国际化水平,完善旅游装备制造产业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牵头单位:经信委;责任单位:科技局、旅展委、相关镇街)
4.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业发展,举办义乌国际友人音乐节,打造特色非遗街区,积极谋划以国际风情演艺为特色的娱乐项目,努力在大型夜间演艺项目上取得突破。推动体育旅游发展,培育高端运动休闲项目,提升义乌国际马拉松赛影响力,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牵头单位:文广新局(体育局);责任单位:外侨办、商务局、丝路新区管委会、各镇街)
5.积极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培育,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重点打造丝路金融小镇、绿色动力小镇,培育陆港电商小镇、丝路风情小镇、光源科技小镇、森山健康小镇、云驿小镇等小镇建设。(牵头单位:发改委;责任单位:国土局、农林局、水务局、文广新局、旅展委、四大平台、各镇街)
(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