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义乌市实体经济翻身战三年作战计划书(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义乌市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30日
义乌市实体经济翻身战三年作战计划书
(2018-2020年)
实体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着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促进我市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根据金华市实体经济翻身作战指挥部《关于印发全市实体经济翻身战三年作战计划书(2018-2020)的通知》(金实指﹝2018﹞1号)文件精神,特制定细化作战计划书如下。
一、作战要求和目标
紧抓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战略机遇,按照“做大总量,稳定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高新化、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全面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强大的实业支撑。全市实体经济翻身战三年(2018-2020)作战要求和目标是:
确保实体经济质量和总量“双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分别为8%、13%和10%。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0%、15%和10%。
企业主体培育成效明显。至2020年,重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30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5家,超百亿元企业1家;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企业研发机构300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4家,完成股改54家。
创新能力与支撑不断增强。至2020年,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发明专利授权量300件;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信息光电高新区力争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二、作战计划和任务
主要分为八大战役
(一)产业转型升级战
1.具体目标
(1)积极开展工业投资与技术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技改项目年均增幅17%以上,完成机器人购置840台。
(2)深入开展十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7%;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5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3000家。
(3)持续推进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和品牌建设行动,三年累计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80家、省级工业新产品备案鉴定数240只,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75家;新增“品字标”品牌产品15家。
2.作战任务
(1)围绕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信息光电和食品医药健康三大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壮大企业数量和规模,培育形成义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2)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重点在饰品、袜业、服装、工艺品、化妆品、家居等“十大”传统产业领域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重点抓好服装制造业省级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实施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改造项目。
(3)加强高端科创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义乌中心、中科院兰化所义乌功能材料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义乌科学技术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义乌科技园、义乌华邮科技园等公共创新平台。
(4)建立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到2020年,建立3家左右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建产业创新综合体10家。
(5)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中心的定位和功能。以入选“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为契机,积极制定“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计划,努力打造具有义乌特色的、代表制造业先进水平的“浙江制造”品牌。
(6)结合中国品牌日、质量月、标准日开展“品字标”品牌培训培育、标准制订和宣传推广活动;鼓励企业采用第三方认证、自我申明等多种形式开展“品字标”品牌建设。
3.作战单位
牵头单位:经信委
责任单位: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开发区、高新区、各镇街
(二)市场主体提升战
1.具体目标
开展中小微企业培育行动,至2020年,累计新增小微企业数7万家,完成“个转企”企业2800家,完成“小升规”企业160家,培育省市“隐形冠军”企业12家、“专精特新”入库企业730家。
2.作战任务
(1)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鼓励小微企业开展“个转企”、“小升规”。
(2)深入实施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品质优势明显主体活力强劲的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建立“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之路,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
(3)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推广使用小微企业服务券、科技创新券。
(4)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专家指导、法律宣传、政策宣讲、企业培训、质量提升、融资对接等服务,助推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3.作战单位
牵头单位:经信委、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科技局、各镇街
(三)育大育强扶持战
1.具体目标
(1)实施“凤凰行动”计划,三年新增股份制公司54家,新增上市(含新三板)挂牌企业54家以上。
(2)开展扶大育强行动,大企业大集团、高成长性企业和“三名”企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到2020年,全市争取累计引进培育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0家,50亿元企业5家,百亿元企业1家以上,高成长培育企业转入大企业大集团培育5家以上。
2.作战任务
(1)实施倍增计划,按照“选好选优、培优培强”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从规上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已上市或已挂牌“新三板”及上市后备企业等三个类别中共选取50家企业为试点,支持其通过科技创新、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本运作等集约化手段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通过3至5年,推动试点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
(2)围绕智造强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义乌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国际资本市场,加快股份制改造和挂牌上市步伐。
(3)继续办好义乌市“凤凰峰会”,积极搭建各类优秀券商、中介机构与企业的对接平台,为企业上市营造良好的上市环境。
3.作战单位
牵头单位:经信委、金融办
责任单位:开发区、高新区、各镇街
(四)重大项目招引战
1.具体目标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年谋划推进6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招商项目;三年累计引进内资2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
(2)申报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至2020年,累计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15个以上,力争入库9家。
2.作战任务
(1)制定《走访重点招商企业、在外义乌商会及义商工作方案》,集中开展走访招商企业、在外义乌商会及义商代表活动,加大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乡情招商工作力度。
(2)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树立“围绕重点项目抓工作”理念,每年开展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攻坚竞赛,明确专人逐个推进,按季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项目销号制管理。
(3)招引储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日用时尚消费品、信息网络经济、食品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谋划人工智能等重量级未来产业,引进一批行业地位突出、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大好高”项目。
(4)建立重点项目库和储备库,对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开展监测、分析;积极开展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确保完成三年9家任务。
3.作战单位
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
(五)重大平台建设战
1.具体目标
(1)拓展或新增重点产业平台3个以上,拓展产业发展空间3000亩以上。
(2)2018年,全市建设小微企业园区18家以上,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全市累计建设小微企业园60家以上,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以上。
(3)经济开发区年均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量40亿元,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信息光电高新区年均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量40亿元,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2.作战任务
(1)深入开展“优资源、强平台、促发展”集中攻坚活动。以培育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信息光电、生物健康等新产业集群为目标,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千亿级的重大工业平台。
(2)鼓励多元投资的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广泛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围绕十大传统产业,打造具有义乌特色的微谷发展模式。按照“十个一”的标准体系,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构建以亩产税收为核心的小微企业创业园综合评价体系,每年对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园进行综合评价并实行末位淘汰。
3.作战单位
牵头单位:发改委
责任单位:经信委、国土局、规划局、开发区、高新区、各镇街
(六)数字经济培育战
1.具体目标
(1)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年实施两化融合项目45个,完成数字化车间、物联网工厂项目数8个,累计完成企业上云16000家。
(2)5G网络基本覆盖建城区;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初步形成大数据研发、运营产业集群,打造数字贸易、智慧物流和义乌智造等大数据产业功能园区;新增年业务营业收入超五千万元的大数据利用和服务企业10家,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营业收入超亿元3家,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营业收入三年实现翻番突破150亿元。至2020年,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275亿元,电子商务零售额1981亿元。
(3)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我市的“一号产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进行培育,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渗透到每个行业,充分挖掘数据资源支撑创新的能力,带动技术研发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变革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推动行业上下游乃至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掌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
2.作战任务
(1)加强规划引领。贯彻落实好《关于促进义乌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实施意见》,推动政府、工业数字化转型。编制义乌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义乌市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重点工作和工作举措。
(2)抓重点项目实施及培育示范企业。建立两化融合项目库和示范企业培育库,持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作为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抓好“物联网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的实施,推动厂联网应用;将企业两化融合从基础单项应用向集成创新应用拓展,树立一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
(3)全力推动政府和产业数据的全方位归集、多元化共享与高质量开放,引导企业对商品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去预测需求、预测制造,整合产业链和价值链,发现市场热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贸工联动。充分借助义乌独有的商贸数据特色与优势,以数据为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以商引商,招引和培育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做实做优大数据的采集、加工、分析、安全、服务等大数据核心业态,做大做强智能终端、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关联业态,做精做特智能制造、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衍生业态,构筑我市大数据产业完整生态链。
3.作战单位
牵头单位:大数据管理中心、经信委
责任单位:商务局、镇街平台、电信、移动、联通
(七)商贸发展提升战
1.具体目标
(1)推动外贸稳增长工作,2018年全市外贸出口额增长6%;到2020年,力争全市外贸出口增速与全省、全国同步,出口额列全省十七强县市第一位。
(2)实施商贸主体培育行动,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年均增速13%,三年累计新增商贸“下升上”企业数119家;每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600家,有出口实绩企业300家,进口有实绩企业总数增长10%。
2.作战任务
(1)实施外贸主体倍增计划。推进外贸企业证照通办工作,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实施“一窗受理、统一备案、集成服务”,贸易企业注册时一并赋予对外贸易经营权。
(2)推动外贸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培育自主品牌,鼓励企业标准化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引领作用,全力以赴办好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建设好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市,提升外贸转型升级品牌效应。
(3)拓宽境外采购商来义渠道。向上争取增加商务局、商城集团两个境外采购商审核通道。设立一批国别化、企业化、市场化的境外采购商服务中心,为全球外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