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秀洲政办发〔2012〕18号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秀洲区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秀洲区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秀洲区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根据《《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体育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1.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群众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以村(社区)体育为主阵地、学校体育为重点、老年人体育为热点、成年人体育为突破口的群众体育新格局。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305平方米,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比例达1.26‰。已创建国家级体育健身俱乐部1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国家级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城市体育先进街道2个、省级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级小康体育村84个、省级村级体育健身俱乐部13个,实现省级体育强镇“满堂红”。
2.竞技体育快速发展。青少年竞技体育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全区青少年部的羽毛球、田径、武术散打、女子篮球、男子足球等项目的竞技体育成绩在全市领先。全区共设少体校分校3所、田径训练点12个、训练项目学校6所、业余训练项目15项,输送至省、市少体校在训运动员63名。在第14届省运会上,获得金牌23.3枚、银牌24枚、铜牌28.5枚,金牌和奖励牌总数超过上一届成绩。
3.体育设施逐步完善。依托省级体育强镇和城市体育先进街道创建,镇(街道)、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各镇均建有篮球场、门球场和室内活动室,各街道均建有健身点、固定晨(晚)练点和室内外活动场所。学校体育场地面积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14.42万平方米。
4.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体育彩票销售总量达4500万元。体彩公益金为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尤其是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群众主动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年人群体、农村居民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比例偏低;二是竞技体育面临考验。区内未建成少体校,竞技体育管理人员、训练设施都比较缺乏,制约了竞技水平的提高;三是体育设施建设步伐缓慢。全区未建成一座公益性体育综合场馆,秀洲新区体育场馆建设滞后,镇、街道体育设施缺乏,社区体育设施功能单一,学校体育设施因管理等原因难以向社会全面开放。全区人均占有体育场地水平低于全市人均水平;四是体育产业发展相对迟缓。属于体育系统的体育本体产业基本上没有创收渠道,区域内经营性体育产业得不到有效开发;五是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虽已成立区体育总会,无专职人员从事社团管理工作。各镇、街道体育管理人员缺乏。各体育单项协会发展不平衡。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为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全区人民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建设惠及全体居民的“小康”体育为努力方向,到“十二五”末,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群众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现全区体育又快又好发展。
2.具体目标
——群众体育。建立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实现群众体育生活化,使体育健身休闲成为全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技体育。大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竞赛组织管理队伍,实现竞技体育精英化,力争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
——体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体育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制度,推进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提高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能力,使秀洲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体育设施、体育商务的中心城区,实现惠及全区百姓更高水平的“小康体育”。
——体育组织。加快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增强全民健身的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区体育总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职工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群众体育
1.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健身与竞赛活动、体质测试、体育宣传与教育培训六大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扶持健身队伍发展,每年培训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左右,到201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950名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扩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到2015年,人均体育用地达到1.4平方米以上,基本满足群众健身活动需要。建立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制定和实施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制度,每年进行国民体质测试,测试人群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