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嘉兴市 > 秀洲区 > 正文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秀洲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1-06-01 秀洲区 收藏
朗读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秀洲政办发201219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秀洲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嘉兴市秀洲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O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秀洲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全区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我区的文化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以发挥特色传承文化为重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一是镇图书馆实现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城乡文化实现和谐共享。二是村级文化阵地巩固提升。目前,全区共建有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114个。创建省文化示范村(社区)6个,市村(社区)文化示范中心19个,区文化示范中心45个,区文化先进活动中心50个,区文体特色村20个。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基本全覆盖。全区共有119个村(社区)安装了共享工程运行管理系统,文化共享工程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建成率达到98%至“十一五”末,省、市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全覆盖。

2.文化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一是“种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开展了“百村文化长廊”建设活动,在全区形成一条以114个行政村的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各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内容的“廊”形文化地带,连续举办五届“新农村嘉年华”文化系列活动,举办了三届“秀洲阅读节”,开展了9大系列50余项活动,近10万人次参与群众性的阅读活动。二是“掘文化”活动卓有成效。努力挖掘文化资源,开展了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全区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个,省级文保单位2个,市级文保单位17个,市级文保点8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12个,区级“非遗”项目6个。三是“送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至“十一五”末,全区共完成戏曲歌舞下农村进社区演出550余场次,放映电影7500余场次,图书流动10万余册。

3.文化特色品牌不断成熟。全力推进画乡建设,精心打造农民画品牌。成功举办了四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启动了农民画艺术中心建设,创办了农民画个人画室4个,打造秀洲农民画领军人物。全区“一镇一品”的基层文化格局已形成,培育形成了舞龙、舞狮、民俗表演等文体团队,打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4.基层文化队伍不断成长一是文化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共有专业、业余文艺创作人员近200人。二是业余团队数量众多。建立了区业余艺术团和7个镇、街道业余艺术团,形成了“镇镇建有业余艺术团,村村拥有文体团队”的新局面。已培育村级文体团队180,业余骨干2000余人。三是农民画创作队伍不断发展。已培育120多名农民画创作骨干,建立了后备人才基地26个,拥有后备人才1500多名。

5.文化产业建设不断发展。一是加快嘉兴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根据区“一核两翼”发展战略,制订出台《嘉兴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已完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开发,并被列为省“集聚发展三十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二是加快江南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采取“阶段式金字塔+产业链”的招商模式已成功引进17家演艺、动漫、影视、电子商务及法律服务企业入驻,注册资本5598万元。三是加快秀洲农民画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充分挖掘区文化馆新馆和农民画艺术中心的创作、展示、交流和培训等作用,开发农民画衍生产品,以此推动农民画产业化进程。

虽然全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文化建设发展的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率偏低。全区各镇、街道虽然都创建成为“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但是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均衡,利用率不高二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基层对文化建设经费没有硬性规定,导致财政投入普遍不足。此外农村文化缺乏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运作,没有形成合理的经营模式,农村文化建设从根本上得不到有效支持。三是文化事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全区镇、街道文化站专职文化干部远远没有达到“每万服务人口配备1名文化干部”的要求;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四是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秀洲农民画仍处于产业初期阶段,还不能发挥很好的效应。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精心打造文化品牌,不断壮大文化产业,逐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的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全区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达到全民文化素质良好、文化机制富有活力、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健康、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设施功能配套、文化人才结构优化、文化市场开放有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发展目标。

——文化区域特色明显。形成以秀洲新区城市圈为中心的嘉禾风情文化区域,形成新塍民俗文化带、王店名人文化带、王江泾古运河文化带、油车港湿地文化带等为代表的文化特色带。

——文化设施布局合理。形成区、镇、村三级规划科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全区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文化品牌特色鲜明。创作一批展示时代风貌、反映秀洲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农民画作品,继续保持农民画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文化产业形成规模。形成若干有影响的文化产业企业,把嘉兴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全省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力争“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大幅度增加。

——文化环境显著改善。创造一个宽松的文化发展环境,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和一批优秀的文化经营人才。

三、主要目标和任务

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秀洲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具体可概括为:“一个平台、两项工程、三维层面、三类产业”。

构建“一个平台”:即做大做强 “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

实施“两项工程”:即“文艺精品工程”与“民间绘画品牌工程”。

展开“三维层面”:即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共建的文化网络层面;古镇、水乡、名人等相结合特色文化层面;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结合的综合发展层面。

发展“三类产业”:即演出会展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和创意设计产业。

到“十二五”末,全区所有镇(街道)达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标准,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产业产值比“十一五”有大幅度增加。

1.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集中财力、物力,有重点、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品位高雅、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标志性、公益性文化设施。

——秀洲新区文化设施建设。在秀洲新区建成图书馆、运河文化公园等一批公益性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已建成的秀洲公园、秀洲区行政中心文化广场、江南摩尔等设施的作用,使之成为群众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农民画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作用,使秀洲区真正成为全国农民画发展的领头羊。完善各镇、街道农民画创作基地;加强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继续创建农民画个人画室;建设农民画特色镇、特色村。

2.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事业。逐步建立起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齐全、管理有序、富有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文化体系。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浙江省 > 嘉兴市 > 秀洲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xiuzhouqu/20210601/147160.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