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秀洲政办发〔2012〕16号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秀洲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秀洲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秀洲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根据《嘉兴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嘉兴市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区残疾人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设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390名残疾人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203名残疾人享受居家安养、日间照料服务,59名残疾人享受集中托养服务,为1132名残疾人免费提供助明、助行、助听等康复服务,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康复需求。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得到普及。
(二)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集康复训练、教育文体、就业培训、法律援助、信息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无障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残疾人爱心平台和残联办公系统进一步完善,建成覆盖三级残疾人组织的残疾人信息化网络。做好残疾人权益维护和法律援助工作,积极畅通诉求渠道,落实专人负责残疾人来信来访,信访办结率达100%。
(三)残疾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区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8%以上,被省残工委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明显提高。为1700余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残疾人参政议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争创“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出台《秀洲区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秀洲区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等政策文件,促进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活动,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虽然全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资源还不够充足;基层基础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仍然较薄弱;为残疾人服务的专业机构、专业设施、专业人才还十分缺乏等方面。
二、“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缩小差距、协调发展、共享小康、走在前列”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状况改善和全面发展,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原则。基本满足残疾人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需求,确保残疾人享受普惠加特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坚持缩小差距、加快发展原则。不断缩小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残疾人服务能力建设与残疾人需求之间的差距,残疾人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差距,促进全区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坚持依法推进、维护权益原则。以完善机制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促进残疾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坚持残疾人事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体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评估考核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
(三)发展目标
——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逐步建立残疾人生活补助、护理补贴、辅具与家居无障碍补贴等残疾津贴制度。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扩大残疾人共享小康政策覆盖面。全区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80%以上。
——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建立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进家庭。
——残疾人人人享有安全的住房。建立健全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救助长效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城市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逐步改善残疾人住房条件与家庭无障碍环境。
——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基本满足十五年基础教育。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满足高中段教育和职业教育需求,初步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需求。
——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稳定集中就业,扩大按比例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个体就业和农村种养业扶持力度,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使有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的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接受就业扶持的比例达到95%以上。
——残疾人普遍参与社区活动。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推进残疾人社区文化和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达到65%以上。创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
三、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以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推进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创建为主要抓手,全面实施“十大小康·阳光保障行动”和“八大残疾人服务建设项目”。
(一)十大小康·阳光保障行动
1.小康·阳光生活保障行动。鼓励残疾人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实行单独施保;对低收入残疾人及其他成年无固定收入残疾人实施生活补助。城乡残疾人人均年收入达到当地人均年收入70%以上。
2.小康·阳光康复保障行动。建立健全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加强区级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继续完善“十五分钟康复服务圈”,普遍开展居家康复服务,深入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人康复工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辅助器具配发、康复器材进家庭工程和精神病防治康复等重点康复项目。全区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