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新政办发〔2011〕50号
—————————————————————
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新昌县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体制机制
创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
《新昌县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一年五月九日
新昌县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体制机制
创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进一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要求和省、市人口计生委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新昌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为核心,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建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和适应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到2012年,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和延伸服务覆盖全员流动人口,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上实现“五同”,即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投入、同救助,使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差距明显缩小,普惠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强宣传教育服务。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利用传统和现代新颖媒体,通过宣传服务月活动、生育文化建设活动等载体,大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优教、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举办计生国策和青春期性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在企业、流动人口集聚地进行生殖健康知识培训,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流动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实施部门:县人口计生局、县教体局。
2.做优计生技术服务。根据流动人口需求,以“免费服务券”、“药具一卡通”等形式,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查孕查环、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手术等计生技术服务,并将避孕节育检查情况通报户籍地。流动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免费接受孕环情检查率达到95%以上,流动人口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实施部门:县人口计生局。
3.拓展优生优育服务。将流动人口纳入三优工程项目之中,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能够享有同等的优生优育服务。为在我县登记结婚的流动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婚前医学检查;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且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免费提供孕前优生检测。符合条件的流动育龄妇女获得出生缺陷干预等项目服务率达到80%以上。组织开展婴幼儿早期启蒙活动。做好宣传倡导,防止发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保证母婴安全。实施部门:县卫生局、县人口计生局。
4.提升生殖健康服务。根据流动育龄群众需求,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定期为流动育龄人员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生殖健康检查、随访服务。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可以免费享受不少于两年1次的生殖健康体检,建立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落实住院分娩、B超检查、计划生育手术等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实施部门:县人口计生局。
5.延伸奖励优待服务。建立流动人口利益导向机制。对在现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且在现居住地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流动育龄夫妻实行奖励措施。实行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流动人口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休假。实施部门:县人口计生局。
6.推行孕产优待服务。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享受孕产妇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参加生育保险的流动人口,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待遇。实施部门: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7.开展便民维权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定点单位统一悬挂标识牌,向社会公布单位地址、联系电话和维权监督电话,公开办事项目和程序,公开免费服务项目,保障流动人口的知情权、监督权,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实施部门:县人口计生局。
8.实施帮扶救助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将富有我县特色的计划生育公益金和企业冠名基金的救助面覆盖至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需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在新工作一年以上且取得《居住证》(《临时居住证》)]困难家庭,可获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实施部门:县人口计生局、县卫生局。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1.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中,统筹考虑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需求,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奖励优待等公共服务。
2.加大配合协调力度。探索建立“政府统筹、统一登记、计生服务、部门协作”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形成部门协同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合力。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落实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镇(街道)计生办每月向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报辖区内流动人口怀孕、生育及学龄前儿童信息。公安部门要落实流动人口协管员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实行综治信息与计划生育基本信息统一采集、证件统一查验、数据统一应用、绩效统一考核;与人口计生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络机制,定期交换流动人口信息,实现工作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要牵头协调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评比,建立健全政府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完善居住证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计划生育审核把关机制。卫生部门要继续做好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及流动人口子女预防接种等工作,协调相关医疗机构及时向人口计生部门通报流动人口怀孕、生育和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教育体育部门要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并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待遇;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向人口计生部门通报在校流动人口子女的信息。人力社保部门要积极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维护流动人口的就业权益,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落实有关社会保障政策,着力扩大流动人口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建设部门要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机制,加强常住流动人口住房保障。财政部门要按照与户籍人口同等投入的标准,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1.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切实增强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力量。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内设独立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落实必要的工作人员;乡镇(街道)设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或依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等工作平台,设立计生服务窗口,设置孕情、环情检查室,实现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每个乡镇(街道)计生办至少要有1名流动人口专管员,流入育龄妇女超过5000人的应增配1名工作人员,流入育龄妇女每增加5000人再增配1名工作人员。村(社区)要按实有人口(户籍人口+流入人口)配备计生服务员。在流动人口集聚的村、社区、企业和集贸市场设立标识明显的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点。强化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队伍建设,按照500:1的要求配备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落实协管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职责。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二次发展”,切实加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完善硬件设备,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2.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非政府组织建设,不断创新自治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行以外联外、以外帮外、以外管外模式,在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依托商会、联谊会等建立外出人员计生协会,开展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助、自治;在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场所成立计划生育协会或以工会为依托建立外来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倡导,营造群众参与、关爱流动人口的社会氛围,实现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助、自治,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进程。
(四)加快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1.全面推广应用信息系统,积极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全面推广全国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浙江省人口计生委开发的全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综合平台,做好平台应用开发和硬件配套工作。延伸信息化应用层级,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应用流动人口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将信息化网络延伸至村、社区一级,为基层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坚强的信息支持。强化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维护,建立统一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和动态管理制度,使信息数据及时、翔实、可信。充分利用公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统计、人口计生、人力社保、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流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共享机制。
2.充分利用信息数据资源,定期开展人口流动态势分析。定期开展流动人口变动趋势的预警监测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为公共管理、科学决策和流动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2011年4月,制定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实施方案,启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二)组织实施,有序推进。2011年全面推进均等化工作,召开工作推进会,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总结工作经验和进展情况,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三)总结提高,全面推广。2012年总结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典型,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考核评估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全面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负责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对乡镇(街道)、各部门工作的指导、评估。
(二)强化要素保障。各乡镇(街道)和组织、人力社保等部门要按照均等化服务工作的要求确保机构和人员配备到位。财政局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与户籍人口同等投入标准落实,确保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的经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政策与户籍管理、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制度的衔接和协调,同时积极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经费投入机制。
(三)深化宣传发动。充分利用计生宣传阵地、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通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计生窗口、流动人口培训班、生育文化园、企业生育文化建设等渠道,广泛宣传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让广大流动育龄群众及时了解政策内容,增强依法享受免费服务、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
(四)强化考核评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考核评估机制,每年进行考核评估,重点考核人员配备、财政投入、均等化服务落实等机制运行情况。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和科学考评方法,细化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定期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主题词: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 服务 方案
────────────────────────────
抄送:县委各部门,人大、政协办,法院,检察院,各群团。
────────────────────────────
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5月9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