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三门县2007年深化“工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2005年、2006年连续开展“工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以下简称“两年”)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决定,2007年继续开展“两年”活动。深化“两年”活动,对我县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实施“三港三城”战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该项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三届三次党代会及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强化服务、加快三门崛起”为主题,深入实施“三港三城”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业园区的服务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营造突出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抓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07年深化“两年”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规模上工业企业产值增幅3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其中工业性投入达到26.5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占1000万美元以上;确保列入项目推进年活动的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及形象进度,重大前期项目有实质性进展;确保项目的报批率、供地率、开工率均在85%以上。
(一)“工业服务年”活动的主要任务
1.加强工业性项目投入。确保供应工业用地1600亩以上(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已批土地供地率、开工率在85%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国土资源局);鼓励“零”土地技改,抓好工业性投入和重点工业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2.启动新一轮大企业培育工程。继续实施“
3.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全县新增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1家以上,新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1家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以上,浙江著名商标2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工商局);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1个以上(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4.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积极改造提升橡胶、机电、工艺品等传统产业,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延伸橡胶产业集群功能,建设胶带原料采购、产品展示销售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培育船舶、模具、汽车、钢铁等带动力强的产业,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企业,努力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推进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构建合理的企业群体,保持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制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微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面上“筑巢引凤”、线上“母鸡孵小鸡”、点上农户连市场等方式,大力发展家庭工业,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加快新农村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加强银企合作,确保工业性贷款增加8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人民银行、经贸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全年培训企业管理人员500人(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技术工人获初级以上等级证书1000人,其中高级工50人(责任单位: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经贸局);确保全县新建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国土资源局);
5.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政策扶持、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减轻企业负担。清理现有收费项目,防止乱收费、乱罚款,建立企业收费卡制度,实行部门项目收费审核制。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强化产业引导,制定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导向目录、生产要素配置计划,出台扶持企业信息化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抓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中介机构,逐步建立全县各大行业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各协会组织,切实发挥各行业组织在中小企业投融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产业损害预警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积极作用。
(二)项目推进年活动的主要任务
1.突破要素制约。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进一步管好用好财政性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带动效应;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扩大银政、银企合作,大力争取银行贷款资金;鼓励民营资本和民间资金投资兴办实业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企业增加技改投入;充分利用“山海协作”、“南北协作”等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国债资金和省直部门项目资金。切实增加土地供给。用活、用好土地政策,积极有为地做好土地预征和报批工作,加强对已上报土地项目的跟踪;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通过清理、置换等方法,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保障电力供给。科学预测用电需求,以超前的意识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供电网络结构,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加强有序用电、节约用电管理,优化电力调度,积极争取负荷指标的支持。
2.推进项目建设。
按照续建项目抓投运、新增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报批的思路,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续建项目抓投运。在14个续建项目中,要确保县城污水处理厂、沿海工业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县城西区供水管网工程、县城西区二路二桥项目、健跳临港型园区市政道路、总商会大厦、三门书城、六敖土地整理项目、蛇蟠岛供水工程等9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佃石水库、行政中心、中医院住院大楼、甬台温铁路三门段、三门核电一期等5个项目完成年度形象进度目标。
新增项目抓开工。创造条件,促使客运中心、74省道健跳—黄金坦改建、铁路站场物流综合基地、健跳5000吨级码头联接线、沿海供水工程、三门县城乡供水工程、滨海新城基础设施项目、沿海工业城污水处理工程、核电移民新村建设项目、蛇蟠岛度假村项目、110KV沿赤变电所、110KV上叶变扩建工程、110KV高枧输变电工程等13个项目的开工建设。
前期项目抓报批。做好县城过境公路复线、74省道黄金坦—三角塘公路改建、沿海高速三门段(浦坝港大桥)、74省道(岭口—健跳)沿线景观工程、核电后勤基地、晏站涂二期、洋市涂和高泥堍涂围垦工程、沿海工业城三期(山后围垦涂工程)、海游中学搬迁工程、蛇蟠岛旅游区开发、滨海大桥、文化路区块交通整治、西区环城隧道、海游港综合整治工程、三门港口岸线开发、三门县体育中心工程、三门县水上游艇俱乐部、第二核电、三门火电等18个重大前期项目工作,争取有突破性的进展。
3.强化项目管理。
注重项目资金管理。认真贯彻《浙江省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在深化完善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预算年度计划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重大项目稽查工作,建立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的项目一条龙管理机制,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杜绝虚报工程量或把项目资金挪作他用,确保项目资金高效规范使用。注重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格执行《三门县关于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的若干规定(试行)》,强化对重点工程的审计和效能监察。建立完善三门县统一招投标平台,确保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重点项目建设领域的廉政建设。注重项目规划管理。确立“以规划整合资源,以规划改善布局,以规划优化环境,以规划促进发展”的理念,增强项目前期对项目实施的约束和控制,完善重点建设项目库,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滚动管理的逐级推进机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推行设计优化方案比选制度,确保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积极探索政府部门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新机制。注重项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和竣工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避免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主要建立五项制度。
(一)领导联系制度。县四套班子领导和部门领导直接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实责任。联系领导每月一次深入企业、项目单位,切实解决企业、项目建设或前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季度举行一次县四套班子会议,听取联系领导关于工业服务、项目推进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汇报;每季度由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一次现场会,对全局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现场办公。
(二)部门责任制度。列入“两年”活动的项目相关部门作为责任单位,必须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建立专门工作班子,排出工作进度计划,全力抓好项目的实施。
(三)项目月报制度。对列入“两年”活动计划的项目建立月报制度,业主单位在每月月初将每月的工程进度、存在问题等上报“工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掌握工程项目动态,加以协调。
(四)督查制度。列入“项目推进年”计划的项目在施工现场树立标志牌,明确施工单位及项目班子成员名单、监理单位、联系领导、责任部门、建设工期等主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会同“两年”活动办公室及有关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并以简报形式通报工业服务、项目进展情况。
(五)考核制度。制订“两年”活动考核办法,把“两年”活动的开展情况与部门、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年底对“两年”活动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表彰。
四、工作步骤
此次“两年”活动从2007年1月—12月底,历时1年时间。具体分宣传调研、工作落实、总结表彰三个阶段。
(一)宣传调研阶段(2007年1月—3月)
召开“两年”活动动员大会,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县政府面向全县设立两年活动热线电话和邮件网址,倾听社会和企业呼声;各新闻媒体设专题栏目制作系列报道、发表评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工作落实阶段(2007年4月—11月)
县四套班子领导、各部门、各乡镇领导走访联系企业和重点项目,宣传发展工业经济有关政策、调查项目实施、企业经营发展情况。2007年4月和8月为“两年”活动集中推进月,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理清思路,抓好联系企业和项目的督查和协调。对企业和有关单位反映的一般性问题,由县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对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由联系部门及时汇总,书面反馈到县“两年”活动办公室。县里将召开县四套班子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和乡镇及“两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县里将组织人员,对“两年”活动的开展和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结果。
(三)总结表彰阶段(2007年12月)
各乡镇将“两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报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县“两年”活动开展情况,由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总结。县委、县政府将召开“两年”活动总结大会,总结一年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增加有效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点,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牢固树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带动各项经济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切实把“两年”活动作为强势推进“三港三城”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大力整治和优化投资建设环境,完善健全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投资计划,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二)加强领导,抓好协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项目单位现场抓的齐抓共管联动局面。要坚持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县四套班子相关联系领导要深入联系“586”工程企业、重点项目进行调研,调查掌握全县四大主导行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探讨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县里每季度召开一次“两年”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和项目存在的问题。同时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建立完善相应工作机构,关心和关注联系项目的建设情况,及时了解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努力做好本辖区内、本系统内的工作,帮助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
(三)转变作风,注重实效。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严格执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事项,缩短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调研为切入点,以求实效为检验标志,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对活动中需协调解决事项,要加强督查,确保落实。对敷衍了事、不解决落实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改进。同时,各新闻单位要积极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对先进典型事例、先进经验要及时宣传报道;对一些反面典型,要坚决予以曝光,决不做表面文章,力戒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