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老蔡调解室 专解疑难事
自今年2月26日老蔡调解室正式挂牌成立,到今再加上挂牌前近三个月的试运行,老蔡调解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发挥了老蔡调解室的特点和优势,为群众化解了20多起疑难矛盾纠纷,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之所以要成立老蔡调解室,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个是沿赤目前的社会大背景,目前沿赤工业城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工业之间矛盾不断,如工业污水排放影响当地种、养殖业的发展,还造成外来人口增多、人口流动性增加,引发的劳资劳务等多种矛盾纠纷相应也增多;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各种民间纠纷、经济合同纠纷的增加,这就需要设立一个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趋势的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另外一个是之所以“老蔡”命名作为调解名称,这主要基于“老蔡”本人有着与众不同之处,“老蔡”(蔡福宇同志)从1977年入伍,1981年底转业到地方后至2008年5月一直担任沿江村村长、书记职务,中间还担任过民兵连长,县十二届、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培审员等工作,在2008年5月份被司法局聘为专职调解员,蔡福宇同志工作主要方面转到了乡调解会,2008年11月份开始筹备设立“老蔡”调解室,并进行试行。从“老蔡”的人生历程看其一生主要在基层工作,扎根于群众之中,担任这么多年的村长、书记职务非一般人能够做到,“老蔡”做到了靠自己的为人、靠自己的经历积累丰富的经验、靠自己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老蔡”调解工作室共有6人。设首席调解员一名,由蔡福宇同志担任,调解员2名,记录员1名,法律政策顾问2名,这些人均是具有相当丰富经验的基层;“老蔡”调解室还制定了工作制度:如明确“老蔡”调解室的主要任务、职责,制定了严格工作人员工作系列,确定调解室工作时间为工作日上班时间,完善调解室接待制度和调解工作登记制度、回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了老蔡调解室能够得以顺利有序的运行。
运行之后,“老蔡”调解室成功地调解了20多起企业、民间的矛盾纠纷。其中有一次调解了丰源船厂民工工资纠纷,2008年12月21日程度明等51位民工来到沿赤乡反映要求乡党委政府帮助他们解决拖欠的民工民资问题,乡领导听后非常重视,督促“老蔡”调解室进行协调解决,“老蔡”调解室在接受了这一硬任务后,立即于去年12月22日召集四方了解情况,并制定方案。到1月9日“老蔡”调解室召集了四方进行了7次协商,但由于转包了3包,情况复杂均没有结果;1月11日“老蔡”调解室在首席调解员蔡福宇牵头下,全体工作人员放弃星期日休息时间,又召集船厂、承包者和民工四方人员进行协调,反复做船厂和承包者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共同努力下,船厂、承包者和民工等四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支付程度明等51位民工工资119万元,并于1月16日送到老蔡调解室,并组织给予发放。
还有一起是涉及20多年前协议,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成功调解的郭国满等塘股纠纷事件。1988年郭国满和郭亦更等3人共同借资围塘48亩,在经过几年共同经营之后,郭亦更等3人发现养塘效益不佳,于是在1992年他们3人将塘股全部转让给郭国满经营,随着近几年养殖业有所好转,加上乡政府将回收的养殖塘每亩以低于市场价近400元的低价转承包给这些老养塘户,这样郭国满通过再转让后就可以每年净赚近2万元,上几年郭亦更等4人中有个别人认为合同当时自己没有签过,于是提出自己也有老塘股的身份,也应享有塘股,由于时间过去20多年,其他人对当时签协议之时已记不起,也觉得可能自己没有签过,于是也提出要求享有塘股,经过多年纠纷之后,于去年5月份他们将纠纷提交到“老蔡”调解室要求给予调解,“老蔡”调解室的工作人员在经过反复研究后制定了一套方案,认为争议焦点是为他们所盖指纹,于是在12月22日要求他们写好协议,通过多方去省公安厅进行指纹公证,2009年1月11日指纹鉴定出来后,结果3个指纹为真指纹,一个指纹因双重原因技术上无法鉴定,于是调解室根据鉴定前所签订的协议进行处理塘股事件,对于一个因指纹双重而无法鉴定的,根据其他三个指纹鉴定结果也推定为真,塘股也应属郭国满所有,郭亦更等四人对此最终还是心服口服,按原先协议办事。
“老蔡”调解室的设立和运作,及时化解了社会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分担了乡主要领导的压力,使他们脱开这些日常纠纷的纠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全乡的一些重要法案和发展的问题。同时它的设立也打造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名片,为人民调解工作开创了一个暂新的平台,更是不断提升人民调解社会公信力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