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片、办、社区、各部门站所、各行政村:
《三门县海游街道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街道办事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三门县人民政府海游街道办事处
2015年4月8日
三门县海游街道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街道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三门县地质这害防治规划(2008-2015)》要求,结合我街道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全街道地质灾害现状
我街道位于三门县境西北部,是县城所在地,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街道域面积72.5平方公里,下辖40个行政村,人口约7.02万,街道域内部门行政村大部分位于低丘山区,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部分村庄座落于山高坡陡,断层发育,在降水和地表径流作用下,易形成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尤其是汛期多发、突发。目前,我街道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5处,正在紧张、有序治理中。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以往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及规律,一般地质灾害发生期以汛期为主,地质灾害防范期为4至6月的梅汛期和7至10月的台汛期。台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台风降雨开始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24小时时段,特别注重防范连续降雨及集中暴雨时段的地质灾害突发。
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责任人
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全街道地质灾害预防的责任单位为街道人民政府和街道国土所,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责任人为街道分管领导、地质灾害所在村书记、主任、单位负责人。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充分利用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工作成果,有重点、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对重点区段和重点危险区进行防治。
2、主要防治措施。对重大的地质灾害点的居民采取逐步迁移的方式撤离危险区,对一些小型的可采取工程措施,如进行支挡墙、前方减载的办法或采取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对住房有影响的住户应迁移或在上游设立拦挡坝等工程治理措施。
3、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村(居)组成有关单位应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当及时划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4、开展汛前、汛期及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在街道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
5、通过广播或印发宣传材料等手段,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减灾防灾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广大干群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地质灾害的自测自救能力;提高监测人的监测水平。
6、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村(居)、单位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落实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预报责任人及其预警信号、人员和财产疏散、转移路线以及应急抢救等内容的灾害预防措施。具体监测工作由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负责监测,以定期巡视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巡视每半月一次;汛期监测根据降雨强度,必要时每天监测,发现险情及时通告和处理。
7、发现灾害前兆或灾害发生时,要及时准确汇报和上报,在县、街道防灾救灾指挥部的指导下,按预案设计的受灾群众的撤离路线和避让地点,迅速组织转移灾害区群众的财产,疏散、撤离的路线应垂直于地质灾害发生时的运动方向,而不能顺着运动方向。采取必要的妥善措施,以防灾情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8、土地部门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险情动态监测。对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危险性勘察、评估工作;对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点,严禁各类建设工程规划和施工,若有必要须先治理再规划工程建设,做到主动避让;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五、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