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
三农〔2021〕87号
关于公布三门县第一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保护三门小海鲜种质资源,推动三门小海鲜产业可持续发展,现将花桥栅下、横渡铁强2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第一批)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予以公布。公布后保护基地的性质、范围和功能分区不得随意调整或改变,确需调整或改变的,应按程序报三门县人民政府批准。
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参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令2011年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加强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明确管理机构,积极争取支持,配备必要的管理、执法和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设备设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管理机构要按照《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主要职责开展工作,切实强化管护措施,加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保护基地作用。
附件:1、三门县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方案
2、三门县缢蛏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方案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4月29日印发 |
附件1:
三门县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建设方案
目录
附图1 三门县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地理位置图 - 14 -
附图2 三门县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功能分区图 - 15 -
附图3 三门县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宗海位置图 - 16 -
三门县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位于浙江省三门县健跳港上游湾区,即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以南的湾区(附图1)。
健跳港是浙江中部三门湾内的一条狭长而弯曲的内港,是典型的海湾型淤泥质潮汐汉道,上游开阔、下游窄深,整个港域地形呈壶形,全长约17千米, 总面积16.7 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8.7 平方千米。
健跳港底部的上游湾区水质较好、初级生产力较高、贝类资源丰富,是三门县牡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重要增养殖基地和采苗场。该湾尤以盛产“铁强牡蛎”[生物学名为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和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而闻名。但近几十年来,由于流域开发和过度采捕等多重干扰,健跳港上游湾区牡蛎的栖息生境减少、资源量下降和种群衰退,影响着当地牡蛎种质保护与利用,亟待加强保护与修复。
据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健跳港上游湾区分布有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近江牡蛎C. ariakensis、福建牡蛎C. angulata、长牡蛎C. gigas、香港牡蛎C. hongkongesis、猫爪牡蛎Ostrea pestigris,共计6种牡蛎。从牡蛎稚贝补充量的组成来看,熊本牡蛎约占牡蛎总附苗量的85%、福建牡蛎约占10%、近江牡蛎占4%,其它3种牡蛎的占比均少于1%。在综合考虑牡蛎的生物地理分布和独特性的基础上,确定熊本牡蛎和近江牡蛎为本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重点保护对象。具体介绍如下:
(1)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
别称: 褶牡蛎
分类: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牡蛎科—巨蛎属
分布:熊本牡蛎因产于日本熊本县而得名。该种分布于我国江苏南通以南至广西沿海,常见于中潮区附近的自然岩石上,对盐度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营固着生活;适温范围为5~30℃,适盐范围为7~30,滤食浮游生物等。在宁波象山港、三门湾和健跳港均有大规模养殖。在三门县健跳港上游湾区,该种集中分于中潮区附近的养殖石条或滩涂石砾上,当地俗称的“铁强牡蛎”即为该种。
熊本牡蛎(采自三门蛎江滩)
形态:贝壳较小,一般壳高3~6厘米。体形多变化,大多呈延长形或三角形。壳薄而脆。右壳平如盖,壳面有数层同心环状的鳞片,无放射肋。右壳甚凹,成帽状,具有粗壮的放射肋,鳞片层数较少。壳面多为淡黄色,杂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壳内面白色。
(2)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
别称: 蚝、白蚝、蛎黄
分类: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牡蛎科—巨蛎属
分布:因最早报道于日本清江而得名。多栖息于河口附近盐度较低的内湾、低潮线至水深约7米以浅水域,营固着生活;适温范围为10~33℃,适盐范围为5~25,滤食浮游生物等。该种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的河口区,是我国牡蛎礁的主要造礁种类,此种在我国北方基本处于“功能性”灭绝,目前集中分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如江苏海门蛎岈山、长江口和杭州湾。在三门县健跳港上游湾区,该种是牡蛎养殖的主要经济种类,密集分布于低潮区附近的养殖石条或石砾上。健跳港是浙江省近江牡蛎的集中分布区。
形态:贝壳大,坚厚。多呈圆形、长卵圆形或三角形。右壳略扁平,较左壳小,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鳞片。壳面有灰、青、紫或棕等色彩。左壳较右壳更厚大,同心鳞片的层次少而强壮。壳内面白色,边缘为灰紫色。韧带长而阔,紫黑色。闭壳肌痕大,一般为卵圆形或肾脏形,位于中部背侧。
近江牡蛎(采自三门蛎江滩)
近江牡蛎(采自三门蛎江滩潮下带)
保护基地范围为健跳港上游湾区蛎江滩自然潮间带滩涂和水域(附图1)。经纬度范围为121?32'17"—121?32'41"、29?0'54"—29?1'34",总面积约53.93公顷(附图2)。
表1 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界址坐标
界址点编号及坐标(北纬|东经) | ||
核心区 | ||
1 | 29°01′20.40″ | 121°32′26.91″ |
2 | 29°01′12.96″ | 121°32′28.46″ |
3 | 29°01′14.37″ | 121°32′33.82″ |
4 | 29°01′21.20″ | 121°32′33.08″ |
实验区 | ||
5 | 29°01′00.46″ | 121°32′39.30″ |
6 | 29°00′53.79″ | 121°32′25.72″ |
7 | 29°01′14.69″ | 121°32′21.27″ |
8 | 29°01′24.58″ | 121°32′17.22″ |
9 | 29°01′34.15″ | 121°32′23.32″ |
10 | 29°01′29.20″ | 121°32′41.00″ |
11 | 29°01′11.61″ | 121°32′39.43″ |
(1)核心区
核心区位于健跳港上游湾区蛎江滩,面积约3.3公顷(附图3)。区内以自然石砾为牡蛎附着生长的底物,牡蛎生物多样性高、牡蛎资源量丰富,是牡蛎传统增殖区域。
(2)实验区
保护基地内除核心区外的其它水域和滩涂为实验区,总面积约50.63公顷(附图3)。
① 保护牡蛎的物种多样性和种质遗传资源;
② 保护蛎江滩牡蛎礁生境及其生态系统;
③ 提供稳定的本地牡蛎种苗;
④ 保护本地“铁强牡蛎”文化资源。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作为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管理、执法和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负责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① 制定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的具体管理制度;
② 设置和维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界碑、标志物及有关保护设施;
③ 开展牡蛎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调查监测、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④ 开展牡蛎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⑤ 依法开展渔政执法工作。
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陆域和海域自然资源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① 对保护基地的用海范围和用海性质进行确权登记,优先将保护基地划入生态红线控制区内;
② 严格控制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周边的陆域和海域开发审批,禁止可能对牡蛎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开发项目;
③ 开展保护基地周边海域的常态化监督,依法处置非法用海。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作为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① 开展保护基地上游河流来水水质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监督检查;
② 严格禁止保护基地周边新建污染性项目或者可能对牡蛎种质资源及栖息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项目。
横渡镇人民政府作为所在地人民政府,主要职责包括:
① 建立保护范围内的捕捞、养殖等其他生产活动逐步有序退出机制;
② 协助做好保护基地的日常维护与执法管理。
(1)核心区的管护措施
除实验区的管护措施外,另外要求:
① 禁止增养殖活动及牡蛎采捕;
② 未经许可,任何人员和船舶不得进入。
(2)实验区的管护措施
① 禁止引入非本地的牡蛎种类或苗种,经科学论证后可适度开展本地牡蛎的增养殖;
② 保留现有合法的牡蛎养殖,有计划地组织保护范围内的捕捞、养殖等其他生产活动逐步有序退出,适度开展休闲渔业和生态旅游。
③ 单位和个人从事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游览、影视拍摄等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基地管理制度,不得损害牡蛎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
④ 禁止开展水利、航道、勘探、港口、围填海和设立排污口等工程。
(3)上游及周边区域活动的管控
① 严控保护区上游河流的来水水质;
② 上游及周边1.5千米范围内禁止发展可能导致保护区水质退化的工业。
(1)生态效益
除了经济价值外,牡蛎也是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工程师”之一,具有净化水体、营造生境、防护岸线、固碳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保护基地将保护本地牡蛎生物多样性、提高牡蛎的资源量,并有效改善和修复健跳港上游湾区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
(2)社会效益
本保护基地既可保护牡蛎遗传资源,也可保存和发展当地“铁强牡蛎”文化资源,推进三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3)经济效益
保护基地可为当地提供稳定、优质的自然牡蛎种苗,促进当地牡蛎产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① 编制《三门县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规划》;
② 开展保护基地的勘界立碑;
③ 建立保护基地的管理制度;
④ 开展牡蛎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⑤ 进行牡蛎资源环境的常态化监测、评估和生态修复。
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生态补偿资金和社会捐赠等渠道,加大对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投入。管理资金用于保护区的渔民补偿,资源监测、评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
附件2:
三门县缢蛏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建设方案
目 录
1.1背景
水产种质资源作为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捕捞、养殖等渔业生产,以及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的水生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建立保护基地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科学、规范和有序地开展三门县缢蛏种质资源保护,从而有效保护地滩涂贝类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保护基地资源现状调查、遗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缢蛏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和保护,科学划定了缢蛏保护基地核心区和实验区,并制定了保护方案。
1.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2006年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
《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2019年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规范(试行)》,2007年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2018年
《海洋底栖贝类增殖放流技术规范DB33/T 846-2011》,2011年
《三门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2018年
二、基本情况
2.1三门县环境概况
2.1.1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浙江省三门县地处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界临海市。三门县有岛屿166个,大陆岸线曲折,全长250 km,海岛岸线长120 km,海岸线总长为370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