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CPYD01-2019-0025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平政办〔2019〕67号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阳县创建省级学习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平阳县创建省级学习型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平阳县创建省级学习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文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职成〔2016〕117号)精神,加快我县省级学习型城市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激发“千年古邑”文化底蕴,不断满足我县城市化发展需要,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全力推进我县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按照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以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为核心,构建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城市各类学习资源共建共享,以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为支撑,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工作架构,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宗旨,共建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在平阳”之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先导,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各级各类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健全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基本形成城乡均衡、灵活开放、全面覆盖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以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为抓手,浓厚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市民的学习力和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基本实现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组织系统化、学习体系社会化,把我县建设成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时代学习型文明城市。
具体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达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共识。各类组织重视内部学习的推动和互动,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继续加强基础教育,逐步拓展学前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龙头,学校教育为基础,各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补充的社会化、多层次、广覆盖的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形成多层次的学习网络体系。完善信息网络,做到学校教育和各类社会化继续教育有机结合,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励志馆、文体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利用,创建“人人是学习主人,处处建学习场所,时时有学习机会”的平台。四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形成育才、引才、荐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机制与环境,建设好高素质的各类人才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事业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居)、学习型家庭等创建。加强乡镇社区学校、文化站、文化礼堂、远程教育、广播、宣传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交流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号、论坛、微博等多种渠道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格局,推动学习型组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各类学习型组织的考核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加强指导督查和长效管理,保证创建质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社科普及周等活动,组织科技创新竞赛、科普考察等,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二)加强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品牌创建。
开展浙江省现代化成人校和成人教育品牌、温州市等级社区学校和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平阳县社区老年学习苑等系列创建活动,培育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组织省市县三级终身教育论文、课题、实验项目和特色课程评选活动,不断提高终身教育基础能力。充分发挥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作用,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和处处可学的便捷式服务,鼓励全民“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增强全县群众阅读意识,加快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有书读、处处飘书香”的读书学习氛围,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优化社会教育培训。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强化现有教育、文化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拓展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科技和文化设施的学习服务功能。健全完善全县公共图书服务网络,整合乡镇、社区(村、企业)图书馆(室)资源,持续实施“社区书屋”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推进实体书店网络覆盖,建立覆盖城乡基层、文献资源共享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化培训,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全县媒体要结合自身定位,打造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牌性读书学习类栏目,进一步拓展市民群众学习教育的渠道和平台。利用媒体官方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广泛发布交流各类读书学习信息和经验体会,营造读书学习氛围。
(四)深化重点人群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