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金美萍、郭朔梅、顾军华委员:
金美萍等三位委员,你们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引进企业基础性人才的建议》已由市政府批转我局办理,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基础性人才建设情况
(一)出台一项计划。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五个平湖”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平委发〔2016〕19号)和《平湖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平委发〔2016〕22号)精神制定了金平湖雁归计划,通过加强与市外平湖籍人才的联系交流,增强对各类人才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吸引平湖籍在外人才回归。据统计,近三年平湖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签约数分别为1677人、1945人、2446人,数据显示回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稳步回升。
(二)落实两个政策。根据《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平政发〔2016〕185号)文件精神,做好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和见习补贴发放工作。三年来,对606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保补贴292万余元。针对一时难以选择合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我市搭建了高校毕业生见习平台,安排见习323名,发放见习补贴44万余元。另外,还对“985”、“211”高校毕业生回平就业的给予岗位补贴,为12人发放岗位补贴3.71万元。
(三)搭建三个平台。一是建好大学生见习基地。我市现有见习基地50家,2018年将开展新一轮见习基地资格认定,将整体规模扩大至70家。二是抓好人才公寓建设和日常档案管理。截止2017年底,一期人才公寓入住各类人才102名,二期人才公寓单身公寓房入住各类人才226名,家庭式公寓入住高层次人才33名。精心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数突破3万份。三是搭好就业平台。我市在平湖人才信息网的基础上搭建了平湖人才信息求职信息库、人才需求库和高校资源库“一网三库”在线服务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招聘信息、就业创业等相关政策,2017年共推送就业创业政策指导和招聘类信息共112条,点击率累计达5万人次。2017年全年共安排59场招聘会,组织67家企业赴上海、武汉、成都、长沙等地高校开展校园招聘,积极做好各类院校与我市企业人力资源对接联络工作。
二、人才引进存在的短板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人才是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但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忧虑促使各地对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近期,西安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在线落户”的新举措,并放宽投靠直系亲属限制,不论父母是否退休、子女是否成年,均可自由投靠,单日落户最高人数达到8050人。又例如临近我市的湖州对到湖州创业或企业引进到湖州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35万元、15万元、5万元的购房补贴,对在校大学生到湖州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活动的,给予1000元/月的生活补贴,对受邀到湖州参加招聘活动的,给予最高1500元/人补贴。相对于以上城市,我市尚未推出更有吸引力的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性人才引进。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健全政策体系。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根据嘉兴即将出台的就业创业新政策,不断完善“1+X”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二)加大重点帮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强化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和基层成长,落实好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实名制登记和跟踪帮扶举措,推动大学生来平实践,健全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三)助推创业驱动。举办各类创业典型宣传、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创业基地、见习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创业项目、创业师资、创业导师“三库”建设,深化创业小镇建设,扶持农村电商创业,进一步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提高服务精度。一方面加强高校校园宣传,提升我市知名度;另一方面推动高中段平湖市情教育,吸引未来的本地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推动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加强用工形势研判,优化供需对接,精准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为基础性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多元化服务。同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不断增强我市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继续深入开展企业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研究和人才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5月17日
金美萍等三位委员,你们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引进企业基础性人才的建议》已由市政府批转我局办理,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基础性人才建设情况
(一)出台一项计划。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五个平湖”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平委发〔2016〕19号)和《平湖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平委发〔2016〕22号)精神制定了金平湖雁归计划,通过加强与市外平湖籍人才的联系交流,增强对各类人才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吸引平湖籍在外人才回归。据统计,近三年平湖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签约数分别为1677人、1945人、2446人,数据显示回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稳步回升。
(二)落实两个政策。根据《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平政发〔2016〕185号)文件精神,做好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和见习补贴发放工作。三年来,对606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保补贴292万余元。针对一时难以选择合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我市搭建了高校毕业生见习平台,安排见习323名,发放见习补贴44万余元。另外,还对“985”、“211”高校毕业生回平就业的给予岗位补贴,为12人发放岗位补贴3.71万元。
(三)搭建三个平台。一是建好大学生见习基地。我市现有见习基地50家,2018年将开展新一轮见习基地资格认定,将整体规模扩大至70家。二是抓好人才公寓建设和日常档案管理。截止2017年底,一期人才公寓入住各类人才102名,二期人才公寓单身公寓房入住各类人才226名,家庭式公寓入住高层次人才33名。精心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数突破3万份。三是搭好就业平台。我市在平湖人才信息网的基础上搭建了平湖人才信息求职信息库、人才需求库和高校资源库“一网三库”在线服务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招聘信息、就业创业等相关政策,2017年共推送就业创业政策指导和招聘类信息共112条,点击率累计达5万人次。2017年全年共安排59场招聘会,组织67家企业赴上海、武汉、成都、长沙等地高校开展校园招聘,积极做好各类院校与我市企业人力资源对接联络工作。
二、人才引进存在的短板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人才是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但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忧虑促使各地对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近期,西安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在线落户”的新举措,并放宽投靠直系亲属限制,不论父母是否退休、子女是否成年,均可自由投靠,单日落户最高人数达到8050人。又例如临近我市的湖州对到湖州创业或企业引进到湖州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35万元、15万元、5万元的购房补贴,对在校大学生到湖州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活动的,给予1000元/月的生活补贴,对受邀到湖州参加招聘活动的,给予最高1500元/人补贴。相对于以上城市,我市尚未推出更有吸引力的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性人才引进。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健全政策体系。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根据嘉兴即将出台的就业创业新政策,不断完善“1+X”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二)加大重点帮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强化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和基层成长,落实好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实名制登记和跟踪帮扶举措,推动大学生来平实践,健全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三)助推创业驱动。举办各类创业典型宣传、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创业基地、见习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创业项目、创业师资、创业导师“三库”建设,深化创业小镇建设,扶持农村电商创业,进一步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提高服务精度。一方面加强高校校园宣传,提升我市知名度;另一方面推动高中段平湖市情教育,吸引未来的本地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推动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加强用工形势研判,优化供需对接,精准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为基础性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多元化服务。同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不断增强我市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继续深入开展企业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研究和人才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