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各区(县、市)财政局,市级各部门:
我局制定了《宁波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经请示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波市财政局
2023年5月7日
宁波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宁波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履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推进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和《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甬人大常〔2021〕4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群团机关以及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单位通过使用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接受调拨或者划转、置换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并确认为国有的资产和其他依法确认为国有的资产。具体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
第四条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应当遵循安全规范、节约高效、公开透明、权责一致的原则,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五条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分级分层监管、单位直接支配”的管理体制。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代表国家对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加强对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审查、批准重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事项。
第七条 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负责制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牵头编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第八条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对具有行业特性或需要重点管理的资产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指导、监督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根据职责制定本部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汇总编制本部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并报送本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建立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绩效指标和标准,有序开展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工作。
第十条 单位负责本单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编制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按规定开展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工作。
第三章 配置管理
第十一条 资产配置是指单位根据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资产存量、配置标准、绩效目标和财政承受能力,按照规定程序,通过调剂、购置、建设、租用、接受捐赠等方式配备资产的行为。
第十二条 单位应当合理选择资产配置方式,优先通过调剂方式配置资产,不能调剂的,可以采用购置、建设、租用等方式。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明确配置的数量、价值、等级、最低使用年限等标准。通用资产配置标准由财政部门制定;专用资产配置标准由各部门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经财政部门审核后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按照职责权限由国家或省、市统一制定配置标准的,应从其规定。
资产配置标准应当按照勤俭节约、讲求绩效和绿色环保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适时调整。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根据规定的配置标准、单位人员编制、内设机构、人员级别、特殊岗位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等情况,按规定权限确认资产编制数;对未制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应当按需从严控制。
对建筑物、大型设备、开发建设的软件等重点资产和大项资产购建应当经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决策程序,需要立项的按管理规定执行,配置资产价值较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履行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单位应根据完成职能的最低限度和最优标准,结合资产存量情况编制相关支出预算,不得超标超编配置资产。严格按照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组织实施,年度预算执行中如确需对已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作调整的,须按程序办理。购建资产涉及政府采购的,应当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十六条 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牵头建立公物仓,会同同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公物仓管理机制,将低效、闲置资产统一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调配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在配置资产时,应优先考虑从公物仓调剂解决。
第十七条 举办大型会议、活动、开展临时性专项工作等经批准需要配置资产的,应首先利用现有存量资产、公物仓资产满足配置资产需要。确需购置的应按照资产配置管理程序报经批准,工作结束,资产应交回指定单位统一管理用于调剂或共享,建立公物仓的,统一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
第十八条 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应当依法落实资金来源,加强预算约束,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并明确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责任单位。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十九条 资产使用是指单位国有资产的自用、出租、出借以及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和担保等行为。资产使用应保证依法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资产使用应明确管理责任,规范使用流程,加强产权保护,推进资产安全有效使用。
第二十条 单位应当明确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岗位责任。资产使用人、管理人应当履行岗位责任,合理使用、管理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能。资产需要维修、保养、调剂、更新、报废的,资产使用人、管理人应当及时提出。因使用不当或维护、保养、维修不及时造成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资产使用人、管理人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第二十一条 单位接受捐赠的资产,应当按照捐赠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人意愿不明确或者没有约定用途的,应当统筹安排使用。
第二十二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国有资产用于对外投资或设立营利性组织。
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应当有利于事业发展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决策,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及其相关权益管理责任,按照规定将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不得利用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结余等对外投资,不得买卖期货、股票,购买各种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品或进行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进行境外投资的,应遵循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资产出租是指单位在保证履行行政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的前提下,经批准以有偿方式将国有资产使用权让渡给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为。
资产出租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资产出租应依照有关规定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因特殊情况无法公开出租的,经审批同意可以其他方式出租。资产权属不清晰、被依法查封冻结、有争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资产不得出租。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国有资产共享共用,统筹规划有效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工作。
各单位应当在确保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推进本单位大型设备等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工作,可以对提供方给予合理补偿。
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门要加大资产调剂力度,指导部门和单位对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和超标准配置等各类国有资产有效盘活。
第二十六条 有关部门按规定应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纳入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根据行业资产管理情况,鼓励具备条件的资产开展共享共用。探索资产集中管理,落实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等符合条件的资产集中管理,合理调配和集约使用。
第五章 处置管理
第二十七条 资产处置是指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无偿划转、对外捐赠、转让、置换、报废、损失核销等。
第二十八条 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结合绿色环保、公益慈善等要求探索集约化处置新机制。单位经集体决策后,按照规定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并根据批复文件及时处置相关资产,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第二十九条 资产无偿划转应在国有单位之间,不得改变国有属性。对外捐赠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执行。
第三十条 单位通过转让和置换等市场化方式处置国有资产的,要依照有关规定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市场竞价的参考依据。在交易过程中,当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时,应当按规定权限审核确认后方可继续交易,低于评估结果80%的,应重新评估。交易事项完成后,单位应将交易结果及有关情况报处置审批权限部门备案。
单位应当将依法罚没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全部上缴国库。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财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caizhengju/20230517/436280.html